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庄
一、
我们这个号的任务,就是给各人读《毛选》。
今天我们从《毛选》的角度来聊一聊,怎样学会精确地积极?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是幸运的?
假如这个问题只从个人角度去看的话,那么一个付出了积极就能收获回报的人肯定是很幸运的。
由于这个天下上有许多积极却得不到回报,想积极却不能积极的人。
在我们不断地批评“内卷”、“躺平”的时候,其实就暴袒露如许一个事实,积极能获得回报,已经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
我们今天不批评宏观的社会问题,只想尝试着从《毛选》里去找找答案,看看纵然是身处内卷的浪潮之中,我们该怎样把控自己积极的方向,纵然无谓的消耗不可制止,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这种个人的消耗降到最低。
二、
什么是积极?
其实积极是一种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积极的过程,就是人类将自己的这种能动性,运用到推动事物发展,改造事物面貌的过程。
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看看《毛选》里是怎么说的:
统统事情是要人做的,长期战和末了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头脑、道理、意见,提出筹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毛选第二卷,论长期战》
这里说的统统事情是要人做的,这个做的过程就是积极,而积极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先找出“客观事实”,然后才会有背面的引出头脑、道理、意见、方法等等。
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就是一个人的头脑,不根据和不符合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假如照着去做,就要失败,故必须反对它。
《论长期战》里就有许多头脑、理论、战略、战术,但是这些东西是从哪本书上搬过来的吗?是从哪个闻名的理论家那边听来的吗?
都不是,《论长期战》首先分析的是中国和日本方面的种种特点,而随后那些引导头脑、原则、道理、方法、战略战术都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内里会说,由于日本军事力、构造力、经济力都很强,而中国这些方面则很弱,以是没有速胜的条件,速胜论是不对的。
也可能会说,由于日本地小、人少、战役退步,而中国地大、人多、且战役公理,以是抗日战役有长期战的条件,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当然,文章里不可能说得那么简单,内里有大量对这些东西的论证,我们说的只是此中的逻辑。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绝对不会说,由于斯大林说过战役会胜利,以是战役肯定会胜利;由于马克思说过公理战胜退步,以是公理战役肯定会胜利;内里肯定不会如许去说。
不但《论长期战》里找不到这种环境,整部《毛选》你都不可能找到这种案例。
这是由于像日本军事力、构造力很强这些东西,它是属于其时的客观事实,中国这些方面都很弱,这也是其时的客观事实。
我们既然是从客观事实中去引出头脑、方法等等,那就绝不可能从某种理论和道理中去引出这些东西。
《毛选》里只要涉及具体事物的积极方向,积极方法之类的文章,齐备都有如许的特点,即:统统首先从实际的事物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想象、抽象的理论、一时的热情出发。
这也是毛泽东头脑里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积极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必要对峙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
但是问题接着就来了,我们找出客观事实之后,还必须要从客观事实中引出头脑、理论、方法、策略等等。
这个过程就是积极的第二个方法,我们称之为——找规律。
光有客观事实,那么我们的工作性质其实还只停顿在侦查员、收集员的阶段,最多不外是高级侦查员。如上文所说,我们还必须要从客观事实内里,去引出头脑、理论、方法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找规律。
在毛选《实践论》这篇文章里说过:人们想到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肯定要使自己的头脑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假如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选第一卷,实践论》
但是问题也在这里,找到了客观事实,还不能等于找到了客观规律,必须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颠末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才气把真实的客观规律找出来。
假如不把规律找出来,任何事情都是做不好的。
“各人明确,岂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环境,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怎样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
这里所夸大的,也是找规律的重要性。
那么,找规律有没有什么既定的方法或是本领呢?
假如要说本领,说来说去其实也只有四个字——善于学习。
什么是善于学习,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毛主席是怎样引导战役的指挥员们学习军事规律的。
“统统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已往战役经验的总结。这些已往的战役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另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去考证这些结论,吸取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如许做,我们就不能引导战役。”——《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
这段话讲述的是一个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找规律。
所谓间接经验,即是前人或今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事物规律,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事自己总结,总要去学习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然后用这些理论去引导自己的实践。
但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理论,分析经验,末了将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也就是上面说的“考证这些结论,吸取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
如许就完成了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找出事物规律的过程。
这内里有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种,学习了理论,但是做事的时候却统统从理论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明确理论是用来帮助自己分析实际事物的,那么就是教条主义。
第二种,不学习理论,统统以自己个人经验为主,缺乏理论引导实践的过程,由此陷入了盲目的实践之中,那么就是经验主义。
我们读《毛选》的话,会看到内里经常品评教条主义,尤其是留苏派和王明那波人身上的教条主义极其浓厚。但是内里却很少提到经验主义,今天我们也着重夸大一下经验主义。
《毛选》里多次反对教条主义,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那是由于教条主义曾经普遍盛行过,以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时候都在反教条主义。
但是其实,经验主义的危害也不小于教条主义,《毛选》里也不是没有批判过,不外仅仅没有教条主义那么引人注目罢了。
我们看看《毛选》里是怎么形容经验主义的:
“在统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道中,假如有一些人满意于甚至仅仅满意于他们的局部经验,把它们当做随处可以使用的教条,不懂得而且不愿意认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和‘为着向导,必须预见’的真理,因而轻视从天下革命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并醉心于狭隘的无原则的所谓实际主义和无头脑无前程的事件主义,却坐在指挥台上,盲目地称好汉,摆老资格,不肯倾听同道们的品评和发展自我品评,如许,他们就成为经验主义者了。”——《毛选第三卷,关于多少历史问题的决议》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固然其出发点差别,但是在头脑方法的本质上,两者却是同等的,只不外一个只相信别人的教条,一个只相信自己的“教条”罢了。
以是,怎样学习找规律?
总结起来也只是如许一句话: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找规律。
这内里所包含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既要包管统统从实际出发,又要包管必须有理论的引导,只有如许,我们才气从实践中找出事物的规律,而只有按照客观规律服务,这件事才气到达我们预期的目的。
四、
以是,怎样学会精确地积极?
总结起来,就可以说是一边找事实,一边找规律。
这是理论上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实际环境中,许多人还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压根连一个最基本的积极方向都没有。
我们找事实也好,找规律也好,都肯定是创建在一个具体事物之上的,也就是说我们找的是具体事物的事实,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规律。
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研究的是中国赤色政权的发展规律、工农赤军的发展规律;《论长期战》研究的是抗日战役中呈现出来的规律。
但是我们许多时候是没有研究方向的,是根本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自己积极的方向的,没有方向,那么方法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一个人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肯定事事处于被动职位,积极也就无从谈起,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风中落叶,水中浮萍”一样,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处,这种环境连续下去,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幸福指数可言的了。
有许多时候,我们的被动职位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就好像《论长期战》中所描述的,中国积贫积弱的特点,决定了在抗战的第一阶段,我们战略上肯定是处于被动职位的。
怎样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重新掌握主动权,至少也要找到一个积极的方向?
这内里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从自己身边局部的小事尝试做起。
《论长期战》中谈到怎样摆脱初期的战略被动职位,提出过如许的方法:
被动总是倒霉的,必须力图脱离它。……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对头的优势和主动职位。通过如许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职位,就能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职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职位就能脱出了。——《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
从局部出发,从那些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小事”出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就是寻找方向的最好方法了。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精确地积极的一些思考。
文章的末了,再聊一点点个人感触吧。
不知道各人会不会有如许一个感觉,反正我读《毛选》、读党史以来,这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了,那就是革命先辈们着实是太伟大了。
我们站在历史厥后者的视角去看他们,看他们那种奋斗精力和牺牲精力,会深切地感受到这种伟大,但是即便云云,他们的伟大和悲壮依旧比我们感受到的要深重得多。
由于我们作为厥后者可以从历史书上看到他们的胜利,以是我们知道他们选择的那个方向是对的,也知道他们的牺牲意义重大,他们的积极不会白费。
但是他们在牺牲的时候,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末了会不会取得胜利,也不确定自己牺牲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抗日战役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伪军,那么多的汉奸?
此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起因就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抗战会胜利,中国革命会胜利,中国能在那样一个分崩离析的局面下迎来光明。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历史结果,其实并不是机器而肯定地发生的,而是当初的革命先烈们牺牲和奋斗的结果。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肯定要履历渺茫和困惑,由于积极原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找方向、找事实、找规律,末了才完成了这个积极把旧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给拉出来,使得它变成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末了,借着这个话题引用一段毛主席的话: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内心惆怅,难道我们另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另有什么错误不能扬弃吗?”——《毛选第三卷,论团结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