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据法新社9月1日报道,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津巴布韦发现了非洲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恐龙化石,其年代可以追溯到2.3亿年前。研究职员在克日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这具化石与南美洲和印度发现的部门同年代恐龙化石非常相似,它表明最早的恐龙可能会合在盘古大陆南端的温带区。
法新社报道截图
报道称,在津巴布韦发现的是一种名为拉希姆比龙(Mbiresaurus raathi)的恐龙化石,它只有约一米高,体重约为30公斤,有一条很长的尾巴,用两条腿站立。这种恐龙可能是以植物、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的杂食性动物,属于蜥脚形亚目。
“Mbiresaurus raathi”这个名称中的“Mbire”来源于化石发现地的名字,“raathi”则取自一位名叫迈克尔·拉斯(Michael Raath)的古生物学家,他是首个发现该地域存在恐龙化石的人。
拉希姆比龙的假想图 图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网站
来自津巴布韦、赞比亚和美国的科考职员在2017年和2019年的两次发掘工作中发现了这具恐龙骨架。科考队成员表示,该化石保存得相当完备,仅有前肢和头骨的部门骨架缺失。
“这好坏洲已知的最古老的恐龙化石,其年龄与世界各地发现的最古老的恐龙化石相当。”科考队成员、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格里芬(Christopher Griffin)说,“它们存在于2.3亿年前,即晚三叠世的卡尼阶。这种化石极为稀有,仅在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和印度等少数地方发现过。”
格里芬展示的拉希姆比龙化石的一部门 图自美媒
根据对这具化石的研究成果,格里芬及多位古生物学家8月31日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他们指出,来自津巴布韦的这组恐龙化石,与南美洲和印度出土的同时代恐龙化石组非常相似,这说明雷同的脊椎动物曾大量分布在这一纬度带。
法新社指出,古生物学家们推测,津巴布韦与南美洲在盘古大陆时代基本处于同一纬度,这也是他们选择在津巴布韦发掘恐龙化石的缘故原由。
格里芬等古生物学家在《自然》发表的论文截图
该论文指出,此前的一些研究发现,温室气候、显着的季候性厘革以及较高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盘古大陆的东西部形成了很强的干旱和潮湿气候带。由于其时几乎没有影响动物扩散的地理阻隔和大陆边界,这些气候停滞大概是影响早期恐龙在这片“超级大陆”上分布的缘故原由之一。
格里芬等学者以为,可能直到这些气候屏蔽渐渐缓解之后,恐龙才开始向盘古大陆的其他区域扩散,这种“气候控制”可能也影响了最早的陆地震物群的种类。
法新社称,包括拉希姆比龙在内,全部在津巴布韦发现的恐龙化石都被保存在津巴布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馆长米歇尔·宗多(Michel Zondo)表示,对于津巴布韦和整个古生物学界来说,拉希姆比龙化石的发现令人感到惊喜,“它的骨架基本完备,将成为未来发掘的完美参考材料。”
同为科考队成员的津巴布韦国家博物馆和古迹(NMMZ)副主任达林顿·穆尼夸(Darlington Munyikwa)则指出,来自三叠纪时代的恐龙化石好坏常稀有的,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示早期恐龙的进化和迁徙。他透露,津巴布韦另有多个所在有待勘探,但这必要视资金环境决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