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漫话临清王谢望族之临清民国四各人

历史 2024-6-27 07:23 341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清末至民国,提起临清的大户、富户,有四各人,分别是前关街冀家、碾子巷徐家、大辛庄孙家,张八口街陈家。这四家在临清不仅财力雄厚、而且极具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前三家。民国时期,临清灾年连连,不是闹旱灾就是河

清末至民国,提起临清的大户、富户,有四各人,分别是前关街冀家、碾子巷徐家、大辛庄孙家,张八口街陈家。这四家在临清不仅财力雄厚、而且极具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前三家。

民国时期,临清灾年连连,不是闹旱灾就是河决口。每遇灾荒年,各商会行会都要设粥厂,赈济百姓,如许的慈善活动多由大商户构造。

临清民风专家洪来顺讲,他小的时候经常听到托钵人拿着大骨头唱莲花落子,唱颂的就是三各人,洪来顺老人当场还学唱了几句:“临清城三各人,冀家、孙家和徐家,冀家住在前关街,孙家住在大辛庄,徐家住在碾子巷。临清银号三各人,南际元,北聚兴,中间夹着个永亨增”。

当年,临清的锅市街和马市街,在300余米长的街巷里坐落有四十余家银号、钱铺、钱桌子,为临清金融一条街。在这条金融街上,有三各人银号,南有在马市街徐家的“际元号”银号,中间有在青碗市口的孙家“永亨增”,北有锅市街冀家的聚兴银号。这三家银号的头寸实力,占临清金融业的泰半。

冀家、徐家、孙家在临清商界是领军望族,而且在临清政界、军界、教育界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子弟在临清商会、工会、行会等担任要职,公共事务基本上由这三家说了算。

元代古运河,也就是临清百姓俗称的死河子以北,为“回回”聚居区。穆斯林民族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民族,更是一个善于做买卖的民族。虽说临清回民在临清的总人口中只占非常之一,但是从经济方面可以说占有半壁山河,特别是临清三大支柱行业之一的皮货行,皆由回民控股策划。临清皮货行“文书厚”陈家,当为临清皮货行里佼佼者。因此,特将北寺街陈家列为四各人之一。

有关临清近代四各人属的史料,现在很难搜集,在采访其本家后人时,其大多也说不清其祖上的事迹,我只能尽我最大积极,搜集了一些有关这些眷属的事迹点滴,如有谬误之处,还望本家后人提出宝贵意见,以补正。

前关街冀家

冀家自明洪武年间来临清,属于军籍户,调临清镇守临清卫。据临清市志记录,明洪年15年,冀天仪任兖州护卫,洪武21年调临清千户所镇守临清,后落籍临清,遂将山西平阳府岳阳县的家人迁至临清,在会通河二闸口西岸钞关南侧置办家业。颠末数代人的策划,其房屋宅院至清光绪年间已达二万多平米。冀家大院现为临清市文化遗产。

冀家眷属,发展至清、民国时期,已有多种财产,仅在城里就有几十处商铺以及银号。银号“聚兴”、“宝兴”、“玉兴”、“元兴”、“义园”等银号,还有一支从事教育。

由冀家控股的“兴源”银号,民国元年(1912)建立,号址在锅市街原聚兴号。该银号除在临清发债外,同时还在天津设有“恒康银号”可单子兑换,在济南设有“德胜康银号”(单子交换点)。

冀家在民国时期,在政界具有一定影响,资本家冀新三、冀筱蕃与山东鲁西民团总指挥赵仁泉私交甚密,冀家还有本身的武装庄丁。

冀家在临清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名人辈出。据老人们回忆,至民国时期,冀家有田地数百倾,人丁兴旺,科第联翩,据《临清县志》、《临清姓氏志》记录冀家名人有:

1.冀彩岚,字秀峰,慷慨重义,施不望报,享年82岁。故事:一次有一个盗贼进入他的庭院,他说你大概也是为生存所迫,不然谁乐意做贼,说着解下身上穿的裘皮皮袄,赠给了盗贼,并嘱咐你拿去当了,把当票给我送回来即可,之后小偷果真将当票送来,然后叩头而去。还有一次,有一个过往的官员在临清病倒了,冀彩岚为他请医生治病,病好后,又赠予旅费银子,后来这个官员拿着很多金银来报答冀彩岚的救命之恩,冀彩岚果断不受。

2.冀辉,字耀先,冀彩岚的儿子。冀辉像他父亲一样慷慨重义,乐善好施,享年82岁。

3.冀耀祖,字绳武,监生。《临清县志》:从前丧怙恃,遇忌辰,必陨涕设荐,叔祖名北,明末诸生,崇祯十五年殉城死,无嗣,耀祖收葬之,并主其祀,幼依舅氏。舅役割产以赡。康熙二十三年频饥,耀祖于砖闸大王庙捐设粥厂,食饥者,人所贷累令媛尽火其券。以子冀霖赠宪医生,任江西提学佥事道。冀耀祖武庠生。

4.冀霖,清康熙甲戌科进士,任江西学政。有传。

5.冀骥,清乾隆辛亥年间,岁贡生。

6.冀煌,清嘉庆甲子科举人。

7.冀澜,同治年间庠生,花翎同治衔,河南候补知县。有传。光绪庚子在荒年,冀澜购整船的粮食平价卖给百姓。宣统年间,卫运河发大水,清河、临清两县为了筑堤护堤而械斗,甚至闹出了人命,后来冀澜出头调息事端,选址防水,使两县百姓称颂。冀澜还捐资助学,施医舍药。冀澜死后,临清百姓为表其功德,在其墓地立功德碑。清代废科举后,兴办学校,取消学正职衔,改设校董。光绪32年冀澜任临清教育局第一任校董。

8.冀鸿勋,清宣统己酉年间孝廉方正。曾任县立榜样两等小学校长。

9.冀纯修,字硕儒,民国23年,北京私立中国大学,文科毕业生。

10.冀竹毓,曾任临清学董,民国临清教育局局长,临清武训小学校长。他是临清新教育体制的倡导者。

11.冀徳耀曾是临清商会副会长,聚兴银号、兴源银号董事长。百姓称其为“冀老耀”。冀老耀是位商业奇才,在临清商业圈里有他的不少传说。民国壬戌年1922年,在白布巷建立了德耀公司、德耀银号,发行银票。民国初年,临清金融币制杂乱,商会与地方财务处筹印各项流畅券以资周转。现在还可以看到由德耀公司印制的代币流畅券。

碾子巷徐家

碾子巷徐家与近古村徐家为一脉。碾子巷徐家在清末、民国时期,在临清城里可谓是临清三各人之一。徐家在临清城里不仅开有银号、布庄、杂货铺,而且子弟在政界、教育界也有任职,在慈善、社火、京剧票界也有影响。徐家祖上有多位被封为资政医生,以是徐家大院又被称为“医生第”。现在保存有江青拍摄的“徐家大门及医生第牌匾的照片。

徐家开有多家银号,徐家银号统称“际”字号,际字号下设联号有:际元号、际昌号、际泰号、际隆号。总号设在际昌号,际昌号坐落在马市街中段路西。光绪年间,大清在临清设立的京师官钱局,就是由徐家的“际昌”银号协理,其遗址就是上世纪末的城关税务所,后来其址又被临清武训小学购买,今成为了临清武训实验小学校园的一部分。

徐家可以说是临清的银行之家。徐家所策划的银号银号,以及后来的银行,在临清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国3年(1914)六月,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在临清碾子巷徐家银号际字总号西跨院建立,名为中国银行临清服务处,后称临清支行,于民国13年(1924)打消。1931年1月,平市官钱局在临清马市街际昌号银号建立。民国20年(1931)八月,济南支行在临清设服务处。民国26年(1937)七月打消。

1945年临清解放,在民国时期的碾子巷徐家的“际昌”号银号的底子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临清市支行。主要办理国营和私营工商业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碾子巷分理处于1955年5月11日打消。

徐家大院在碾子巷路南至后关街路西这一片宅院,近万平米。路南的徐家门楼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医生第”。解放后,碾子巷徐家大院辟为临清工商团结会办公处。

大辛庄孙家

大辛庄孙家是临清三各人属之一,孙家既是大地主,又是资本家,他家在农村仅地盘田产就有百倾之多,一倾为100亩,云云算来孙家有地盘1万多亩,为此孙林印有外号“孙百倾”。

孙鉴藻,陕西候补知县。

孙鉴澄,内务部佥事上行走。

孙鉴清,宣统己酉孝廉方正。任税务处委员。

临清永字银号永亨增、永余厚、永丰泰,都是大辛庄孙家孙百顷所开设。孙家银号在天津、济南、太原等地开有分号,主要是为花粮行办理汇兑业务为主。

孙家在临清城里开有多家交易,有:银号、花粮行、杂货铺、南果店等。临清有名的几大花粮行都有孙家的股份。临清最大的南果店“芸香斋”就是孙家的,财东孙林印。

孙子真、孙声远曾任临清商会副会长。大辛庄孙家有本身的武装仆人民团。据传说,日本占领临清后,在去聊城的时候途经大辛庄,曾与孙家民团,激战一天,没有拿下大辛庄,日本鬼子只好绕道而行。

孙家发家的传说

在很早从前,大辛庄有一户姓孙的人家,家中娘儿俩,他家在大辛庄官道旁边开茶棚为生。

有一天,打北边官道上急急忙奔来一位姑娘,只见这位姑娘娇美面庞的背后隐隐现着一丝疲惫惊恐之色。姑娘进得茶棚,孙大娘赶忙给她到了一碗茶水。开茶棚的都善于谈天,孙老大娘通过与这位姑娘谈天,知道了这位姑娘的身世。

她父在朝为官,遭奸佞陷害,判满门抄斩,所幸逃脱。现现在本筹划投靠临清的一位亲戚,由于与这家亲戚多年没有来往,在当年的地点已找不到那家亲戚了。

两个人越啦越投机,也大概是有缘,加之此时的姑娘举目无亲,断港绝潢,就认孙大娘为干娘了。后来经人拉拢,这位姑娘就嫁给了孙家小子。

自从姑娘来到孙家茶棚。孙家茶棚的买卖是越来越兴隆,不仅修建了宅院,还买了田地地。相邻们都私下里议论,孙家的兴旺与这位姑娘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这位姑娘是高官之女,外逃时夹带出一个小包袱,这小包袱里全是代价连城的珠宝金饰。

后来,孙家逐渐发展成为了大辛庄首富,后有一支在临清宁海巷发展,在临清城里策划有银号、花粮行、糕点铺等。颠末孙家几代人的苦心策划,至民国时期孙家发展成为了临清四各人之一。

张八口街陈家

在临清,说到临清的大户和大宅院,有“南冀北陈”之说。这“南冀”是前关街冀家,“北陈”说的就是北寺街张八口胡同的陈家。

陈家是回民,他家是做皮货买卖的,交易字号“文书厚”。陈家可谓是家财万贯,据临清商会会长李耀堂说:日本时期,日本鬼子从他家抬出十几筐元宝,但这些仍是皮毛,丝毫未动筋骨,陈家的交易依然兴隆,资本充盈。陈家不仅在城里有大交易,而且在乡间购买有大宗地盘,民国时期,陈家有四千多亩地盘。

陈家大院坐落在张八口街路北,占地面积数千平米,有主院、跨院,东跨院有牲口棚、西跨院有戏楼。

民国十七年,陈家“文书厚”掌柜的陈嘉言在老表中倡捐兴学,本身带头积极慷慨捐资2000块现大洋,对清真东寺里的清真榜样学习进修了改建扩建。在筹建油篓巷育才小学时,陈家也积极捐款捐物。

陈家发家的传说

陈家祖上是做勤行的,蒯篮卖大包,每天晚上在临清二闸口船埠边上卖包子。咸丰年间(1854年),平静北伐军攻占临清,运河上的咽喉之地的临清闸为军事要塞,有一小队平静军把守二闸口,这些军卒每至深夜,必到陈家包子摊前吃包子,但是没有银子可付,只好赊欠,碰到这种事,陈掌柜总是满脸堆笑的照应着他们。

几天的时间,陈掌柜就与把守二闸口的这些军卒就混熟了,并成了好朋侪。由于陈掌柜的祖上是军籍户,深知在外征战军士的不容易,再说了谁家的儿男乐意出来当兵打仗,还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每至深夜,偶然候陈掌柜不见这些军卒过来,就主动喊这些军卒过来吃几个包子,以当夜宵。为此他们成了好朋侪。

有一天,把守临清闸的这些平静军要撤出临清,在他们临走的时候,有一位军卒扔给了陈掌柜一个包裹,说:“陈掌柜是我们在临清的好朋侪,这些天没少吃了你的包子,也没少打搅了你的买卖。”陈掌柜回抵家中,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一些金银金饰。以后陈家发家,不再卖包子了,做起了皮货买卖。颠末陈家几代人的策划,至民国时期,陈家已发展成为临清商业圈里屈指可数的大商家、豪富户。

本文作者刘英顺(网名“临清公馆街老头”),略有改动。临清谈资已得到授权,如欲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漫话临清王谢望族之临清民国四各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