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过:“如果我们想法交朋侪,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
诚然,好的关系,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双向奔赴的。就像握手一样,你伸脱手,对方却不绝无动于衷,你只能悄无声气地把手收回来,内心也因此感受到了一阵凉意。
人这一生,不管遇到谁,都是缘分。而长期的缘分,需要相处惬意;让人“惬意”的,就是互相玉成。
02
第一,夫妻相处: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作家凌濛初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元朝末年,淮南有一个读书人金定,和女同学刘翠翠约定,一生一世做鸳鸯。
长大后,金定入赘到刘家。
有一段时间,江浙一带的张士诚起兵反元,一片杂乱。刘翠翠被张士诚部下的李将军掳走了,做了小妾。金定舍不得脱离刘翠翠,以“哥哥”的身份,在李将军部下做记录员。
夫妻近在咫尺,但是无法叙情,双双缅怀成疾,先后病故,做了来生的“鸳鸯”。
有道是,连理何须一处栽,多情只愿死同埋。
在战乱时,很多夫妻离散的故事,但是他们仍旧以特殊的方式,玉成爱情。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夫妻的缘分,不得不爱惜啊。
不管经历了什么风,什么雨,只要夫妻不走散,就会迎来彩虹。
婚姻,不是婚礼上的几句誓言,不是恋爱时的表明,而是一起相伴到老的“见证”。生在一起奋斗,死在一处长眠,这就是爱情应有的模样。至于两个人经历了什么,都显得微不敷道了。
03
第二,上司和下属相处:水能载舟,水涨船高。
当我们看到“贞观之治”的时候,就要想到这样的画面:唐代时,李世民带着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管理朝政,互相辩论。
《旧唐书》纪录:李世民和大臣研究事变,房玄龄总能提出独到见解,但是不能决断;杜如晦把事变分析一番,各人就清楚了,到底要怎么做。一个提发起,一个做决定,这就是“房谋杜断”的佳话。
我们常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都要容下一条船、一条河,那么天子就要容下江山江湖啊。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朝代,如何旺盛发达?
作为普通人,身在单位,想要混出点格式,就要善于和下属沟通,要汇聚身边人的聪明和力量。如果专横武断,那就什么事变都做不成了。
别以为,高处的人,就是下命令;低处的人,就是低头办事。要互相拉扯,上司拉着下属走,多次提拔;下属保举上司,敢于发起。
理清了上下级的关系,就能让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繁荣,从而各人都能获利。
04
第三,朋侪相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叫顾芳的男子,生于明朝,在直隶太沧州的衙门里当差。
顾芳在城外办事的时候,借住在卖饼老人江溶家里,关系非常友爱。
有一次,江溶被一伙土匪陷害,官府把他抓起来拷问。顾芳出头担保,江溶才免去了牢狱之灾。
多年后,江溶的女儿嫁给了官员韩侍郎,夫妻一起向天子保举顾芳。因此,顾芳做主事的官。
真正的朋侪,互帮相助,正是“一报还一报”,不会差毫厘。
我们常常诉苦,在社会上混,一个朋侪都没有。从来没有想过,本身为朋侪做了什么,有没有主动伸出热情的手?是不是做到了“两肋插刀”?
如果你本身对朋侪都很小气,哪能得到朋侪的帮助呢?如果你主动付出,不计算得失,反而可以或许得到更多。
民气都是肉长的,是一定可以被温温暖感动的。
结交朋侪,其实是为本身的厥后做铺垫,为本身的后代汇聚人脉。如果朋侪变成了“世交”,家庭和家庭之间,也会很惬意。
05
第四,父母和儿女相处: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现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由于儿女要外出奋斗,赡养父母的事变,反而难做了。
很多儿女,还痛恨父母给本身的优点不敷多,把家里的财富给了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有一些父母,早早存了很多钱,不指望儿女养老。
“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应有之义。但是这份孝心,是父母一步一步作育起来的。
《重庆晚报》里有一个故事:石坪桥街道的鄢旭,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儿媳。
她给公公点赞,说:“爸爸是我的自满,他参加过战役、经历了建设年代,我们应该孝顺。”
她对婆婆的好,记在心上。她在坐月子的时候,婆婆说过,闺女,每个人都要颠末这一关,有妈陪着呢。
不难发现,一个儿媳可以毫无怨言地孝顺公公婆婆,其根本就是公公婆婆把儿媳当成女儿来养。这份爱,可以传递,也可以变成“回报”。
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好不好,这是相互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有没有良心。
06
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写道:“真正的情,清平淡淡,平平整整,安安悄悄地摆在那边,从来都不需要太用力。”
不管和谁在一起,温柔以待,你用的力量小了,但是情感变得丰富、温暖了,比起锋利的品评、辩论,好一万倍。
那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情感,其实是长时间积聚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往情感的圈子里添砖加瓦的结果。
古人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一个乐意帮助,一个乐意回报,一来一去,关系就升级了,温情就翻倍了。
愿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暖心暖身。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泉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