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专心造就,孩子想不自律都难。
作者 | 芊和“这么半天一个字都没写,你这孩子怎么一点儿自律性都没有!”
十岁的小侄子因为写作业时偷玩手机,被嫂子狠狠教训了一顿。
但是还没十分钟,他就又开始东张西望,摸摸这摸摸那,吃点儿零食喝口水。
我逗他:“还不快写,一会儿你妈又得训你。”
没想到小侄子叹口吻说:
“唉,我也想快点写,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啥也不动,姑姑,你说怎么才能像我妈说的那样,做个自律的小孩?”
看着小家伙眉头紧皱的样子,我也不禁陷入沉思。
是啊,关于自律,信任很多家长都没少辅导过孩子。
什么“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差的是整个人生”;
......
如许的大原理讲了一堆,有时孩子好像也听懂了,可日常生活中依然改不掉作业拖沓,晚睡晚起,喜欢玩游戏的坏风俗。
为什么不管怎么说,孩子都学不会自律?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不想自律,而是孩子缺乏对自己的控制力。
造就孩子的自律
讲原理是最无用的方式
有人说,教育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成年人才明确的原理去说服孩子。
曾经的我也是如许,为了让儿子作息规律,我对他说:
“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才能把有限的精神投入到更多故意义的事情中去。”
为了让儿子认真学习,我教训他:
“写作业不要三心二意,要干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专心。”
儿子满口答应着“对对对”、“是是是”。
可一看起动画片就忘了睡觉时间,一玩起游戏就把作业抛在脑后。
我才发现,自己竟然用成年人花了很多时间,吃了很多亏才懂得的原理去教育孩子自律。
其实,孩子可否自律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明确原理,而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自控力。
关于自控力,各人一定听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当一群孩子面临棉花糖的勾引时,那些能够控制住自己忍耐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结果都更良好。
心理学家们由此提出了“延迟满意”的概念:
当一个孩子面临勾引时,如果能控制自己克服困难,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意,那他长大后将更容易取得成功。
其实,自控力并不但仅是一种延迟满意本领,它还包括你对自己的活动、感情和欲望的控制本领。
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即使明确自律的紧张性,也很难做到自律。
好比他会自己安排勤学习计划,却没有一次能顺利完成;
向父母包管不乱发脾气,可遇到一点小事还是控制不住感情;
大概每次犯了错误认真悔过,下次同样的事情却依然照做......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就像在无形中控制他们的“机密武器”。
固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处处都在影响他们的发展和发展。
3-6岁,是造就自控力的关键期
在网上看到一个搞笑小视频。
一个小男孩儿想买玩具,可是因为和妈妈约定一周只能买一次,他为了控制感情去卫生间哭泣。
但让各人不可思议的是,男孩进去就哭,出来就好了,这收放自若的自控力,让大人都自愧不如。
想想自家的熊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满地打滚、撒泼耍赖的样子,各人是不是倾慕不已。
这时间信任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
脑神经科学认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自控力息息相干。
这是因为在前额叶皮层有三个地区,分别控制着“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这三种力量,而自控力正是我们对这三种力量的驾驭。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每个人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差异, 他们的自控力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强,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差。
在综艺节目《爱上幼儿园》中,当四个只有3岁的小朋友面临一个火炬冰淇淋时,就体现出了完全差异的自控力。
节目中,固然小朋友们被告知冰淇淋不能吃,但淘气的豪豪就像没听见一样,用手摸,用嘴舔,末了直接抱着冰淇淋边跑边啃。
而与他形成光显对比的是听话的赞赞,不但自己不吃,在面临小朋友的勾引时还果断拒绝,即使各人都大开吃戒,他依然不为所动。
但即使天生差异,自控力却是一种可以后天造就的本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研究发现,大脑中决定自控力的前额叶具有和肌肉一样用进废退的特性。
以是,自控力可以颠末训练举行提升。
就像在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等够忍住不吃糖的孩子并不都是天生自控力强。
而是用了“转移注意力大概把手坐在屁股下,让手不能去拿”的方法,这些都是可以通事后天训练习得的。
不过,自控力的造就也有关键期。
3-6岁是造就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时期。
因为这个年事的孩子比力乐意和父母沟通、容易改变。
抓住关键期造就孩子的自控力,比孩子进入小学和芳华期再管理要容易得多。
4个秘诀,教你造就孩子的自控力
关于如何造就孩子的自控力,人民日报曾为我们总结了几个秘诀。
包括建立有爱的家庭和公道的家规,帮孩子设定目的,造就孩子的阅读和活动兴趣等。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图片)
其实概括起来,家长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做起。
1. 有爱的家庭,是自控力的“能量源”
曾经看过一本讲述网瘾少年的书——《断瘾》。
作者银子是北京一所医院的成瘾中心副主任兼心理大夫总督导,她在书中分享了12个青少年网瘾治疗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固然每个孩子的成瘾活动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但雷同的是,他们都有着并不幸福的家庭:
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亲子关系淡漠,还有的家庭破碎,在实际中饱受伤害的他们,无法控制地深深着迷于网络天下。
试想一下,一个从小生活在极度缺爱、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中的孩子,怎么会忍住欲望去追求长期目的?
因为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及时行乐才是最划算的。
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到未来可期,而对大人的信任,直接影响他们是否乐意听父母的话并克制自己。
以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情况,孩子的自控力才有发育的泥土。
2. 公道的规则,是自控力的“控制器”
曾经看过一个消息。
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孩高嘉齐因为自己高度自律的日常作息让网友赞叹不已。
每天6点半起床,雷打不动地晨读、练字、看书、锻炼......
如许有规律的生活,她竟然坚持了1279天,接近4年时间。
各人一定好奇这么自律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其实,这统统都源于妈妈给她订定的规则:
孩子的自控力来自健全的规则意识,通过建立公道的规则能有效造就孩子的自控力。
同时,在孩子服从规则时要给予嘉奖,违背规则时适度惩罚。
让孩子体会到着迷于即时满意的坏处,和忍受短期困难的结果感,他才能乐于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欲望。
3. 不绝地训练,是自控力的“加油站”
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间,总是坐不住,老师曾给我发起,用和孩子玩游戏的方法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好比,玩经典的“木头人”游戏,当儿子听到“木头人”的下令,就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许动,谁坚持的时间长就赢了。
大概我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和笑话,看谁能坚持住不先笑出来。
通过如许的锻炼,儿子徐徐开始故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活动,能够在幼儿园听从老师的指令,不像原来那么为所欲为了。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用体育活动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通过对自己身体、体能的挑战造就孩子的坚持力和毅力。
对于年事大一点儿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在孩子的本领范围内,多给他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规划控制自己。
好比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费钱,让他们通过记载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来到达对自我控制的锻炼。
4. 身边的模范,是自控力的“催化剂”
想造就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身为父母一定要做好模范。
你不能要求孩子看书,自己却在刷手机;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总是熬夜;
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自己却总控制欠好感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看到父母能够自律、感情稳定,这才是一个孩子产生自我控制力量的“催化剂”。
麦格尼格尔博士曾在《自控力》一书中写道: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才是本领。
造就孩子的自控力,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器重的。
因为,一个能掌控自己活动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