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不仁为什么可骇?由于它会扰乱民气,败坏风气。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而在道家来看,这个“着相”就是“象执”,人生各种痛楚、社会乱源,都泉源于此。
在道德经中,老子就明白地提出了社会四大乱源,这是无数人痛楚的泉源。
当然,老子也给出了“圣人之治”的妙方,以及求道的关键,帮我们破除“象执”,成就人生的大安闲。
1
四大社会乱源:名、利、欲、知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百姓争的就是那个名。你说要考进士才可以大概当官,他就冒死去考进士;你说要有才德才可以大概被重用,他就冒死去追求才德。
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表面上是忠臣,末了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表面上公正无私,私底下却自擅自利。
所以老子刀刀见血指出,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人,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许多虚有其名,根本无才无德,却装成有才有德的人,使得整个社会都朝这个方向去竞争,然后搞得其他事情没有人做,这对整个人类是不利的。
几千年来,无数人都是为了功名,为了考名校,为了拿博士,为了这个为了那个,掉臂统统,甚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抛弃。
没达到目的都开始骂,造成许多无形的压力,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正常。
老子这句话,要好好去思考。“名可名非常名”,不能崇尚任何的名号,否则各人就会盲目地、掉臂统统地、不择手段地去争。
之所以有小偷、有匪贼,就是由于你家有奇珍异宝,他们才会动你的脑筋。
但是,为什么一块石头会酿成艺术品,一件古董会有天价呢?就是由于有人贵难得之货。
看到某个东西,觉得它很贵重,就把它的价钱炒得很高,原来没有什么的,马上就酿成奇货可居,然后各人掉臂统统去抢夺。
拿不到的,干脆酿成盗贼去抢。就算没有行动,最起码也产生一种叫作抢、偷的不正常的心理。
这里,“见”要念xiàn。人只要表现出本身喜欢什么,许多人就会屈从。
好比一家公司,为什么忽然间干部通通去打高尔夫球了?就是由于老板喜欢打高尔夫球。为什么忽然之间各人都去垂纶了?就是由于总经理喜欢垂纶。
上面的人,只要表现出本身喜欢什么,下面的人就都乱掉了。
什么叫作欲?“欲”是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千万不要把欲解释成欲望。
老子没有反对人有欲望,老子本身没有欲望吗?我都不信赖。人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有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是我们本能的、本身的需要,这不叫欲。除此之外的才叫欲。
老子举了以上三句话,告诉我们社会的乱源就是崇尚贤名,即“名”;就是贵难得之货,即“利”;就是把你本身基本需要之外的欲望强烈地表现出来,即“欲”。
名、利、欲,是社会的乱源。而“知“就是争名夺利的心智。
老子说: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不敢为”的意思是不敢胡作乱为,整句的意思是说使那些有智慧才智的人,不敢胡作乱为。
我们如今鼓励各人要有智慧才智,要创造,要有作为,甚至还要表现得跟别人不一样。
这些全都错了,还搞得全社会太过生产、太过消耗,不但民不聊生,连官也不聊生。
因此,这个“不敢为”,将来也是个重点。如今许多人都是不敢为,实在这才是高明的。
2
圣人之治
但是,名、利、欲、知这四样,自有人类社会以来,这些东西就客观存在,完全消除是不大概的。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那么,圣人要怎么样来治理这个社会呢?
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要把心田头那种贪念虚掉,甚至不要有。
但是如今人很可怜,好比在家内里,小孩子根本没有贪念,但是大人处处教他贪念:他的玩具比你的好,去跟他要;你看我有个新的玩具,你想不想要?
所有的小孩的贪念,都是被大人给引出来以后,害他一辈子痛楚。
心,含有欲跟知的功能。所有欲望,都是从心田头产生的,所有的知识都摆在心田头,然后你才知道这个、知道那个。
实在,你知道怎么样做炸药,知道怎么样上网去买毒药,但是知道这些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拿来教小孩,岂不是祸殃无穷?
“实其腹”跟“虚其心”,刚好是相对待的。
你要让他的肚子填得饱饱的,满足他基本的欲望,然后你才可以去疏导、去减少他的贪念。
我们从实际层面来看,一个人没有东西吃的时间,反而比较单纯,由于他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温饱就感谢天地了。
但是有了钱以后,就开始不虚心了,动不动就发性情,动不动就骂人,动不动就神气得很。
所以,“虚其心”“实其腹”,这内里有许多巧妙的地方。
当局要让老百姓温饱,我们今天叫作小康,然后还要实施教养。这教养是无言之教,而不是下命令,不是规定。
当局要教养百姓让他们把那些喜欢奢侈、爱好虚荣、贪得无厌的心理慢慢虚掉。
今天各人都在说许多人“为富不仁”,为什么“为富会不仁”呢?这不是富的问题,而是不仁的问题。
我们常常觉得似乎圣人都叫我们不要有钱,这是不对的。由于富没有关系,但是不能不仁。
为富不仁为什么可骇?由于它会扰乱民气,败坏风气。
许多人讲钱是我赚的,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实在这样就是伤天理,由于所有人看到你,就觉得本身不如你,然后他就想掳掠你,说不定哪一天还想杀你。
就算这些都没有,他也会羡慕你,觉得本身做人很失败。这样对谁都欠好。
《道德经》所说的“圣人之治”,在“虚其心,实其腹”之后,接着说:“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这里的“常使民无知无欲”,是不是愚民政策呢?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立雄心”,但是老子却说要“弱其志”,这是为什么呢?
“弱其志,强其骨。”“强其骨”比较轻易,就是叫他矫健本身的体魄,多劳动、多保健,少动歪脑筋。
但是,我们今天都鼓励你要有意志力,你要发愤等等,这就酿成了争强好胜,整个调和社会都被粉碎掉了。
你为啥鼓励本身的孩子考第一名呢?不外是把你本身的一些虚荣心创建在小孩的痛楚上面,这是爱他还是害他?
3
突破“象执”,才是求道的关键
名、利、欲、知,实在都是一种现象,是道的作用。然而,关键在于突破象执才能进入道体。
道是什么?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他用这句话来问道,非常有意思。
这个吾,不肯定是老子本身,由于老子是集大成的。
我们中国人,很少有我的概念,所以这个“吾”就是我们。
“我们找来找去,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他的爸爸是谁,它的根源在那里”。
这句话是说,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道的作用,但是真正道的本体在那里,我们不知道。
“象帝之先”,“象”就是《易经》内里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象,就叫象。
“帝”是最原始的,就是太极,一画开天。许多人解释“象帝”,解释来解释去,都没有找到根源。
实在,老子这句话说“吾不知谁之子”,就是要去找根源,效果你不去找根源,只在象跟帝上面转半天,当然转不出来。
“象帝”,就是八八六十四卦那些象的最原始的那一画,就叫太极,太极就是有的开始。
“象帝之先”,是说道在这些象的前面就有了,所以叫作先天。
道是先天就存在的,象是我们后天才看到的,如果这样来解释先后天,一点也不玄。
每个象的背后,都有它的道在内里,只是我们迷惑在这个象内里,跳脱不了这个象,破不了象执,自然进不了道体。
“象帝之先”,就是说道是先于象而存在的,那就叫无。“道冲”,是有,但是有是从无生出来的。
道虚才有作用,如果道一满,就没有作用了。
总之,人生痛楚、社会乱源,都在于“执象”。
统统存在的现象,都是道的作用。偏执地外求于象,远离道体,就抓不住事情的本质。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终极目的,不外是通过借助外象内求于心,不断提升本身的道德修养而已。
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多少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跳出红尘“象执”的怪圈,还在迷失沉沦。
本文筹谋:贾欧
本文内容:曾传授传承班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