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古代最可惜的四个人,只差末了一步就能统一天下,却偏偏功亏一篑

[复制链接]
久存Lv.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2-2 06:03:04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当人们读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的时间,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办事情毕竟是结果紧张照旧过程紧张呢?
这个疑问实则不难讲清楚,由于凡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切身段会过:努力过就不会留有遗憾。
努力的过程的确是很紧张的,可是末了照旧会倾向于有一番结果的人——由于即便拥有过很多完善的过程,但若始终得不到意想之中的结果,如许徒劳无功的努力过程仿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须要和意义。

在我国古代,有4位堪称“大器”的风云人物,他们积极地努力了泰半生,最终只差一步就可一统天下,却偏偏愣是没走到末了一步,着实可堪叹惋。
这4位豪杰般的人物便是西楚霸王项羽、浊世枭雄曹操、西汉权臣霍光以及明末闯王李自成。
勇猛擅战的西楚霸王获胜无数,却以一役之败输给了刘邦

项羽又称西楚霸王,他之所以能有此盛誉皆是由于他的“武力值”爆表,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强的战将。
骁勇善战的大好汉项羽不但孔武有力,而且所向披靡,险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秦二世元年九月,24岁的项羽同叔父项梁在吴中发兵起兵,拉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
5年后,秦朝覆灭,项羽凭借手中掌握的40万雄兵自主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并以霸主的身份将所驭版图分封给18位诸侯。
而这18个诸侯王里,却恰恰暗藏着一个潜伏的大敌——同样出身草根市井却十分狡诈多谋的汉王刘邦。
项羽一生战绩光辉,他兴兵起事长达8年之久,亲历大小70余场战争,除了末了一次的垓下之战吃了败果,别的战斗均获胜而终,因此,我们用“所击者服,所挡者破”来形容项羽那爆表的战斗力并不为过。
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随后就建立了汉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以“兵败自刎”为结局的项羽却成了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已成霸王的他明显已经通过披荆斩棘而夺得了天下,但最终却因固执自尊、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而踏上了悲情的末路,亦令推翻暴秦的西楚仅作了“昙花一现”之势,然后便速速泯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浊世枭雄曹操缘何拥有绝对气力却不称帝

熟稔汉末三国史料的人都知道,武将出身的曹操精通兵法、通晓战术且历战无数,虽表面上托名汉相却实为勠力奋斗、戎马终生的汉贼,当属奸雄与枭雄的精准结合体。
曾多少时,有不少人为曹操没能彻底统一三国浊世,其辛劳打拼下来的江山终是落入了司马家之手而扼腕长叹。

一生经历异彩纷呈的曹操一步步地成为了魏王,统一了华北黄河流域,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势力雄悍的曹操分明是距离席卷天下仅差一步之遥,却为何始终没有称帝呢?!
回望名将如云、强者鹊起的三国期间,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在词作中写道:天下好汉谁敌手?曹刘!意思就是指本领杰出的曹操用武伐的方式逐一打败了三国时期的诸路豪杰,实乃强者中的强者,好汉之中的好汉。
赤壁之战竣事后,曹操、刘备、孙权已成三足鼎立之势,颇擅集权的曹操成了曹魏最大的首创人,他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成为华夏之王,但却始终以“汉臣”自诩,还曾半开打趣地与旁人说他惟愿身殁后可在墓碑上篆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便罢了。
曹操死后的千百年里,无数文人书生、史家学者都想不通一个问题:浊世枭雄曹操气力那样强劲、资源那样丰富,为何就是没有称帝呢?

着实,曹操终生未成华夏之王的缘故原由有二:
一来,曹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他在安定西梁马超、逼降汉中张鲁之后理应迅速攻蜀,并当机立断地把握住彼时可趁势一统天下的好机遇,可惯于多虑的曹操却犹豫了,等他十多天以后终于想通了,制霸天下的绝佳的契机也早就不复可追了
二来,从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的“赤壁之战”可以看出,曹操有着不够严于律己的重大问题。赤壁之战是曹刘孙三方瓜分荆州过程中极其紧张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是曹操一生之中少有的几次惨败战例之一。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赤壁之战的败果令曹操差点丧命,这等损失只可谓久难平复、惨烈至极。
经过赤壁之役,不但使曹操一统天下的欲望化为泡影,还完全改变了南北的抗衡之势。

这场战争是曹操亲身指挥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他老人家自己决定的,最终,曹魏将士却被孙刘联军协力打得溃败而逃,着实给了曹操一记重创。
此战甫起之时,曹操不绝自满自大地认为其时东吴的文官武将们不会听命于孙权,而且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在曹操这边,导致盲目自信的曹操不听谋士的劝阻,轻敌且不够严于律己,最终导致了战事的全面溃败之局
曹操一生戎马、四处战伐,其于公元190年举兵征讨董卓之时已经接连勠战了整整29年。
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29年呢?彼时,45岁的曹操实际上已经倍感疲敝,昔日的壮志雄心也几近消磨殆尽,公元220年,老迈苍衰的曹操病殁在了洛阳,其名义上仍是汉朝臣子,没有称帝,谥号为“武王”。

西汉权臣霍光前后专权了几十年,不篡位称帝的他得到了善终

说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权臣,我们不得不提及西汉时期奉命辅佐幼主、大权独揽的三朝老臣霍光。
霍光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同母异父的胞弟,也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权谋家。他毕生竭思尽虑、辅弼朝政,佐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位帝王,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肱骨重臣。
汉武帝当政之时,霍光被哥哥霍去病保举给天子,因其办事恭谨警惕、勤奋有才而被汉武帝赏识看重,故汉武帝临终前拔擢霍光为大司马,并命其好好地辅佐帝年仅8岁的新帝刘弗陵。

霍光眼光老辣、胸有城府,汉昭帝继位之初,霍光便设法为其除掉了故意叵测已久的佞臣,汉昭帝十分感念霍光的倾力护佑与辅弼,所以就将朝政决断的大权交予霍光,令霍光从此成了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要权臣。
没有子嗣的汉昭帝驾崩后,霍光仍然怀有最赤诚的忠心,他迅速决断,扶立了昌邑王刘贺登基。
然而刘贺昏聩无比,实非贤君,于是同心专心为社稷着想的霍光只得再度脱手,改拥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即历史上的汉宣帝。
内富韬慧的汉宣帝刘询确实感激霍光的扶立之恩,但他同时也看到了霍光的势倾朝野、处尊居显,因此,这位小皇帝难免对霍光生起了忌惮之意。

自打汉宣帝刘询继位开始,霍光仍然大权独揽,并未还政给刘询。
厥后的6年里,身为权臣的霍光一如既往地认真佐弼着汉宣帝,可以说汉宣帝刘询所缔造的“孝宣复兴”完全有霍光的功劳蕴寓其中。
公元前68年春,霍光因病重不治而故去,鉴于他此前几十年稳定的忠耿辅弼以及全心全意,汉宣帝与太皇太后不但亲身为其送终,还赐其陪葬在汉武帝的茂陵之中,又使其名列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极尽荣光。
西汉权臣霍光虽然前后专权了数十年,但他的初心是好的,始终以天家社稷恒久为重,主政期间并未掺杂私心重欲,故而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也有人说,霍光是个智慧人,他大概就是个“满意于大权独揽、一生只专权却不乱政”的好人,完全不希望在青史上留下夺取帝位的污点和骂名,如许的霍光无愧于先帝的信托,同时又充实发挥了个人才气与人生价值,的确思绪清奇、可堪赞誉
明末闯王李自成能攻却不善守,使大顺政权以急速失败而告终

明末之时,整个社会风气极差,使得看上去华美奢贵的明朝民穷兵弱、国库亏空、世象颓乱。
再加上万历皇帝和崇祯皇帝把国家管理得一塌糊涂、天灾人祸频仍不停,造成晚明社会抵牾空先锋利、百姓民不聊生。
于是,自打万历统治的中晚期开始,天下各地大众暴乱四起,无数农民起义势如洪流般地接连发作。

在各地大大小小的暴乱团体中,从陕西起事、被称为第一代矢志反明的农民起义首脑高迎祥逼上梁山,百姓们称其为“闯王”,由于高迎祥主张均田免赋,故而受到了无数百姓由衷地支持和拥戴。
起事8年后,首代闯王高迎祥不幸在战斗中捐躯,其麾下不绝勇猛善战的副将李自成被拥戴为新一任闯王,继续着未竟的起义奇迹。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湖北襄阳自称“順王”,并于次年在陕西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定年号为“永昌”。
至此,李自成局势已俱,随后便攻占了北京,推翻了腐朽无能的大明王朝。

明朝覆灭之际,闯王李自成已经掌控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内的整片北方国土,一统天下的蓝图即将实现,然而仅仅攻占了北京城42天之后,李自成竟匆忙率军从北京落荒而逃,随后还被多尔衮所带领的八旗军以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联合击败。
由于清军锐勇的步步紧逼,李自成只好带领残部一路西逃,最终逃到了湖北九宫山牛脊岭一带,不料却被本地山民误认为是流匪而匆匆击杀至死。
已经乐成攻占无数领地并建起了大顺政权的闯王李自成原来远景一片大好,为何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反而成了一位史上在位时间极短的可怜皇帝呢?
回首闯王李自成的发迹史,以及他的大顺军队攻入北京城后的一系列劣行败迹,我们不丢脸出他虽然会打江山却不善守成,自以为吃尽大苦后便可以尽享荣华,故在攻入北京城后便昏聩了头脑。

不但沉迷于美色和享乐,还放纵下属蛮横掳掠、欺凌良民,完全将战后安抚、继续规划政务和战局等一系列的国家大事抛在脑后。彻底袒露了一个草根皇帝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稚子本质。
俗话说“得民气者方得天下”,原本有希望统一天下的闯王李自成终究是败在了贪欲难遏、目光短浅、失去民气之上,见识浮浅的他不懂得“乘胜追击、安不忘危”以及“水可载舟亦能覆舟”的原理,也注定了大顺政权的败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头条创作寻衅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