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远在华县毕故乡的岳父母用真情拯救了我的婚姻

[复制链接]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梦Lv.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3-18 10:40:4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人生——古稀之年的记忆
作者:孙登高



谨以此书集敬献给呕心沥血生我养我的父母亲,敬献给曾经养育我发展的所有亲人以及在危难之际帮助过我的同学、同事,朋友和村邻。我只是以自传的情势只管准确贴切地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用理性头脑的解剖刀无情的解剖自己。由于有太多的遗憾和愧疚,为了求真求实,哪怕把自己解剖得体无完肤也在所不惜。我盼望给自己以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文过饰非,也盼望在有生之年给逝去乃至熟知我的人以客观公正的交接。更盼望给后人谱写新篇章时以警示和启迪,盼望《感悟人生》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六章 与女儿相依为命的岳父母
岳父母家在我们村子北边十多里远的渭水河边,毕家村东毕组。岳父毕战敖,生于1909年11月9日,卒于1984年5月19日,享年七十五岁。岳母张真娃生于1916年10月6日,卒于1993年10月3日,享年七十七岁。
二老自幼家景清贫,以农耕为业,为人忠实耿直,勤劳节俭,乐善好施,调和邻里。养育儿女历尽艰辛,古稀之年仍不辍劳作,鞠躬尽瘁。他们生养了四个儿女,宗子毕西福,长女毕巧言,次子王富华(从小被别人抱养),小女毕翠言就是我的妻子。

1958年少年时代的毕翠言与父母、哥嫂及两个侄女在兰州合影。
大儿子毕西福幼年上学,成人后在甘肃兰州市中科院印刷厂工作,娶邻村李翠芳为妻,后与父母分开生活。他们生养了四个孩子,两女两男。长女毕亚丽,次女毕亚琴,宗子毕建民,次子毕晓民。
长女毕巧言幼年上学,成人后被招工到华县出口食品加工厂工作。后来与毕故乡拾村梁印吉完婚。因丈夫在咸阳国棉一厂工作,为伺候公婆,她掉臂父母的劝阻,毅然辞职回家,以尽孝道。他们生养了三个孩子,寥傩一女。宗子梁建智,次子梁建新,女儿梁亚芬。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照顾家庭方便,丈夫梁印吉调回华县棉织厂工作。儿女相继成家后,二人随次子梁建新共同生活。2019年冬丈夫梁印吉去世。她虽年逾八旬,却身材硬朗,亦能帮儿媳照看商店,尽享天伦之乐。
次子王富华,儿时被毕故乡秦家村王姓人家抱养,虽家景一样平常,但深受养父母痛爱,成人后在毕故乡毕家供销社工作。妻子王贞娃在家农耕。他们养育了三个儿女,寥傩一女。宗子王建英,女儿王建梅,次子王小建。儿女均成家立业,奇迹有成,他本人已年逾古稀,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小女毕翠言,就是我的妻子,在六十年代最困难的岁月以及1968年特大洪水冲毁家园的特大灾害时期,岳父母都和她在一起生活。在房产毁于一旦,无家可居的日子里,二老带着她一块打过零工,一块去咸阳西府讨过饭,一块经历过弃家避祸的惊心动魄。情至深,爱至切,长期的相依为命铸就了他们的不离不弃。岳父母牵挂大女儿巧言丈夫不在,家里没有柴烧。小女翠言陪着父母,拉着架子车到十多里外的华阴农场,为姐姐家割柴,一次又一次无怨无悔。那时间穿衣都是靠土布。母亲纺线,翠言织布缝衣裳。翠言一人在家带着两个孩子,白天生产队出工,晚上纺线织布,家务忙不外来。傍晚岳母生产队下工后,拖着疲倦的身躯步行十多里赶到女儿家帮助干这干那。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岳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身躯和他的女儿生死相依共渡难关。

柳枝丰良村 刘焕民摄
我的岳父母在我们最困难无助的时刻,在妻子翠言感到山穷水尽,产生和我离婚动机的时刻,却不光想着女儿,还想着女儿这须要用真情呵护的家。他们用真情和坚固给了翠言和我共度难关的精力气力,固然他们也因此备受艰苦,却拯救了我们的婚姻,拯救了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感悟人生》
原文作者:孙登高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