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历史 2024-6-20 12:34 529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连坐之人多达三万,随着刽子手的手起刀落,三万人头落地,大明鹰犬锦衣卫登上了汗青舞台。公元1380年,宰相胡惟庸向朱元璋上奏,说家里的旧井涌出了澧泉,乃祥瑞之兆,想恭请朱元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连坐之人多达三万,随着刽子手的手起刀落,三万人头落地,大明鹰犬锦衣卫登上了汗青舞台。

公元1380年,宰相胡惟庸朱元璋上奏,说家里的旧井涌出了澧泉,乃祥瑞之兆,想恭请朱元璋亲临宰相府观赏,朱元璋欣然同意了。

去宰相府的当天,朱元璋的銮驾从西华门驶出,谁知,忽然从路边冲出来一个人,拼死拦住了朱元璋的銮驾,侍卫以为此人是刺客,立即一拥而上,将人围住,拳脚相加。

拦驾的人被打得奄奄一息,满身是血,话都说不出来了,依然死死地拦住了朱元璋的去路,且手指着宰相府的方向,不停呜咽着。

朱元璋深感蹊跷,于是命令銮驾重回西华门。当他登上西华门的城墙,向宰相府望去,只见宰相府的走廊两旁和墙内匿伏了许多士兵这架势分明是胡惟庸要造反。

朱元璋立马派出了部队前往围剿,很快胡惟庸就被捕,立即押赴刑场,这件事在史上被称为“云奇告变”,而告密的宦官云奇也在不久之后,因身受重伤而亡。

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广,被抓的人多达三万之多,在寒光闪闪的屠刀背后,锦衣卫也因此登上了汗青的舞台。他们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冷漠无情,上到群臣,下到百姓皆在他们的监视中。

那么,这个号称大明最强特工机构的锦衣卫,到底有多锋利?锦衣卫又是怎样由盛到衰,最后消散在汗青的洪流中的?

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与胡惟庸的权力之争提及。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01

朱元璋的利箭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彼时照旧吴王的朱元璋颠末多年的征战,创建起了大明王朝。然而,朱元璋是个草寇皇帝,对祖宗立法尚不认识,也不知道怎样制定,于是就照搬了元朝的制度。

在元朝制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叫做中书省,按照当时的制度,政出中书,朝中万事皆要受中书省管辖。

这样的规定对于刚刚执掌天下的朱元璋来说是极大的威胁,不管是在掌管政事照旧官员的任命升迁上,朱元璋到处被掣肘,以致于皇权被削弱

当时,作为中书丞相的胡惟庸还算赤胆忠心,然而,随着中书省的权力不停地扩大,胡惟庸开始欺上瞒下,结党营私,独断专权,如此嚣张跋扈,朱元璋自是坐不住了。

他要将中书省连根拔起,要将胡惟庸一党一扫而空,要将皇权牢牢地握在本身手里,于是,他想要机密组织一支队伍,来帮他完成这个任务。

于是,锦衣卫应运而生!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拱卫司承担的是朱元璋贴身侍卫的职责,这些人都是颠末精挑细选的,是忠心不二的死士,而最精英的要数仪鸾司

今后,仪鸾司的侍卫们开始幻化出各种身份,埋伏在各处,探查谍报。这是朱元璋为本身打造的一支利箭,只为皇权,只遵皇命。

锦衣血屠九千万,只因此命奉皇天,正是如此!

当胡惟庸还在野心膨胀,志得意满的时候,仪鸾司已经将与胡惟庸精密来往的大臣,拟定了一份名单,呈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看到这份名单后,十分恐惧,这满朝文武,与胡惟庸关系密切者占了泰半,朱元璋此时才意识到胡惟庸绝不可再留了!

随着仪鸾司的侦查与汇总,胡惟庸欺上瞒下的罪行被一一揭露,而“云奇告变”的发作,最后促使了朱元璋对胡惟庸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胡惟庸被抓当天,就被朱元璋以雷霆本领处死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将他置于死地的人正是当初他瞧不起的仪鸾司。

胡惟庸死后,遭到连坐被处以极刑的人多达三万人,而这些人都在仪鸾司呈报的名单中。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随动手起刀落,数万颗人头伴着刽子手的刀光滚落一地,目睹着这样血腥场景的朱元璋,终于感受到了上位者大权在握的快感,这一切都离不开仪鸾司的侦办。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亲自为仪鸾司赐名“锦衣卫指挥使”,仪鸾司至此正式成为了大明最出色的谍报机构,直属于帝王,光明正大地走上了汗青的舞台。

从此,锦衣卫的密探无孔不入,随处收集谍报,为朱元璋组建了强盛的谍报帝国,这使得大明朝的官员终日生存在监视之下,惶遽不可终日。

然而,锦衣卫的辉煌不可能是永世的。十年之后,年过六旬的朱元璋在经历了马皇后的病逝,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为了保全朱允炆的皇位,整理锦衣卫的时候到了!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朱元璋继位后,立了皇宗子朱标为太子,但是朱标英年早逝,于是,皇位一下子就砸到了皇长孙朱允炆的头上。但是朱允炆性格懦弱,为了包管皇权不旁落,他开始为朱允炆扫除停滞

当时,被称为武将之首的蓝玉,为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因此被封为了梁国公,今后,自恃有功的蓝玉也开始逐渐膨胀起来。

他常常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尊朱元璋的命令,更甚者,他培植党羽,随意任命将领,还在回京途中,自私毁关,横行霸道,横行霸道,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忍受的。

随着御史的弹劾,朱元璋更加顾忌蓝玉,在皇帝的授意下,锦衣卫开始搜罗蓝玉的罪证。公元1393年的一天,锦衣卫将蓝玉的府邸团团围住,蓝玉被抓捕入狱。

诏狱之中,锦衣卫极尽残酷,将各种刑罚在蓝玉身上用了个遍,遍体鳞伤的蓝玉为求速死,一口认可了全部的谋反罪行。

随后,朱元璋以谋逆罪,对蓝玉抄家灭祖,牵连者多达一万人,这是继胡惟庸一案后,又一个牵连甚广的惨案,此时,朝中大臣险些被杀空,大明王朝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办理了外廷的威胁后,朱元璋深知锦衣卫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超出了朱允炆所能控制的范围,于是,剥夺了锦衣卫审理案件的权利,将锦衣卫的职权移交给了三司

为了平息蓝玉案的众怒,朱元璋更是将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处决了

洪武三十一年,时年71岁的朱元璋在皇宫平静去世,走完了他身为帝王的一生,锦衣卫也随着朱元璋的去世,进入了低谷。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接下了朱元璋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明王朝,但是因为朱元璋的屠戮,朝臣空置,锦衣卫无权,给了燕王朱棣可乘之机。

在位四年后,燕王朱棣攻陷了南京,建文帝随着皇宫大火失踪,朱棣登上了皇位。然而,得位不正,对建文旧臣痛下杀手的朱棣,遭到了天下人的责难。

为了稳固皇权,沉寂了四年的锦衣卫被重启

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对燕王府实施监控的锦衣卫就曾让朱棣坐卧难安,诚惶诚恐。如今,君临天下,朱棣到南京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锦衣卫。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02

厂卫互助

锦衣卫被重启后,朱棣连续了朱元璋的管理制度,规复了锦衣卫的职权。诏狱被摒挡一新,曾经被破坏的刑具也被搬回了原位。

一场清算旧臣的杀害也即将到来,绣春刀一出,必定是血迹斑斑。如同他的父亲一般,朱棣信赖,天底下没有杀不服的人谁也无法阻止朱棣想要重塑皇权的决心

当时,只要是锦衣卫出现的地方,即便是各地官员也不能横加干涉。不管是何地的官员与百姓,只要是表暴露对皇帝的不满,那么绣春刀就会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骇的时期,纪纲的到来,使得锦衣卫最终成了恶魔的代名词。纪纲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热衷于研究各种刑罚,只要有新的犯人入狱,他就会将新的刑罚在他们身上试验。

不但如此,纪纲利用职权之便,对官民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甚至靠着私运贪墨,积聚了巨额的财产,这些财产支持着他无限膨胀的野心。

纪纲开始培植死士,私自打造兵器,不满意当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了,然而纪纲仅仅拥有了摩拳擦掌的狼子野心,还没有开始行动的时候,就被人举报了。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举报纪纲的是一名宦官,也是朱棣实际上的心腹。纪纲被抓后,被朱棣以谋反罪凌迟处死,纪纲死后的四年,朱棣成立了东厂,负责监管锦衣卫,从此,锦衣卫只能匍匐在东厂的脚下。

朱棣死后,东厂的权利越来越大,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大太监王振领导着东厂走向了全盛时期。当时的东厂,不但监管锦衣卫,还对朝臣百姓进行监管,锦衣卫的权利被削弱。

为了不让锦衣卫没落下去,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开始巴结王振,尽心竭力地为东厂打击群臣,厂卫互助,挟制百官,大明王朝陷入混乱,然而锦衣卫却盼望以此能重获发展。

然而,盼望终究是会落空的。在大太监王振的煽惑下,明英宗亲征瓦剌,随着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回宫中,群臣激愤,奏请朱祁钰杀了王振。随着王振一党被诛灭,马顺也被处死,锦衣卫只能收敛锋芒,以待来日。

到了明武宗时代,锦衣卫直接呈报皇帝的权利也被收走了,指挥使必须将谍报呈报给东厂,再由东厂呈报给皇帝,由此,锦衣卫险些是变成了东厂的下属部门,只干一些审问、抓捕的脏活累活。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然而,这还不是锦衣卫最没落的时期,随着另外一位宦官的到来,大明王朝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当时的大太监刘谨深得明武宗朱厚照的宠任,得势后,他重新开启了西厂,用来监察东厂和锦衣卫。西厂的本领,比之东厂和锦衣卫,有过之而无不及,本领极其暴虐

当时的大明王朝,朝臣百姓们,已常常年生存在东厂和锦衣卫密探的监视之下,如今又来一个西厂,更加苦不堪言。

为了将谍报权利握在本身手中,刘谨又设置了内行厂,本身担当提督,一举节制了全部谍报机构的权利,这样的举措直接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

群臣们联合了东厂与锦衣卫,趁刘谨出宫的时候,上书皇帝,痛呈刘谨的罪行,所谓墙倒众人推,群臣上书后,明武宗也不敢怠慢,立即下令逮捕了刘谨,随后处死。

随着刘谨的倒台,西厂和内行厂相继被废,东厂回归了最高特务机构的位置,而锦衣卫不停依附于东厂,这种征象不停连续到了明朝晚期。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天启帝朱由校继位后,面对的是一堆烂摊子。在外,辽东战事糜烂,败报频传,在内,东林党人把持朝政,大臣们整日沉迷于权利斗争,掉臂国事,孤立无援的天启帝只能调用身边的厂卫。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徘徊在殒命的边缘,外有强敌不停滋扰,而内有党争,且劫难频频,民不聊生。无奈之下,天启帝启用了亲信太监魏忠贤统领东厂。

魏忠贤出生于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他从小不学无术,阴险狡猾,吊儿郎当,因欠了巨额赌债被迫自阉入宫。入宫后,魏忠贤与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交好,得到上宠。

天启三年,魏忠贤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一开始,魏忠贤为了和缓局势,不停向东林党人示好,但都不为所动,反而还上书皇帝,参奏魏忠贤的种种不法行径。

东林党人的意气用事,惹怒了魏忠贤!

在天启帝的默许下,东林党人的政敌被召入内阁,而党争失败的大臣们则纷纷齐聚魏忠贤的麾下,此时的锦衣卫也成为了东厂手里的一把刀,一时间阉党的权势不停强大。

魏忠贤一党开始逐渐把控朝政,而他本身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天启五年六月,东林重臣杨涟、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被捕入诏狱。锦衣卫北镇抚司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对他们施加了惨绝人寰的酷刑,史称“东林六君子”变乱。

据明史记载:

杨涟受伤最重,不到一个月,他已颊齿尽脱,肋骨寸断,最后被泥袋压身,钢钉贯头而死,其他五人也相继遭受虐杀而死。

到了天启六年,魏忠贤再次大兴牢狱,以贪污罪污蔑一众东林党人,东林党重臣纷纷被下入大狱,一时间哀鸿遍野,血流满地,一次又一次地权利斗争中,东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各地百姓只要见“鲜衣怒马作京语者”,唯恐避之不及。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天启七年8月,天启帝暴病身亡,年仅23岁,由弟弟朱由校继位,史称崇祯皇帝。魏忠贤失去了最坚实的倚仗,而新君崇祯皇帝对阉党恨入骨髓,欲除之而后快。

一开始崇祯皇帝百般安抚魏忠贤,而魏忠贤为了试探皇帝自请辞去东厂提督之位,崇祯皇帝将计就计答应了魏忠贤的哀求。

崇祯皇帝见魏忠贤辞职一事没有激起阉党们的反对,于是将魏忠贤解职发往凤阳,随即又派遣锦衣卫抓捕,魏忠贤闻讯后立即自尽。

而后,崇祯帝下令,将魏忠贤削首碎尸,族人尽斩。一代巨宦魏忠贤,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随后,崇祯皇帝以雷霆本领肃清了阉党余孽,锦衣卫也一通遭到了整理,从此,崇祯皇帝弃用厂卫,锦衣卫与东厂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03

实力继承

虽然在明代汗青中,锦衣卫常以反面角色出现,绣春刀一出,寒光四起,滥杀无辜的锦衣卫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这并不是锦衣卫的全部,在谁人善恶交织的年代,也不乏有忠正之士,驻足其中,计划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1、磨难与共的袁彬

袁彬在明英宗时期,只是一个锦衣卫的小官,他的父亲袁忠,虽然奉养了四代君王,但是因为忠实诚实,在锦衣卫中也是寂寂无名,袁忠退休后,袁彬接替了他的职位。

如果不出意外,袁彬也会像他的父亲那样,寂寂无名,等到退休。但是,因为明英宗被太监王振煽惑亲征瓦剌被俘,袁彬也一起成为了俘虏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在被俘虏的一年时间里,明英宗经历了这一生最痛楚的时光,除了陪伴在侧的袁彬,他无依无靠,在弟弟朱祁钰登位后,他更加感觉本身是被大明抛弃了。

还好,袁彬时时候刻陪伴在他身边,在袁彬的鼓励下,明英宗才逐渐刚强起来,保全本身得以回到大明王朝。

八年后,明英宗复辟,深感袁彬对本身的恩情,明英宗提升袁彬为锦衣卫指挥使。在袁彬执掌锦衣卫的这几年,善待群臣,耿介公正,一下子就扭转了锦衣卫申明散乱的地位。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2、直言死谏的沈炼

嘉靖年间,因为严嵩专政,践踏糟踏忠良,锦衣卫沈炼直言不讳,抨击了严嵩一党的所作所为。明史记载: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性格疏狂。

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沈炼得罪了权臣之子严世蕃,严世蕃牢牢记住了沈炼的名字,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嘉靖29年,蒙古率军入侵,沈炼主张应战,而严嵩却主张求和,看着这满目疮痍的江山,惨遭蹂躏的百姓,沈炼悲愤交加。

他上书嘉靖帝,痛斥严嵩父子的罪行,盼望嘉靖帝能重办严嵩,挽救大明江山。但是,这份上书在嘉靖帝眼里,仿佛是在说本身的罪过,盛怒之下,沈炼被革去官职,放逐外乡。

然而,沈炼并没有退缩,在被放逐的时候,仍旧不停抨击严嵩祸国,最后,严嵩将沈炼议罪抓捕,暴虐杀害。

虽然沈炼身死,但是他痛斥严嵩的罪状,也成了严嵩父子的催命符,可以说,沈炼所处的时代,是锦衣卫难得的耿介公正,刚正不阿的时期。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3、锦衣卫最后的荣光

如果说嘉靖朝是锦衣卫的黄金时期,那么万历朝就是锦衣卫最辉煌的时期。万历年间,日本侵犯朝鲜,为了援救友邦,也为了阻止日本图谋中国,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救济。

虽然兵力已经集结,但是对日本的兵力毫无头绪,此时的万历帝想到了锦衣卫,于是,派遣锦衣卫奔赴日本、朝鲜搜集军事谍报。

在大明部队的铁蹄踏进朝鲜的时候,锦衣卫早已编织起了巨大的谍报网,在锦衣卫的帮助下,大明部队势如破竹,打得日本四散溃逃。

在短短时间内,锦衣卫能组建起强盛的谍报网,将敌军的实力与战略摸得一清二楚,帮助部队打胜仗,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锦衣卫受到了皇帝的夸奖,然而这却是锦衣卫在明朝最后的荣光。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04

最后的锦衣卫

万历皇帝驾崩后,大明王朝的国势也急转直下,锦衣卫也陷入了党争内斗的漩涡中,在魏忠贤的领导下,锦衣卫完全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被斲丧殆尽。

等到崇祯皇帝上位时,大明早已是千疮百孔,此时的锦衣卫也在过度内耗中,难以规复。虽然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前,不停想着要罢黜厂卫,然而上位后的无人可用,让崇祯皇帝只能重用厂卫。

此时的东厂和锦衣卫早已过惯了舒坦的日子,想要这些人振兴国家已经是痴人说梦,无奈之下,崇祯皇帝罢免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命吴孟明接替,成为了明王朝最后一位指挥使

然而,在国破家亡之际,锦衣卫不但没有站出来抵抗外敌,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李自成攻入北京。早在这之前,吴孟明早已逃跑,而骆养性则上交了三万两白银,换取了性命,不停活到了顺治朝。

能为了大明王朝一战的锦衣卫只剩下李若琏一人,即便他死守崇文门,也无法改变大明殒命的了局,最后,李若琏自缢殉国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公元1644年4月25日,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殒命崇祯皇帝逼死了本身的周皇后与袁贵妃后,用宝剑砍下了长平公主的手臂,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女儿,崇祯皇帝痛楚呐喊:你何以生在帝王家!

在处置惩罚完亲人后,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在煤山自缢而亡,结束了他作为帝王的一生。然而,大明王朝殒命了,锦衣卫却依然存在。

清朝入主中原后,明朝剩余的锦衣卫又转头投降了清朝,清廷也效仿了明朝,设立了锦衣卫,但是仅作仪仗之用,然而仅仅存在了一年,锦衣卫被顺治彻底废除了。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帝王们妄图通过锦衣卫,监视朝臣百姓,让整个社会处在高压之下,以达到会合皇权的目的

然而,这并没有让大明王朝连续千年,反而加快了明朝的衰败。后世对大明王朝的评价却是,明非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这也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

明朝殒命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