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月到中秋分外明——说“中秋月”

[复制链接]
森焱垚Lv.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1-23 10:35:25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卢忠仁(传授)
中国的中秋节与月亮精密相连,所谓:中秋时节,月圆时节;月圆时节,团圆时节。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的月亮最圆,而圆月正是是团圆的象征,以是中秋节的“节魂”是“团圆”二字。时值中秋,说说中秋月。
一、月球概说

月亮的科学名称叫“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叫“地卫”,直径3476 公里,与地球的平均间隔38多万公里,(其中最远40多万公里,近来36万多公里。) 月球与太阳平均间隔1 . 45亿公里(其中最远1 . 5亿公里,近来1 . 4亿公里。)月球质量约为7350亿亿吨。
关于月球的起源有很多假说,现在多数人主张撞击说,即以为在距今约莫46亿年左右,一颗同火星巨细的名叫“忒伊亚”的星体与地球缓慢相撞而产生的破块和碎片在宇宙中缓慢聚集而形成的。(“忒伊亚”,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塞勒涅之母的名字。) 月亮自身不发光,月球的光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月亮与太阳、地球的位置及其运动,使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7 . 32天,由于地球本身也在绕太阳运行,因此月亮绕到和地球与太阳同一个角度时,时间为29 . 54天,约莫1个月。
迄今为止人类登上月球只有一次,即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中尼尔 . 阿姆斯特朗、 迈克尔 . 柯林斯、 巴斯 . 奥尔德林3人驾驶的名为“鹰”的登月舱第一次登上月球。 其中日尼尔 . 阿姆斯特朗、 迈克尔 . 柯林斯2人出舱登上月球表面 。
中国登月计划中的工程叫“嫦娥工程”,已发射5次。其中“嫦娥3号”探测器,携带月球车“玉兔”在月球“广寒宫”地域着陆,一共工作了972天。 第4次叫“嫦娥4号”,是人类飞行器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 第5次叫“嫦娥5号”,2020年12月2日采回月球1731克原始泥土和岩石样品,2020年12月17日返回地球。 中国计划2030年实现航天员登上月球的目标。


二、 中国的月亮

月亮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很丰富的文化内在和意蕴,别的不说,仅就中国关于月亮的别名就有105种之多,如太阴、玉轮、天镜、弓月、宝鉴、月魄、银盘、素娥、桂魄、婵娟……。中国人对月亮格外蜜意、格外喜欢,民风中有:待月、祭月、拜月、赏月、玩月、望月、观月、窥月、祈月、踏月、摸月、追月、……。而赏月的月又有:凉月、素月、皎月、山月、水月、松月、竹月、天上月、地上月、关山月、边关月、杯中月、心中月、山中月、林中月、水中月(包罗海月、江月、湖月、溪月、潭月、池月、……) 关于赏月景点有人列出中原32处最佳赏月景点,如:卢沟晓月、洞庭秋月、峨眉山月、泰山观月、二泉映月、三潭印月、明湖秋月、象山夜月、月照松林、洱海观月、……
中国的文学艺术中,表现月亮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周时的《诗经 .陈风 .月出 》就有月的书写:“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表达了见月思人,一唱三叹的心情。
两千多年来写月亮的精致诗、词举不胜举, 如:
张若虚(唐)《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宋之问(唐)《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张九龄(唐)《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孟浩然(唐)《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唐)《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赵嘏(唐)《江楼感旧》:“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朱庆馀(唐)《中秋月》:“一宵当洁白,四海尽澄清。”
寒山(唐 僧)《诗三百三首》:“吾心似秋月,碧潭清洁白。”
晏几道(宋)《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曾巩(宋)《答石秀才月下》:“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
王庭珪(宋)《次韵欧阳叔向水中月》:“此月已曾经照古,又观古月照现在。”
彭汝砺(宋)《右忘忧亭》:“秋月如秋水,莹澈万里流。”
宗杲(宋 僧)《偈颂一百六十首》:“洁白一轮,寒光万里。”
陈大成(明)《庆清朝慢 . 中秋》:“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
诗人笔下:或皓月经天,晴空万里;或月光如水,天地莹彻;或明月清泉,空灵宁静;或月照乡心,思念无穷;……读之让人神往无穷又回味无穷。



三、中国月亮神话
中国的月亮文化主要表现在神话、文艺、习俗中,这里主要说说中国的月亮神话。 西方也有月神和月亮神话,但中国的月亮神话传说内容更丰富、故事更动人、形象更漂亮、意蕴更深赡、……。如有:广寒宫殿、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搗药、金蟾月精、……与月亮神话联系的月亮别名很多,如:嫦娥、素娥、婵娟、广寒、银蟾、蟾宫、玉兔、兔魄、桂宫、桂魄……
表现月亮神话的诗、词就更多了,如:
李商隐(唐)《月夕》:“兔寒蟾冷桂斑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诗中写了嫦娥、玉兔、金蟾、桂花等等神话意象。
元代戏剧家、词人白朴一首《水调歌头 . 咏月》,几乎把月亮上的神话传说都概括了:“银蟾吸清露,白兔搗玄霜。青天万古明月,中有物苍苍。想是临风丹桂,费尽斫月玉斧,秋蕊自芬芳。印透一轮影,吹下九天香。怪霜娥,才二八,减容光。蛾眉几画新样,晚镜为谁妆。见说开元天子,曾到清虚仙府,一曲听霓裳。何事便归去,空断舞鵉肠。” 此词讲到了广寒宫殿、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搗药、银蟾吸露、玄宗听乐……浩繁传说。
明代才子伦文叙《明月》诗云:“潜心奋志上天台,望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返来。” 伦文叙诗也写了明月、嫦娥、广寒、桂树……寓意是“蟾宫折桂”。此诗不但气势宏大,而且想象丰富,意境精致。他果然“蟾宫折桂”——伦文叙因此诗被天子朱棣钦点为状元。
明代一才女《听月》:“听月楼高接太清,楼高听月正分明。摩空过细冰轮转,搗药铿锵玉杵鸣。曲罢霓裳音细细,斧柯丹桂韵丁丁。突然一阵天风过,吹下嫦娥笑语声。” 诗中写到了冰轮、嫦娥、玉杵、搗药、伐桂、霓裳(舞)……浩繁神话意象,构思巧妙,想象奇异,语言清新,意境精致。


四、诗词中的月亮神话
月亮神话在中国诗、词中有很多书写。下面分而述之: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从《山海经》开始,有多种版本。
西汉《淮南子 . 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搗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李商隐(唐)《嫦娥》:“嫦娥应悔偷仙丹,碧海青天夜夜心,”
罗隐(唐)《水月》:“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李觏(宋)《璧月》:“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向滈(宋)《水调歌头》:“谁念嫦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
叶弘湘(明)《满江红》:“问姮娥何事,也成孤宿。”
曹雪芹《吟月三首》之三:“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圞?”
毛泽东《蝶恋花 . 答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月宫寒冷,佳人独处,寂寞孤单,诗人对嫦娥别有一番蜜意体贴。

2、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的神话出现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 . 天咫》说:旧传月中有高500丈桂树,有蟾蜍,有一个叫吴刚的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但树创随合,即随砍随长,永久砍不停,有点像西方神话中的西西佛斯推巨石一样(每推到山顶又滚落下来,永久推不到山顶。)。
写月中桂树和吴刚伐桂的诗句很多,如: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李峤(唐)《中秋月二首》其一:“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徐凝(唐)《中秋月》:“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
王琪(宋)《望江南》:“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李觏(宋)《宗人宅折桂堂》:“从来皎月印长空,桂树遥看影在中。”
林源(宋 僧)《咏月》:“广寒宫有路,桂子落无声。”
朱熹《岳后步月》:“流光冰魄浩无边,桂影扶疏吐玉娟。”
严焞(yun)《踏莎行 乙卯中秋长儿省试》:“冰轮几度当头见,有儿持斧斫天香,顾将第一花枝占。”
毛泽东《蝶恋花 . 答李淑一》:“问讯吴刚何全部?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笔下:金风抽丰习习,冰盘皎皎,月宫隐隐,桂影袅袅。

3、白兔搗药
传说古时间有只白兔,投火烧身以饲食三位神仙,三位神仙大为感动,把这只兔子送上月宫,与嫦娥相伴,搗长生不老之药。 写玉兔搗药的诗也很多,如:
卢照邻(唐)《江中望月》:“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李白《古朗月行》:“桂树何团团,白兔搗药成。”
杜甫《月》:“入河蟾不没,搗药兔长生。”
王庭珪(宋)《次韵欧阳叔向水中月》:“倒卓玉轮窥白兔,平看波面拥黄金。。”
林源(宋 僧)《咏月》:“玉兔步虚碧,冰轮碾太清。”

▲汉帛画:左为蟾和月,右为乌和日
4、金蟾守月
唐代《初学记》引古本《淮南子》云:“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这是金蟾守月,是为月精的最早文献。写月精蟾蜍的诗文同样很多,如:
李白《雨后望月》:“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杜甫《月三首》:“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虾蟆”即蟾蜍。)
方干(唐)《中秋月》:“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姜特立(宋)《月》:“魄生蟾共没,光满蛤同圆。”
周必大(宋)《提辖官钟懃……》:“丹桂婆娑,银蟾洁白。” 汤显祖(明)《牡丹亭 . 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
诗人笔下:冰盘皎皎,月宫隐隐,广寒凄凄、桂影袅袅;月中仙子,独处月宫,清凉寒寂,寂寞孤单;吴刚伐桂、酿造美酒,玉兔搗药,金蟾守月……作者笔下的浩繁月亮神话意象既精致又凄婉,读之让人无穷神往。



五、中秋的月亮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中秋节”的“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书 . 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说;宋朝盛行此节,仅次于春节。中秋节是中国节日中的一个大节。别名很多,如:月节、秋节、月夕、追月节、拜月节、八月半、八月节、八月会、团圆节、女儿节、妇女节(月亮是太阴,太阴主女,以是中秋节又叫女儿节、妇女节)
中秋节有三大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 其中赏月又分:邀月、待月、得月、玩月、观月、追月、寻月、踏月、拜月、祭月、偷月、摸月(古人说:邀月有门,待月有轩,得月有楼,拜月有亭,步月有桥,赏月有庭,窥月有窗,观月有台。……)
“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明)《醒世恒言》) 每当夏历8月中旬15——16夜间,地球和月球根据其运行轨迹就会处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就能看到月球的全部影子,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圆,或叫“圆月”、“满月”。 “万古长空月,亏盈不计年。” (姜特立(宋)《月》) 所谓月有“盈亏圆缺”是也。 月之“亏缺”,分为“上玄月”(上半月之月,月亮开口朝上); “下玄月”(下半月之月,月亮开口朝下)。 月之“盈圆”即满月,在夏历十五夜月亮最圆,叫“正圆”,也就是圆月。 曹雪芹《对月寓怀标语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圆呢?这是是由于中秋时节天气转凉,天高气爽,雾霾镌汰,碧落澄净,苍穹清澈,人们看到的月亮更圆、更亮、更大(错觉),同时看到的星星也更多、更豁亮。就像一些歇后语说的:“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圆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又是圆满、圆全、完备、团圆的隐喻;月是国家和谐,家庭团圆、生存完满的象征;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表现。 以是夏历8月15夜间月圆时的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中国的节日,一样寻常都有“节魂”,即节日的核心文化意蕴,中秋节的“节魂”就是团圆,亦即花好月圆人团圆。

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又大、又圆、又亮的天上圆月,恰好成了人间团圆的隐喻和象征。中秋时节,中秋之夜,圆魄当空,家人团圆,亲朋相聚,阖家老小,欢聚一堂。饮美酒,话桑麻,品月饼,贺团圆,……和谐圆满,美好快意,其景融融,其乐陶陶,其喜洋洋。
此时,中国人深厚浓厚的家国情怀、幽深绵长的家庭观念、人月两圆的美好期盼、和谐完满的生存愿景、……在中秋节这一刻表现的最为极尽描摹。因此说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一种“圆满”的精神隐喻、一种“团圆”的文化符号,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象征。以是人们对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喜好、格外密切。
中国是一个“月亮的国度”,关于月亮不但有很多神话传说、精致故事、风俗民情、……而且在文学艺术(包罗文学中的:诗、词、歌、赋、曲、文、联中……在艺术中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戏曲、修建、工艺、曲艺……中有数不胜数的表现。)
中国文学写月亮的作品很多,有人说中国写月亮的诗、词有几万首,这与中国人的哲学传统和美学寻求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高远、圣洁、豁亮、寂静、纯净、……
在几万首月亮诗词中,写中秋月的诗词尤为浩繁。 中秋之夜,碧空如洗,天朗气清,冰轮碾空,月光如水,万象清明,一片澄澈,金风玉露,天地一色,意象明洁,意境清空,所谓“表里俱澄澈”是也,……

这高悬的中秋月,令人想到时间永恒、空间无穷。感受月亮的高远圣洁之美、洁白明净之美、光亮清圆之美、玲珑圆润之美、舒适清寂之美,……
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还能让人联想到祥瑞快意、和谐圆满、团圆喜庆的社会生存之美。同时也最轻易引发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以是表现中秋月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浩繁。
照旧坡仙那句把中秋月夜的诗情、人情都推到了极致的词句说得最好:“盼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我就用这句千古绝唱作为本文的末了。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