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子说过:“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各人都很清醒,唯独聪明的人,昏昏沉沉过日子,这是真的吗?显然不是如许的,人家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一个人六十岁之后,就是老人了。闲来无事,说三道四,听东听西,可以消磨时间,也能带来烦恼。需要学会取舍,别什么都放在心上。
一样寻常生活中,我们风俗把儿女当成“孩子”,什么都要管一管。这是对儿女的不尊重,两代人的脚色没有及时更新。
因此,真正聪明的老人,在儿女眼前,学会了“装糊涂”。
02
第一,教育孙子、外孙的事,装糊涂,把使命留给儿女。
有人问:“老人要不要帮忙带孙子?”
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把带孙子当成了工作;也有一些老人,没有稳定的工作,从五十多岁开始,就一直带孙子,靠如许的方式,来获得儿女的赡养。
当然,身体康健的老人,管一管孙子,无可厚非。毕竟,儿女们都很忙碌,如果小孩的事情,不要操心,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赚钱、创业。
有一个词语,叫“隔代教育”。
从现实生活来分析,祖辈教育孙辈,存在“过分溺爱、不清楚当下的教育形势、容易导致孙辈有恃无恐”等题目。教育和生活,是两码事。
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召唤。”
要看清楚,最好的爱,是父母的爱,而不是爷爷奶奶的爱。对于教育题目,老人就不要插手了,接送孩子上学,没有关系,一句一句教育孩子读书,就是“越位”了。
把教育孩子的权利,还给儿女,这是老人应有的清醒。因此,谈及教育题目,糊涂一些,儿女就会“不放心”,从而扛起教育的责任。
03
第二,儿女遇到了困难,装糊涂,逼着他们独立。
儿女遇到困难了,老人肯定会很着急。毕竟,父母的舔犊之情,任何时间,都会冒出来。
古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把古人的话拓展一下,你就会发现如许的毕竟——儿孙自有儿孙苦。
人啊,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如果任何困难,都由父母承包了,那么儿女就没有真正意会人生,后半生就没有刻苦的本领。
书籍《我只养你到18岁》里,父亲老周在儿子十八岁的时间,说:“如果一个男子到了18岁还养不活本身,这一辈子就不会有多大前程。”
老周以为,对孩子大包大揽,负担无穷责任,末了不是帮孩子,而是伤害孩子。
温室里,是养不出大树的;花盆里,是不会稻浪滚滚的。
04
第三,儿女的婚姻,装糊涂,尊重他们的选择。
知乎里,有一个匿名网友说,他的母亲,当初被外婆拉着去相亲。母亲二十五岁的时间,被外婆逼着出嫁。
其时,母亲嫌弃对象太矮,模样也不中意。因此心情很难熬。完婚之后,父母常常争吵。
网友的童年,在打骂声中度过。有一段时间,网友发起父母仳离,但因为种种缘故原由,没有仳离,一直互相斲丧。
不难发现,作为父母,要给儿女自由爱情的权利。如果儿女已经完婚,就尽量不要去打扰。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老人看着儿女爱情、完婚、生儿育女,但是不能真正体会到“爱情”,只能敲边鼓。因此,婚姻中的抵牾和喜悦,要糊涂一些。如果不是一方非常恶劣,不要鼓励仳离,不要横加责怪。
05
第四,谈及家庭财产分配,装糊涂,别掏空老底。
闲来无事,聊一聊家庭财产的环境,想一想百年之后,儿女怎样分配遗产。这是每个家庭会有的话题。
作为老人,可以自动谈到财产,但是不能直接做主,把财产分了。尤其是不能把老底都戳穿,让儿女们提前支取“遗产”。
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如果儿女们把财产拿走了,父母的日子不会好过;如果儿女总是惦记家庭财产,手足之间,也会有抵牾。
我的外婆,在八十多岁的时间,把存折交给了小母舅,今后她的衣食住行,都仰仗小母舅。外婆九十岁的时间,办了寿宴。几个母舅在宴席上,闹得不可开交,因为外婆诉苦,说本身生活质量很差;各人都以为,小母舅私心太重。
钱财的事情,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老人应该糊涂一些,给本身留一手。
06
第五,晚辈送礼多少,装糊涂,别在儿女眼前议论。
《门生规》写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有的老人,逢年过节的时间,会在家里说,某个外孙送了多少红包,某个儿子给了多少钱,某个女儿买了多少礼品......看起来很寻常的话,却让各人都很生气。
毕竟,各人送的礼品,不大概一模一样多。孙辈送的礼品,也会在某些时间,算在儿女的身上,扯来扯去,就变成了“人比人,气死人”的局面。
每一个小家庭的经济环境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儿女,哪怕不送礼品,也没有关系。有钱的儿女,量力而行就好了。
老天吐槽,某个儿女送礼太少,就是不给体面,带来家庭内部的攀比。
聪明的老人,会如许做:只要是晚辈送的,就照单全收,内心愉快。
07
聪明的老人,就像棉花一样柔软,给家庭带来温暖;又像棉花一样有弹性,可以大概起到抵牾的缓冲作用。
任何一个家庭,都有内耗,因此我们要学会化解内耗。糊涂一些,看似打哑谜,闹笑话,其实是“一笑而过”,无事一身轻。
有道是,糊涂之难得,在于明白太难;和谐之难得,在于实现太难。
人老了,由聪明转糊涂,真聪明。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泉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