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IC
王蔚/文
按教诲部分的规定,对小学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月是入学的“准备期”,要求进度放慢、内容减少,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遂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说得通俗点,就是“少上课,多玩点”。但是,有老师吐槽,如今的一部分小一新生太“难教”,倒不是他们天资聪颖过人,而是他们已经不需要“学”了。就拿识字来说,全班在入学前已经识了50个汉字的占了八成以上,有三分之一孩子识字量已颠末百,还有个别家长自满地说自家娃识得上千个字。
学前教诲学什么?很多家长起首想到的就是识字、算术甚至还有英语。仿佛识的字越多,孩子就越智慧。其实,这是对汉字、汉语的曲解。放眼世界各国的语言笔墨,汉字有一个特殊性。一样平常来说,识1000个英语单词,还真不肯定看得懂菜单。但是,识300个汉字就能基本读懂菜单。有大数据抓取发现,老舍的《骆驼祥子》仅用了2413个汉字。10多年前,教诲部、国家语委就发布过观察陈诉,581个汉字就可以覆盖语料的80%。也就是说,认识利用频率最高的581个字,就可以读懂媒体笔墨的80%。当覆盖率达到90%的时间只需要934个字。当覆盖率达到99%的时间需要2315个字。
换句话说,识得五百多个汉字就完全可以摘掉文盲的帽子了,就可以比力轻松地阅读成年人的报刊和图书了。这就是汉语的特性。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曾听一位幼教专家讲过一件趣事。有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夸耀说,他的娃连一些生僻字也认得,比如“孑孓”,孩子不仅会读,还知道其义。专家告诉家长,与其让娃费心费力去识得“孑孓”,还不如带着他在小区里的水塘、水沟边,全家动手用自配的药水消灭蚊虫。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活动肯定要比单纯地认识那两个生僻字更有价值,更受益终身。
如果在学龄前让孩子提早大量识字,是以牺牲孩子的玩耍时间、牺牲孩子的视力为代价的,那么,这样的“起跑”事实上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