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文 从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三季度报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发展总体平稳,资产、负债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速边际改善,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上市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应接纳措施延缓息差
董希淼/文 从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三季度报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发展总体平稳,资产、负债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速边际改善,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上市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应接纳措施延缓息差下滑趋势,积极将息差保持在合理水平。特殊是降息应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中寻求更有效的平衡。 三季度上市银行业绩有所回暖,重要是“以量补价”的效果。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推动下,上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公司类贷款快速增长,为利钱收入保持根本稳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上市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负债成本得以持续降落。中国人民银行低落政策利率,两次实施降准,加强整治“手工补息”,进一步低落银行资金成本。部分银行还主动把握债券市场生意业务时机,投资收益增长较快,对冲贷款利率降落对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影响。 数据表现,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业务收入、拨备前利润同比分别降落1.0%、降落2.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与上半年相比,业务收入和拨备前利润的降幅分别缩小0.9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则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29家银行业务收入、30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上市银行的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如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86%,而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降落18.41%。 从信贷结构看,仍然存在“企业强,住民弱”征象。前三季度,在人民币贷款16.02万亿元的增量中,住户贷款仅增长1.94万亿元,占12.1%;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13.46万亿元,占84.0%。上市银行三季度财报表现,零售贷款增长相对较慢,增速远低于公司类贷款增速,部分银行零售贷款乃至出现负增长。这重要是由于,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等影响,住民工作和收入不稳固,个人消耗贷款、经营性贷款需求疲弱;受房地产市场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缓慢,且提前还款征象增多。而受名誉卡新规等影响,以及部分银行加大主动风险管理,名誉卡发卡量、消耗生意业务额增速放缓。但前三季度,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15.20%、成都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11.47%。未来零售银行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长期前景看好,对此不必过于担心。特殊是随着宏观经济规复,住民收入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将回归常态,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前三季度,多数上市银行净息差固然继续降落但降幅收窄,少数银行净息差不降还升。从大型银行看,三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43%、1.45%、1.41%、1.52%、1.89%、1.28%,同比分别降落24、17、23、23、16、2个基点。其中,交通银行净息差已经低于1.30%。从股份制银行看,多数银行净息差仍然出现降落趋势,其中安全银行同比降落54个基点。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净息差降落幅度收窄,如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分别较二季度末回升2个基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净息差降幅显着收窄。从城商行和农商行看,除少数银行外,净息差广泛出现下滑趋势,但降幅相较于二季度环比有所缩小。 未来,长夜漫漫,道阻且长。随着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三次降落以及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叠加债券市场调整、投资收益下滑,上市银行红利增长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固然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降落,但小微企业、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潜在风险还将袒露,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固然,现在多数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总体上稳中有升,风险抵补本事仍然较强。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红利本事和经营服从的核心指标,备受各方关注。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逐年降落,从2011年三季度末的2.77%降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1.54%,现在已经处于汗青低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净利钱收入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银行重要收入,将银行净息差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不是为了掩护银行业自身优点,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一是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固。金融是国之重器,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将净息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保持合理的利润用于增补资本,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妥当性,更好掩护金融消耗者权益,维护金融稳固和金融安全。 二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本事。银行增长信贷投放,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都必要以充足的资本和利润作为支撑。如果净息差过低,资本充足率降落,利润增速缓慢乃至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将难有保障。 三是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小微企业、地方债务、房地产等范畴潜在风险增长,处置不良资产必要银行斲丧大量利润。如果净息差过低,相干风险得不到有效化解,将使相干风险淤积于金融体系。 此外,将净息差和净利润维持在合理水平,还有助于上市银行加大分红力度,提高股东和投资者回报,积极提振资本市场。 2023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钱币政策执行陈诉》,其中在专栏《合理看待我国贸易银行利润水平》指出:我国对贸易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白的监管尺度,贸易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束缚,化解风险也要斲丧资本。同时强调:贸易银行维持妥当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有利于增强贸易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实施“有力度的降息”的过程中,金融管理部分应选择好恰当的时机,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全面思量对市场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今年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降落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降落60个基点,降幅均为积年最大。从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累计降幅分别达115个基点、125个基点。下一步LPR继续降落的空间已经有限,未来钱币政策实施重点应转向提高有效性和精准性,如从过去更多方向投资,转向消耗与投资并重,并更加器重对消耗的支持服务。 今年以来,妥当的钱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率快,为经济规复回升创造了更加相宜的钱币金融环境。但钱币政策的作用终究是“有效但有限”。盛松成、何雨霖(2023)研究发现,在经济上行期消耗和投资往往对利率变动较为敏感,而在经济下行期,由于利率弹性较低,持续下调政策利率对消耗储备和投融资规模的影响并不强。周琼(2024)也认为,大幅低落政策利率并非现在中国经济问题的办理之道,房地产、制造业问题不能简朴通过低落利率办理。而且,贷款利率大幅低落,向债务人/借款人倾斜,债权人/存款人优点难以得到掩护。 因此,无论是扩大有效需求还是防范化解风险,还必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接纳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而不只是寄盼望于钱币信贷政策,更不宜简朴接纳降息这一本事。在9月24日钱币政策打出“组合拳”之后,下一步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应加快、加大调整优化,与钱币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积极促进经济规复回升,从根本上引发市场需求。 面对息差和利润下滑压力,贸易银行应驻足自身天禀和上风,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殊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对症下药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挖掘新的增长点,坚持“量价平衡”,加强精细化管理,稳固净利钱收入;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吸收本事,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经营提升客户忠诚度,持续低落负债成本。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度发展金融科技,增强服务本事,改善客户体验,低落运营成本。除利钱收入外,还应积极拓展中心业务,比方发展财产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心业务,提升中心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业务收入的有效支撑,努力减轻净息差下滑压力,积极保持妥当发展本事和服务实体经济本事不降落。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