立足人性,大道至简。
人,皆须吃,是故,国家管理以无饥为本,以富民为要,以经济建立为中央须臾不可动摇。
人,皆有性需求,不但关乎个人幸福,抑且关乎人类繁衍,关乎社会方方面面。是故,国家应明白性需求,恭敬性权利,促进性和谐,正视性问题而不讳莫如深。
七情六欲,人性本然。市井烟火,人间本色。是故,国家应保卫世俗生活,而不外分寻求抱负化社会。可以树立更高标准,但不能用至高标准绳人。当雅俗兼容,正负能量并蓄,令社会自在而充满活力。
凡夫俗子,就过好凡人生活,不必大家皆为圣贤,更不必大家出世修行。立足凡夫俗子,做一个享受人间幸福,有善心、行善行的人,即可。各宗教大抵皆是关于“道”和“徳”的道理,而“德”之核心在“善”,故欲修其德而融身于道者,行善即可。此是人生正道。固然,乐意苦修,亦未尝不可,道门常开。
大家之间,天禀各异,善恶、智愚、宽狭、静躁、冷热、缓急皆有自天赋而来者;境界差别;认知千差万别。此非人力所能使之同者。是故,治道应包容,而不强求一致;应多元,而不清一色;应平衡,而不轻易打破天然;应共存,而不你死我活;应互鉴,而不敝帚自珍;应通融,而不各设篱笆;应连合,而不热衷斗争;应执两用中,宽其大道,令人皆可裕行其间不觉逼仄,而不执其一端。
世界唯一,真相也必唯一,但人类世界观几无全同者,且无法取得共识。于是,自古而有信仰之争。信仰之争,为人类大问题。与其寻求就认知告竣一致,莫如就共存告竣一致。
人欲无垠,人性自私,大家各异,人类不能天然而然和睦相处,必以社会架构状态来共存。横向分域,纵向分层,大家分工。王、官、民,无从扁平;士、农、工、商,无从浑同。王可无乎?不可。群龙无首则乱矣。贩子可无乎?不可。国之无商,若人体之无血液。资本家可无乎?不可。企业尽工人,皆属工人,则无所适从。凡不可少者,则当恭敬其职位,发挥其作用,莫妄思取缔、消灭,抑或权且利用之。
王者,社会架构不可或缺之一员,非天子,非所有者,非统治者,公器也。幸而得此位者,不得私有之,不得私用之,不得私传之。国家主人是全体人民,王权有限。王须信托人民,依赖人民,善聚万民之智以为天下用,而非防范人民,管理人民,以一己之见为天下圭臬。王之责任在协和,协和差别阶级利益,努力使平衡,制止抵牾激化;协和左中右差别认识,促和睦相处;行中庸之道,致连合之旨,令国泰民安,万类霜天竞自由;海纳百川,因势利导,令万流沛然,江河自成。王者,一国之枢机也,必得无私忘我。王者最大风险在私心。私心起,则天下失序。
亿万炽欲之人,天禀、境界、认知各异,面对有限资源,自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故,丛林法则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效果,社会始终整体出现为两个阶级:富贵者、贫贱者,有权有势的人、无权无势的人,精英阶级、大众阶级。方便行文,用第三种表述。于是,人类社会所有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大同小异,并无根本变革,即精英阶级与大众阶级之抵牾。无论怎样革命,怎样突破,终究还是落入窠臼,无非一时尖锐,一时和缓罢了。于是,人类社会真正要办理的政治问题,是怎样平衡精英阶级、大众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保证两者之间的充裕流动和动态平衡,不使抵牾激化。
精英阶级与大众阶级,是天然使然。皆精英,皆大众,不可为社会。强令之一,不久又将分野。精英亦可为大众,大众亦可为精英,动态流动与平衡,社会乃有生机。精英阶级与大众阶级天然而共处一社会,皆有责任于社会,皆有贡献于社会,皆有需要于对方,皆有利益于彼此,并非不共戴天。处理处罚好两者关系,则天下平静;处理处罚不好,则四海板荡;无故搅动之,则天地晦盲。
各国历史上,周期性处理处罚不好精英阶级和大众阶级之抵牾,隔段时间即发作激烈辩说,推倒重来,此即历史周期率。中国朝代更迭尤为典范。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家天下,在于王者脱离了王之公理,由社会架构不可或缺之一重要公器,而变为私据天下者。同时,国家的真正主人全体人民,酿成了被奴役者。家天下,小而言之,王者能力必呈衰减之势;中而言之,制度因王权不受限定而无法圆融,必有运转失灵而戛然抱死时;大而言之,一人之天下必不如天下之天下更得大家珍爱与拥护,终不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怎样走出歧路?毛泽东同志讲:“只有让人民来监督当局,当局才不敢松懈;只有大家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老师所问,毛泽东同志所答,正是一个人类最大的断代史问题。这一人类最大的断代史,是人类历经百转千回而终于走出歧路、看到光明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转折、巨大里程碑:由君主制走向共和制,由君主国走向共和国。
只有将国家归还于人民,将王还原为正常的社会一员,将官由牧民者变为服务员,将臣民变为公民,使社会成为共有共治共享,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科学决策,广泛凝聚共识,妥善化解分歧,国家才华长期平衡精英阶级与大众阶级之抵牾,实现长治久安。
在共和国中,社会架构依然天然沉淀为精英阶级和大众阶级的抵牾共处,但两个阶级之间不再是一方统治、聚敛另一方,而是共同致力于国家建立和发展。大众阶级同精英阶级一样,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和渠道。在共和国中,人民是同等的。职位、权利皆是同等的,不分哪个阶级,没有三六九等。以阶级、以信仰、以种族、以民族、以血统、以分工而论高下、远近、主次者,皆与共和精力不符。国家不以任何特定群体为依赖,而以全体人民为基础。在共和国中,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本身是边缘人。大家都为生活在同等的国度而得意,无论何种阶级、何种信仰、何种民族、何种职业等。
说到信仰,续谈前文所述信仰问题。此问题,古代中国处理处罚得极高明。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六合之外,贤人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文化确立了人本取向,但又不否认不排斥鬼神的存在,只是不语之。这就为“语之”的宗教留下了生存空间,因而得以形成以儒家为主干、儒释道并存,以人本为主、神本头脑亦被容纳的局面。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古代中国当局,本身不持信仰态度,不以任何宗教为国教,不断言有神,也不断言无神,不断然否定有神,也不断然否定无神,而是提供对信仰的包容、探究的宽容。人可各执己见,不需要非此即彼,恰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一种海纳百川的精力。同时,亦制止了因对六合之外争论而起的纷争甚或战役。这种包容的文化,实在,恰是与共和的国家相匹配的,然而,古代中国又恰是一个君主制日益登峰造极的国家,所以,各宗教包罗儒家自身的境遇并非那么抱负,各人都被帝制依其统治所需而取舍剪裁,不复本来之面貌与情况,也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其抱负。
西方走了神本门路,每每立一教为国教,实为执其一端。执其一端,则余外皆为异端。是故,古代西方国家对差别头脑之打击远胜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包容性远不及古代中国。西方国家重回人本之路,降服了巨大障碍。直到共和,才有了新的空间,有了人本的空间,有了共存的空间,但历史惯性依然很大,傲慢与偏见根深蒂固。各种头脑、学说之共存、互鉴、共同发挥作用,依旧任重道远。
无论信仰问题之办理,还是精英大众抵牾共处问题之办理,由君主而共和都是一个历史性契机。这一国家性子的跃迁,为办理人类社会诸多难题创造了前提。跃迁迄今五百余年,共和已成局面所趋、人心所共,浩大不可阻焉。然而,诸共和国皆存缺陷,或名为共和而实为君主制;或制度尚不完善,王权得不到有效制衡,民意得不到深度聚合;或陷阶级之说,不能令万民同等,不能实事求是面对核心问题;或执其一端,不能包容万物,难以游刃有余;或以斗争为乐事,不能切实促进连合。如是,皆令诸难题之办理难于有力推进。所幸,制度初具,公器初备,民意大成,真正落实共和,未来大有希望。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是一个众文明多点劈头、独立发展、相互碰撞、彼此吸纳、迈向融合、推陈出新的历程。而今,尚处在深度碰撞、开端吸纳、略有融合的阶段。文明之间、信仰之间、制度之间皆有分歧与辩说。消弭分歧,功莫大焉。包容,是更高文明的特征。大概说,包容本身就是更高形态的文明,是逾越执念的文明,是超过众文明的世界性文明。共和体制与包容的文明相聚集,是未来国家的趋势,是世界宁静的希望。在这样的国度和世界里,各种信仰、头脑、学说皆有立足之地,皆有效武之地,取长补短,共济斯民。为实现这样一种愿景,各国首脑特别是大国领导人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各界代表人士特别是宗教界代表人士也应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应把握世界方向,顺应历史趋势,深度落实共和精力,并积极促进世界各国、各文明、各信仰、各制度间的共存、包容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古老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当在此过程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以顺应共和体制、服务当代化历程、融汇世界文明为大纲,重在传承精力。不可盲目复古,不可盲目排外。
最后,谈谈世界终极问题。因人性故,世界不抱负。利益不可平,争斗不可了,虞诈不可遏,罪恶不可竭,讼狱不可清,完美不可得,抵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今古一贯,未来犹然。因人性故,有些目的注定不能实现。譬如,大家都是好人,大家都无贪欲,大家都不自私,大家都讲奉献,大家都很自觉,政治明朗无碍,制度一劳永逸等。社会不会停驻于某一尽头,历史不会终结于某一状态,乌托邦不可实现。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将永久滚滚向前。莫寄望于某一日世界可以完美,更勿尝试在当下构建完美世界。目的违背知识,路径就会带来痛苦。因寻求不符合人性的社会目的而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活动,无不带来深重灾难。
乌托邦不可实现,但人类可以不断寻求更高目的,促使世界更美好。不求完美,只求完善。完善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如此,立行,立成,立享,每一刻都是最好的。
齐备过往,皆为序章。人类跋涉万水千山,才有本日宁静共处、互鉴互融、开辟全新未来之大概。人类所走过的齐备弯路,误入的齐备歧途,皆有一定性,自苦难中获取的齐备经验教训,皆有价值和意义。我们若能放下齐备偏见,不固守条条本本,共同探究我们面对的问题,世界可以翻开极新一页。
注:《大道至简》2.6万余字,精简版1.3万余字,许多人没时间读完。所以,又整了个3800字的“指要”和2500字的“大白话版”,力求简明扼要通报主要观点。之所以不厌其烦折腾这篇稿子,是因为它是我心血的结晶,真心希望更多人阅读,更希望它能发挥一些作用。如有烦扰,请包涵。虽有此“指要”,仍保举您拔冗通读《大道至简》或其精简本,必不浪费您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