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的美德,也是每个在外游子始终惦记的大事。尤其在台湾省度过大半生的蒋经国,他无数次隔岸远望着浙江故乡的方向,不由得叹息。1987年初,蒋经国久病床榻,心中思家的情绪更加剧烈。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的美德,也是每个在外游子始终惦记的大事。尤其在台湾省度过大半生的蒋经国,他无数次隔岸远望着浙江故乡的方向,不由得叹息。 1987年初,蒋经国久病床榻,心中思家的情绪更加剧烈。他渴望着能回家一趟,但两岸的告急关系,让他不得不打消这个动机。 正在唉声叹气之时,次子蒋孝武送来了一个好消息,说前老丈人汪德国从日内瓦抵达台北,快马加鞭地赶来看望。 蒋经国大喜,但更让他惊喜的是汪德国捎来了一盘磁带,里面的内容竟然是浙江故乡的古宅以及家陵,而且干净明亮,似乎被人特意修缮过。 “将兄,你脱离大陆后,你母亲与祖母的墓地破败不堪。但现在已经修缮齐备,而且都被掩护起来。” “是谁伸出的援手?” “他说,是你在苏联留学时的故交!” 听完汪德国的讲述,蒋经国心知肚明地点头。眼泪却再也克制不住巨地决堤而出。好久才镇定下来,说:“替我传个话,就说,非常感谢那位故人的帮助,共产党的这份恩情我领了,” 蒋经国的故交是谁?对方为什么要出资修缮蒋家老宅与墓地?蒋经国托人捎话的缘故起因是什么?与两岸沟通来往又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呢? 全部问题的关键,都要从蒋经国幼年时留学苏联的经历说起! 利益裹挟下的苏联之旅苏联作为能与美国抗衡一二的大国,着实力与地位在国家上颇有影响力。它在自我发展同时,也曾吸纳过邻国的年轻革命家与政党领导人的儿女到本国学习革命理论。 比如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曾在莫斯科留学5年。而蒋介石所处的国民党以黄埔军校为班底,在各路军阀力气中纵横捭阖的实力也被苏联看在眼里,特批国民党的子女可以来访学习。 蒋经国是蒋介石与原配老婆毛福梅所生,从小在祖母和母切身边长大,因此,城府不深,乃至另有些懦弱。即便上了学堂,性子也总是软塌塌的,令蒋介石十分不悦。 “既然你在国内没有丝毫长进,去国外锻炼下吧!” 蒋经国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他原来打算去往法国学习,但通过李大钊结识了苏联人士后,又对苏联布满了向往。 当蒋介石得知后,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要知道厥后的蒋介石极其讨厌共产主义,对苏联也是多加怨怼。因此,这次出奇的决定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其背后少不了策划算计。 原来,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后,得到了尚是追随者的蒋介石的尽力追捧。他为了能早日完成统治全国与各党派的野心,刻意获取苏联的支持。 而蒋经国就是蒋介石向苏联抛出的一颗“试金石”。惋惜,国内与国外局面的剧烈变化,由不得蒋介石继承盘算计划。 蒋经国在踏上苏联的旅途中,曾经豪迈地立誓:“我将利用国共友好的调和氛围,帮助全国人民以极其安稳的方式走向宁静。”但他的优美向往却被父亲蒋介石亲手击碎。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残害共产党及爱国人士。其恶败行径引发时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强烈不满。 彼时,蒋继国正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内学习,而且还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他得知父亲的恶行后,公开表现抗议,乃至还扬言撇清关系。 不外,国内的蒋介石同心用心争名夺利,哪里顾得上先前与苏联的“友好往来”,更别提照顾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表明立场后,仍旧受到蒋介石的影响,遭受到旁人的排挤。 正在前后为难的关键时候,继承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组长邓小平伸出援手,向他表现:“向组织说明情况,也要用实际举措证明自己的清白,你一定可以洗清自己的冤屈。” 1926年,青年邓小平被送到苏联举行学习。他一边与苏维埃国际共产主义举行接洽,而且对苏联留学的我国青年举行共产主义头脑的洗礼,与蒋经国既是老师与门生的关系,也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因此,当蒋经国受到苏联当局的猜疑时,邓小平才会主动站出来,为他辩驳。惋惜,没过多久,他因为组织的安排,不得不回到国内举行革命。 而蒋经国的悲惨运气彻底开始。先是蒋介石犯下不可饶恕的重罪,代表着国民党与苏联的友好往来走向止境,厥后遭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挤,被下放到工厂做工。 在经历过长达6年的艰苦生活后,蒋经国终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当时,西安变乱发作,张学良与杨虎城举行兵谏,蒋介石清楚“联共抗日”已成定局,但他仍旧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条件,希望蒋经国能安全回国。 与此同时,在苏联的蒋经国非常担心父亲的安危,迫不及待想要回国。 终于,在周总理的几经斡旋下,蒋经国与老婆蒋方良(苏联人,原名芬娜 ·瓦赫列娃)一同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但是,这一走,也意味着他与同窗好友邓小平彻底站在了两个阵营。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昔日好友抗日战役竣事后,蒋介石吹响了“内战”的号角。蒋经国在父亲潜移默化地指引下,完全背弃了共产主义,成了国民当局的接棒人。 惋惜,蒋介石过于注重与中国共产党的对抗,完全忽略了国民党队伍内出现的各种弊端问题。比如吃喝嫖赌的贪污腐败之风,这也是国民党最终走向死亡的缘故起因。 当时,在苏联深造过的蒋经国想要在赣南建立一块三民主义示范地。大刀阔斧举行改革后略有成效,但却动了某些国民党高层的盘踞势力,被蒋介石勒令停止。 蒋经国空有蒋家“太子”之名,却并未在战役时期接过父亲蒋介石手中的权力。不外,他改革旧体系的理想化理念,却为我党在改善两岸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思绪。 1949年,三大战役竣事后,蒋介石带着败军崩溃台湾。他固然心有“反攻大陆”的想法,但也清楚,回到故乡的希望迷茫,于是带着蒋经国等一众人回乡祭奠。 在浙江奉化溪口,蒋氏父子迟钝走过无比熟悉的街巷,怀念又不舍。而后又来到蒋家祖坟前祭拜,但逃亡时间远远不敷他们再继承温存,只能急冲冲地坐船脱离,辗转抵达成都南门机场。 蒋经国望着徐徐远离的地面,心中荡起万千愁绪。他自言自语:“国民党失败后,想必会有不少怨恨之人,会到蒋家老宅折腾。这一走,我就没有家了!” 不外,蒋经国猜对了国民党确实无回大陆的可能性,但他意料不到蒋家故居竟然会生存良好。 原来,蒋家父子逃往台湾地区后,解放军大肆进发奉化。但队伍内有严格要求,一是不能扰民,二是生存蒋氏祖宅的原貌,贴上封条后期待后续处置处罚。 因此,蒋介石故乡的一草一木,乃至连阁楼上的钢琴都保持着原来的样貌。之所以会云云善待蒋家老宅,也是希望能达成第三次国共合作。 在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曾经写给蒋介石的一封书信,内容为“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随后还寄出了许多张老宅的照片,但蒋介石野心极大,即便思家心切,却也没有实质性希望。 不外,他想不到,这些“攻心”的计划竟然在厥后撼动了自家儿子蒋经国。 抵达台湾后,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向蒋介石砸来。他不得不“杯酒释兵权”,稳定蒋家在国民党的地位,给长子蒋经国铺平道路。 另外,固然蒋介石仍旧煽动着攻回大陆的情绪,但实行“戒严令”政策以来,整个台湾省陷入将近半个世纪的白色可怕中。 这种严肃的形势导致他不光大众支持率不高,而且部队的管理也走向了下坡路。所谓的反攻计划徐徐分崩离析,直到1975年去世后,蒋经国坐稳“一把手”的位置,彻底放弃了“反攻大陆”的计划。 不外,两岸如何共处,成了压在蒋经国心上的重担。 血脉是割舍不断的纽带因为“戒严令”的问题,大陆不得不与台湾省断绝往来。此中受到主要伤害的是跟随蒋介石前来的一百万国民党士兵,他们思乡心切,反复在陌头组织抗议游行活动。 与此同时,毛主席在1976年逝世,其念兹在兹的“台湾问题”交到了第二代领导团体邓小平的手中。他在办理外交事务时始终关注着两岸如何宁静共处的办理方案,积极寻求与蒋经国说上话的方案。 1979年元旦,邓小平下达指示,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这场“单休双打”的金门战役历时20多年的时间,终于来到了迁徙转变点。而他厥后直接喊话蒋经国:“有关‘台湾问题’的办理,要是我们探讨不出具体可行的方案,那子女们办理起来更加麻烦。” 曾经的同窗好友,现如今是海峡两岸的最高领导人。身份的巨大转变,让两人的任何决定都变得格外不同寻常。 邓小平心中清楚,如果没有感动蒋经国的焦点利益,他不会轻易做出改变。在积极探索中,一封关于蒋家老宅的破败情况的报告书递了上来。 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早已经不复蒋家老宅的雍华富贵之气,取而代之的是残垣破壁,而蒋家祖坟上更是杂草丛生。 邓小平得知后面前一亮,说:“我清楚蒋经国的为人,他极为孝顺,尤其对运气坎坷的母亲毛福梅念兹在兹。也许这能成为他改观两岸关系的切入点。” 原来,毛福梅是当地有名的盐商,与蒋介石结婚时19岁。而蒋介石更是年仅14岁的稚子,哪里懂得男女之情。 即便成年后,两人生下长子蒋经国,但蒋介石对毛福梅没有任何男女之情。这也导致毛福梅终生独生空房,眼睁睁看着丈夫流连于其他女人之间,自己却无可奈何。 悲情的婚姻,作育了毛福梅的悲剧人生。但是,本以为能陪伴儿子长大的她,却在1939年遭碰到日军的大炮打击,当场殒命。 蒋经国得知消息后,跌跌撞撞地赶来,却只看到停放着母亲毛福梅的棺木。他痛不欲生地跪倒在地,但更令他心存芥蒂的是,蒋介石命人刻在墓碑上的“姐姐”二字。 蒋经国意识到,在父亲的心中,母亲自始至终都不曾拥有过姓名。因此,他对母亲的哀思也是与日俱增,即便当上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后,仍旧念兹在兹。 因此,邓小平“投其所好”,特批30万资金用作蒋家老宅的修缮,还嘱托道:“蒋经国生母毛福梅的墓地修缮时要格外用心,不得出现任何马虎。” 1987年,邓小平先是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将两岸命令宁静统一的情绪渲染到最高。而后,一份满载着中共中央心意的磁带被送往台湾省。 蒋经国被邓小平的诚意所感动,再加上迫于台湾地区的民意,终于宣布允许大陆探亲,而后开放党禁,俨然有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趋势。 惋惜,蒋经国在次年突然病逝,原来走向宁静统一的两岸局面瞬间变得告急起来,邓小平悲痛高呼:“蒋经国走得太早了!” 如今,蒋经国与蒋介石的棺木以“浮棺”的方式停放在慈湖地区。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回到奉化故乡,安葬于祖坟中,犹如全国人民期待台湾地区回归大陆一样平常,是势在必得,也是最终的圆满了局。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