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我国古代史,一半是朝堂之间的尔虞我诈,另一半则是刀光剑影的疆场血战。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次分裂时,一定会有“叛军”突起,引起天下大乱,以此才气颠覆当朝暴政。为什么在这些战
翻开我国古代史,一半是朝堂之间的尔虞我诈,另一半则是刀光剑影的疆场血战。 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每次分裂时,一定会有“叛军”突起,引起天下大乱,以此才气颠覆当朝暴政。 为什么在这些战乱中,唯独从“幽州”走出来的叛军最为强大? 幽州位置的特殊性在历史上,幽州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士医生以镐京为中心,将东北边境称为“幽州”。 以是,那时候的幽州是河北北部,以及辽宁南部之间的地区。 当时这一片地区火食稀少,地皮难以耕种,常年被少数游牧民族占据。 春秋时期,现在的保定、沧州、廊坊、北京和天津一带则是燕国统治,以是被称为燕地。 进入战国时期后,燕国通过武力扩张,占领辽宁南部大片地区,成为七雄之一。 直到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更好的抗击匈奴,在幽州设立刺史,密切羁系北方游牧民族动向。 当时,幽州虽偶有叛乱,但受地理情况的影响,火食稀少,很难形成有规模的反叛军。 直到王莽篡汉之后,幽州的历史职位急速攀升。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东汉开创者——刘秀。 王莽篡汉后,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权臣篡位,引起各地王侯和刘氏宗族的不满。 再加上当时王莽随意改革,政策频出,朝令夕改,导致底层民众也怨声载道。 于是新朝末年,出现了大量的农夫反叛。 汉朝之以是出现这么多农夫反叛,最早还要追溯到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给了底层民众起兵造反的底气。 于是王莽推行新政没几年,在湖南一带出现了大批的绿林军。 他们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掀起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夫反叛。 当时刘秀跟着更始帝刘玄到处征战,快速颠覆王莽新朝,定年号更始。 灭掉王莽后,天下仍旧动荡不安。 而刚刚登位称帝的刘玄也在顾忌手下第一大将刘秀,时间一长,两人便出现了隔阂。 在如许的情况下,更始帝想到一个绝妙办法。 既然北方群雄并起,而身边的刘秀又蠢蠢欲动,那派刘秀去北方平息战乱,自己便可坐山观虎斗。 虽然当时遭到一众大臣的拦阻,说刘秀一旦去了北方,那就是放虎归山,一定会危及到更始帝的安危。 但更始帝并未当成一回事儿,执意让刘秀去河北。 刘秀见此,能够阔别这个“警惕眼”的皇帝天然是再好不外。 于是刘秀率兵前往河北一带征战,颠末数年讨伐,河北及幽州一带彻底归降于他。 眼见北方战乱已平,于是更始帝派使者前往幽州,要求刘秀交出兵权,可以回长安担当封赏了。 常年征战的刘秀天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断然拒绝更始帝的要求。 随即,幽州铁骑倾巢而出,再加上河北一带的十万反叛军,如摧枯拉朽一样平常推平了更始帝的队伍。 最后,刘秀迁都洛阳,开创了东汉王朝。 这是幽州铁骑第一次出现在中原大地上,从此之后,人们认识到幽州的重要性。 中原大地地势开阔,一旦铁骑南下,势不可挡。 刘秀用幽州铁骑打下了一个王朝,而下一个在幽州起兵造反的人又会是谁呢? 从“幽州”走出的叛军第二个从幽州起兵造反的人叫彭宠,曾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曾在刘秀第一次来河北一带时,彭宠就察觉到此人不简单,赶紧摆上好酒好菜,归顺于他。 在刘秀南征之时,彭宠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因为其行事作风比较骄恣跋扈,以是不停没有得到重用。 为此,彭宠心中不满,在刘秀为平息其他各地叛乱时,他在北方造反了。 当时,刘秀抽不出精力来对抗彭宠,给他留出了发展空间,并且还和北方的匈奴告竣合作协议,自称“燕王”。 不外这次叛乱持续时间不太长,而且彭宠内部出现争端,最后被家奴所杀,最后不攻自破。 东汉末年,中郎将公孙瓒被派往幽州,与幽州刺史刘虞一同阻击北方胡人,两人一文一武,相辅相成。 但是没多久,汉天子无能,天下大乱。 而公孙瓒见状,也难以按捺心中称王之心,以是他在抗击胡人时,常常放纵士兵滥杀无辜。 如许的做法激怒了不少底层百姓,但因为他放纵士兵,使其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升。 手中握有重兵的公孙瓒,最终选择起兵造反,与幽州刺史刘虞撕破脸,将其刺杀。 刘虞死后,公孙瓒占领幽州一带,成为了北方霸主,俯视群雄。 很快,他便和袁绍起了辩论。 虽然公孙瓒拥有幽州铁骑,但因其为人刚愎自尊,导致群起而攻之,最后被以袁绍为代表的联合雄师击败。 再加上比年大旱,导致北方颗粒无收,公孙瓒最终被烧死在高楼之上。 虽然在南北朝时期从幽州之地走出了不少路叛军,但终究没掀起太大的风波。 直到唐朝中期,一股从幽州走出的叛军,差点将唐朝覆灭。 这支叛军的领头人有两个,一人叫安禄山,另一人叫史思明。 没错,这次战乱叫“安史之乱”。 在历史上,许多人都无法明白“安史之乱”为何出现。 因为当时唐朝的统治者照旧唐玄宗,正是开元盛世之时,国力鼎盛之际。 而以往出现战乱往往伴随着天灾,导致底层民众无法蒙受重压,最终才会导致战乱四起。 以是安史之乱很希奇,它出现在一个朝代最鼎盛时期,导致唐朝急转直下,转盛为衰。 如果深究当时的主要抵牾,主要是李隆基重用权臣,导致奸臣当道,官员内部抵牾激增。 尤其是在宠溺杨贵妃,重用国师杨国忠后,驻守各地的节度使和朝中文臣团体出现激烈的抵牾辩论。 在唐朝时期,各地节度使的权利非常大,手握重兵。 而朝中大臣把握着绝对话语权,两者之间很容易出现不可调和的抵牾。 当时,身居幽州节度使的安禄山忽然起兵造反。 他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带领二十万雄师一路南下,仅用数月,便打进了长安城。 这二十万雄师包含着幽州铁骑、契丹骑兵以及各种少数游牧民族。 他们这一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各地节度使见李氏家属势微,纷纷起兵造反,自此之后,唐朝彻底衰败,进入了晚唐时期。 随着各地藩王的强大,唐朝彻底死亡,历史迈进了更为杂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有了如此惨重的教导,后人又将怎样对待“幽州”之地呢? 得“幽州”者得天下到了北宋时期,赵氏宗族真正意识到幽州的重要性,只有收复幽州才气统一天下。 北宋数代君主,不停都以夺回幽州为目标。惋惜的是,直到宋朝死亡,都曾未踏足幽州之地半步。 早在北宋还没出现时,幽云十六州就被后晋割让给了契丹,也就是厥后的辽国。 之以是被叫作幽云十六州,是因为太行山东侧是以幽州为代表的七个州郡,而太行山西侧是以云州为代表的九个州郡。 组合起来被称为幽云十六州,也可以叫作燕云十六州。 后周皇帝柴荣曾多次想将这幽云十六州夺回来,惋惜英年早逝。 厥后赵匡胤篡取后周皇位,改国号为宋,创建了宋朝。 遗憾的是,颠末“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开始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力量孱弱。 再加上北方契丹日渐强大,幽云十六州再难回归中原大地。 到了宋徽宗时期,为了击败强大的辽国,宋廷选择和东北方向的金国联手,一同打击辽国,条件是收回幽州之地。 效果宋、金联手击败辽国后,金国背弃约定,将幽州之地据为己有。 而金国也借着幽州之地频仍南下,最放肆的一次是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全部掳走,史称靖康之耻。 而北宋南迁,成立南宋,别说收复幽州了,就连中原大地都无法拒收,最后被元朝死亡。 到了明朝,朱棣登位后,因其常年驻守幽云十六州,天然知道幽州的重要性。 于是他果断下令,将帝都迁往北京,为明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 厥后清朝南下入关后,同样将帝都定在北京,以此辐射天下,统治天下。 幽州作为连通北方和中原的交通要道,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一旦失守,北方铁骑便可一路南下,整片中原大地无险可守,只能退守长江。 由此可见,朱棣定都北京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