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阎肃:“东风送我飞向前”——记阎肃的寻求之路

[复制链接]
孙兆清Lv.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1-25 21:04:4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阎肃曾多次总结自己的人生履历,并归纳出“四悟”。其一是要想甜,加点盐,也就是说生活不会亏待谁,但也不会过于眷顾谁,本日吃了一斤糖,没准儿明天就有一斤黄连在等着,所以一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其二是把握好人生四要素,即天分、勤劳、缘分、本分。其三是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其四是要学会爱。
这“四悟”根本道出了阎肃寻求之路的特点:他从来不怕吃苦;他有天分,但特殊勤劳,人又本分,而且缘分不浅;他一直被人称为“老顽童”;他始终满怀着一颗大爱之心。
时代提供大舞台
阎肃出生在河北保定,1937 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他随百口避祸到重庆,进入一所天主教修道院的学校学习,当修道院准备推荐他精修深造、作为未来的神父造就时,他却选择了报考重庆南开中学。在中学读书时他读过《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在重庆工商大学修业时又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投入门生运动。1952 年,已经是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宣传员的阎肃,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头天他还看到的一张张年轻面孔,隔天就成了一具具遗体,而且山岗上的一座座墓碑无不朝着祖国的方向。阎肃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伫立在墓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我要投军去!
果然,朝鲜归来,阎肃就加入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穿上了戎衣, 还入了党。“今后,我的人生和艺术才有了可以扎下深根的精力沃土。” 阎肃这样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
1955 年,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取消,他被编入空政文工团,一干就
是 60 年。这 60 年里,阎肃的文艺创作门路是从投军开始的。1959 年春节刚过,团向导就找他谈话,让他下连队投军去。在连队他才明确原来自己还不懂得什么才叫一个兵,于是,学打背包、集合、操练,跟着老兵学当机械兵,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
原本以为这下该与文艺分开了,可正是这投军的履历让他写出了成名作。一天薄暮,眼看别的飞机都回来了,可阎肃地点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迟迟不归,各人伫立在晚霞之下,盯着天空。此情此景让阎肃投军的积累化于笔端,《我爱祖国的蓝天》歌词喷涌而出,同在连队投军的羊鸣拿去谱曲,然后寄回了文工团。两位青年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空军的军营。阎肃后往返想说,正是他投军后产生的那种感情,正是谁人年代对守卫祖国、建设空军的浓浓气氛,才有了他的艺术遐思。
时代为阎肃提供了可以发挥才华的大舞台,而阎肃也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精力内涵。20 世纪 60 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90 年代初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就倾注了阎肃对谁人年代的深刻思索。80 年代,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传遍千家万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说这是唐僧师徒取经的写照,没错,但在谁人时代,很多人都将这几句歌词看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风雨同舟》写的是抗洪救灾,《军营夫君汉》写的是商品经济大潮下军人的应有形象。时代,让阎肃的歌词一首接着一首被广为传唱。
名流即明确之人
“名流即明确之人”,这是阎肃的名言,什么叫明确呢,阎肃答复: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有一手。
阎肃不但歌唱好汉、誊写军营,在他的寻求之路上也始终以好汉为模范。尽管他从来没担任过什么要职,按他的话说,其实连小官也没当过,却一直以党员、军人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毛主席、周总理开始,党和国家几代向导人都曾访问、赞扬、鼓励、关心过他的创作,让他如沐东风,但他没有以此为炫耀的资源,更不借此向组织要这要那。
本年 9 月 14 日病倒后,他还频频叮嘱孩子,千万不要向组织提一点点要求。无论做什么事,他从来都服从党的规矩、军人的纪律,只要外出, 他第一件事就是向团里请假,回来后立刻销假;每月领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缴纳党费。
“我就是个平常人,我最喜欢沙僧,任劳任怨。”阎肃家里茶几的玻璃板下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个胸前挂着大红花的小伙子,一脸忸怩样,这是阎肃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荣誉,原因是他拉大幕、管汽灯、跑龙套认真负责,任劳任怨。阎肃言论字正腔圆、嗓音浑厚, 经常被人请去登台朗诵,友情出演。2009 年,空政文工团排练舞蹈诗《我们的天空》,中间有几段朗诵,导演想起了阎肃,他二话没说,赶到现场, 反复录制了两天,结果却被认为效果不佳,换了下来,但阎肃闻后哈哈一笑:那固然是用好的哦!
别看阎肃平常嘻嘻哈哈,对别人总是能发现长处,但在关键问题上从不让步,这也是他的明确之处,而各人也都在重大问题上请他把关。“空军有个阎老肃,说好说坏都算数。”这是军内文艺家的一句顺口溜。他曾多次劈面批评一些演员:再唱不好就别唱了。“在文艺评奖和晚会筹 划中,对有的作品,他也绝不让步,说什么都没用,非拿下不可,还因 此与别人争执起来。不外,事后该喝酒喝酒,该是朋友还是朋友,公私 分明。”水师词曲作家付林这样回想。
大任在肩 不辱使命
1989 年,阎肃与作曲家羊鸣写过一首歌曲《天职》,传遍军内外,这部作品饱含了他对当代中国军人的等待。在阎肃的眼里,为党创作、为国家创作、为军队创作、为人民创作,就是自己一生的寻求,更是天职。
身为空军的一员,为了写出空军的风采,他几乎跑遍了空军的所有部队、机场、哨所,一起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团歌、营歌、连歌。
2009 年,年近 80 岁的阎肃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主创队伍,任文学部主任,“一起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精度不减,大任在肩,必须不辱使命”。不辱使命,这句话发自阎肃的肺腑,让他每次都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天职。
2013 年,阎肃已经 83 岁,但他在总政举行的“强军战歌”征歌中依然有两首作品问世。他与作曲家印青共同完成的《投军前的谁人晚上》取材于新兵入伍前父亲的叮嘱,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充满朝气。“他是老党员、老军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党、国家、军队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变乱,无不知晓,从不离开时代,但同时又拥有一颗童心。”与阎肃互助 20 多年的印青这样评价他。
由于他的高度政治觉悟和高超的艺术把握本领,30 多年来,重大文艺运动都少不了阎肃,一个充满智慧的点子、一个饱含深厚学养的发起, 常常可以将筹谋中出现的困难顺利化解。
在人生门路上、在文艺创作中、在为兵服务的日日夜夜里,阎肃一直认为他的进步归功于党的关怀、军队的造就、民族文化沃土的哺育, 而社会的发展,则是他永不止步的东风。“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这是《我爱祖国的蓝天》的第一段歌词,阎肃描述的是他所深爱的空军,其实,也预见了他自己的寻求之路。
(陈原,《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
泉源:人民日报出版社《我是共产党员:为时代而歌的文艺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