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三十年前的那场商业战争,茅台搞垮了巅峰时期的贵州醇

[复制链接]
小樱姿Lv.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4 天前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受过良好教诲的高级工程师,堂堂国酒酒厂的厂长,居然干着欺名盗世的勾当,你于心何忍。”1992年7月20日,时任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向社会发布的致茅台酒厂厂长的公开信。这个公开信指的茅台酒厂厂长是谁,我想各人也都能猜出来。
贵州醇酒厂位于兴义县(现兴义市),而茅台酒厂在仁怀市。两家酒厂分别位于贵州省的一南一北,而且上世纪的贵州醇险些只生产浓香酒,而茅台也是重要生产酱香酒。这两家酒厂看似没有什么交集,可为什么鄢文松老师指名道姓地去谴责茅台酒厂厂长呢?这统统都要从上世纪茅台和贵州醇之间的那场商业战争说起!
贵州醇的崛起:

不要看如今贵州醇酒厂如今推酱香酒推得不亦乐乎,但实在最早贵州醇跟酱香酒没有任何关系。1950年黔西南自治州建立了兴义县酒厂,就是贵州醇酒厂的前身。在建厂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兴义县酒厂都是以生产小曲酒为主。
到了70年代,该酒厂开始生产一些浓香酒。1983年兴义县酒厂试制研发出了35度的低度浓香酒,成为了贵州省最早的低度浓香酒。在贵州醇之前,张弓酒在1973年研制出了38度的低度张弓酒,35度贵州醇的诞生应该是冲破了张弓的记载。

其时这款酒生产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取名字,兴义县酒厂把这款酒带到了广州中国出口商品生意业务会。其时一位外商尝了一下发现这款酒不错,就问这款酒叫什么名字。其时兴义县的人员一想这款酒产自贵州,又以醇香为重要特点,那就叫“贵州醇”吧!
这位外商在了解之后,当场就订购了15吨。从此贵州醇一鸣惊人,向市场推广后便敏捷火爆了起来,尤其在广东市场非常受接待,厥后更是被冠以“中华第一醇”的称谓。
贵州醇的巅峰:

1983年~1993年这段时间里,贵州醇酒销售猛增。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贵州省有三个气力非常强的白酒品牌,分别是贵州茅台、贵州习酒和贵州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谁人时候,茅台和贵州醇在贵州并称为“北有茅台,南有贵州醇”。

只管之前鸭溪窖、平坝窖风靡一时,但也只是“茅台之下,鸭溪平坝”,而此时贵州醇已经做到了和茅台平分秋色。在如今人看来“北茅南醇”无疑是一个笑话,但那时候贵州醇跟茅台平分秋色绝对靠的是气力。
八十年代末,国内放开一连放开白酒定价权,浓香酒大行其道、异军突起。而此时以茅台为首的酱香酒,只占有百分之几的市场份额。在九十年代,全国白酒行业前十中,浓香酒险些都能占据八个名额左右。要知道贵州醇并非国家级名优酒,只是贵州省级的名酒。而在其时的贵州浓香酒中,销售最好的却是贵州醇。
1983年—1993年这段时间是贵州醇发展的黄金时期。1992年酒厂为了销售贵州醇酒方便,直接将酒厂的名字改为了贵州醇。其时的贵州醇火到什么地步,我们用一组数字就能明白。1992年,在全国利税率最佳企业500强中,贵州醇排名第31位,年度利税过亿,被评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

1993年,国内披露全国250家产值利税最佳企业中,贵州醇排名第十一位。在全国酒类饮料行业位于全国第二,贵州省第一位,贵州醇一家就占了当地一半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而谁人时候,茅台固然自称国酒,但行业的老大是五粮液,在省内的销售额也被贵州醇反超。
真假贵州醇:

九十年代是浓香酒的天下,茅台的发展实在并不太好。市场经济的打击导致很多酒企都破产倒闭,那时茅台的销售额乃至都很难进入行业前五。北边的茅台不太景气,而南边的贵州醇却年年发来喜报,在1992年左右销售额乃至已经超过了茅台。
其时茅台在行业中不敌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剑南春等浓香酒,在省内又被贵州醇反超,这让自称为“国酒”的茅台很没面子。由于妒忌贵州醇的发展,一场针对贵州醇的计划在茅台酒厂落地生根。茅台找到了当地几家做浓香酒的小酒厂和小作坊,将他们联合起来收归麾下。

收编之后,茅台也推出了一款浓香的“贵州醇”,正产物完全由这些小酒厂生产。茅台推出的这款“贵州醇”在酒瓶的外貌上、包装计划上,跟真的贵州醇险些是一模一样。只不外茅台生产的贵州醇,上面写的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出品”。
不得不说,茅台这招可谓是一石二鸟。如果这批“贵州醇”成功,茅台酒厂能够跟着大赚一笔。如果不成功,也能够扰乱贵州醇的市场,导致其业绩降落。茅台的贵州醇生产后,直接投放贵州醇在全国最大的市场——广东省。这些不入流的小酒厂产的“贵州醇”,质量怎么可能比得过真的贵州醇酒厂的产物?

茅老大也是够狠的,上来就直接下死手,真假贵州醇混杂在一起,这些劣质酒直接导致了贵州醇的口碑的降落。当贵州醇酒厂这边得知后生气不已,鄢文松厂长更是气得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真没前程!”于是,鄢厂长就向社会发布了那封著名的公开信,来指责茅台酒厂的不正当行为。
八年的官司:

1993年,贵州醇酒厂在广东省告状茅台酒厂,两家贵州的酒企在广东打起了官司。故意思的是两者都是被告,两者也都是原告,贵州醇告状茅台不正当竞争,而茅台则是告状贵州醇商标侵权了“贵州”这两个字。按原理来说,用地名作为商标本就是一种比较无赖的行为。各人都在一个省,凭什么你能用这个省的名字做商标,我们就不能?
在其时来讲,“贵州”这一商标确实是茅台先注册的,而贵州醇的商标是南盘江。但是在贵州醇酒厂推出贵州醇这一产物的时候,茅台并没有相关产物出售。原来案子有希望早些办理的,但是贵州醇方面的一位关键人物,也是贵州醇方面的律师黄惠莲不幸离世,导致案情又以后推了几年。
1993年5月26日,黄女士义愤填膺地控诉了茅台的不正当行为,话音刚落黄女士就突发心脏病溘然离世。如果黄女士其时没有去世的话,那可能就是另一番风景了,说不定贵州醇酒厂就可能会赢了那场官司。

1993年11月,贵州省轻工厅向贵州醇传达了对两厂的调解意见,建议茅台和贵州醇酒厂共同生产“贵州醇”。但是这个意见并没有得到认可,被贵州醇酒厂言辞拒绝。厥后这官司一打就是八年,这八年搞得两家酒厂都心力干瘪,错过了很多市场机会,尤其是贵州醇酒厂。
2000年,在贵州省政府的多方调治下,“贵州醇”这一商标归贵州醇酒厂所有,茅台酒厂不再生产贵州醇酒。但是这个时候,贵州醇的市场已经是一片混乱,而且大幅度萎缩。反观茅台酒厂,情况就要好太多了。
反正茅台重要的产物是酱香酒,浓香的贵州醇停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2001年,茅台酒厂董事长季克良前去观察贵州醇酒厂,而且和时任贵州醇厂长鄢文松握手言和。
新世纪的贵州醇:

2001年,仍然还是鄢文松担当贵州醇酒厂厂长。经过了八年的官司,贵州醇已经丧失了大部门的浓香市场,而茅台已经坐稳了白酒老二的位置。在鄢厂长的指示下,贵州醇嗅到市场先机,对酒厂进行优化结构,开始对酱酒酒进行研发和酿造。但鄢厂长还没有比及贵州醇的酱酒发展强大就退休了,结束了他在贵州醇48年的职业生活。
彼时公司曾推出两款中高端酱酒:贵州醇经典酱香与贵州醇1983,收获良好口碑。新世纪初,贵州醇酒厂由原来的浓香路线,变化为浓香为主、酱香为辅的路线。八年的官司让贵州醇元气大伤,厥后又搞一些多元化投资,不多多数失败了,就这样贵州醇还是到了破产的边沿。
2012年,贵州醇被维维集团收购,维维集团做了几年之后也没能做起来,不停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维维集团将贵州醇转卖给了江苏综艺集团,厥后连枝江酒业也一起卖给了江苏综艺,从此退出白酒行业。江苏综艺集团任命朱伟同志担当枝江和贵州醇的董事长。

此时正值酱香热,在这个网红董事长朱伟的带领下,贵州醇也是蹭各种酱酒热度。不仅推出了酱酒的“真年份”系列,也不放弃任何跟茅台、习酒等名酒一起出圈的机会。江苏综艺厥后收购的青酒、匀酒、蔺郎等酒厂也统一打包给朱伟管理。
“北有茅台,南有贵州醇”,这句话放在九十年代来说无可厚非,但目前茅台营收已经突破了1500亿,稳居行业第一,如果再来强调这句话就有点碰瓷茅台了。但话又说返来,如果当初没有劣质的贵州醇变乱,那么贵州醇何尝不是另一番光景呢?
如今的贵州醇只做到了扭亏为盈,但现实的营收有多高,我们也不清楚,因为无论是贵州醇还是江苏综艺方面从未详细披露过贵州醇的销售额。如今再去品尝贵州醇,除了能感受到它的陈香醇厚之外,还依然能领会到鄢厂长为贵州醇付出的心血和无奈。#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