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历史 2024-6-12 20:56 154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王保胜天津宁河区有200多个乡村,此中有13个以“坨”命名。北方地名中“坨”字意为高地,因植被、面积、方位或建村者姓氏、寄寓再冠以差别的字,乡村名字意趣横生。田庄坨田庄坨。属板桥镇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王保胜

天津宁河区有200多个乡村,此中有13个以“坨”命名。北方地名中“坨”字意为高地,因植被、面积、方位或建村者姓氏、寄寓再冠以差别的字,乡村名字意趣横生。

田庄坨

田庄坨。属板桥镇,在东板桥西1.5公里,北靠蓟运河。占地18.8万平方米。聚落沿蓟运河南侧分布,呈三个块状。元朝田姓来此建村,名田家庄头。开国后更今名。1953年3月在村南发现战国文化遗址,是天津滨海平原上迄今发现最早的类属战国时期的一处古遗址,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东塘坨

东塘坨。属潘庄镇,在潘庄东南4公里处,东临潮白新河。占地32.8万平方米。聚落沿青龙湾故道南侧分布,呈东西长方形。元元贞年间,此处芦苇丛中有东西分列的两个土坨。有唐、尔二姓来此定居,居东坨的名东唐尔坨,居西坨取名西唐尔坨。后,东唐尔坨演为东塘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西塘坨

西塘坨。属潘庄镇,在潘庄东南2.5公里,北临青龙湾故道。占地68.6万平方米。聚落沿青龙湾故道南侧分布,呈长方形。元元贞年间,此处芦苇丛中有东西分列两个土坨。唐、尔二姓来此落户,居东坨的名东塘尔坨,居西坨名西唐尔坨。后,西塘尔坨演为今名。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东棘坨

东棘坨,属宁河区东棘坨镇。占地21.6万平方米。聚落沿卫星河公路北侧分布,呈三个条块状。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东高、王、李三姓来此定居成庄,因有东、西两个长满酸枣树丛的高坨,此村居东,故名东棘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西棘坨

西棘坨,属宁河区东棘坨镇,距芦台30公里。占地5.5万平方米。聚落沿卫星河公路北侧分布,呈长方形。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东郭、尹二姓来此定居成庄,因高坨上长满酸枣树丛,取名枣坨。后因与东棘坨相对更名为西棘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洛里坨

洛里坨。属俵口镇,在俵口东1公里,曾口河北侧。占地12.2万平方米。聚落沿曾口河北侧分布,呈长方形。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于、范三姓来此定居于高坨上,取名落里坨。后演变为今名。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兴家坨

兴家坨。属俵口镇,在俵口东4公里,曾口河北侧。占地20.6万平方米。聚落沿曾口河北侧分布,呈正方形。明永乐二年(1404年),任姓来此落户,取兴家立业之意取名兴家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高坨

高坨。属廉庄镇,在廉庄东南1公里,蓟运河西侧。占地10.3万平方米。聚落沿宝芦公路东侧分布,呈三角形。明永乐年间建村,因燕王扫北时,其所率兵将经此遇雨,曾于此地晾晒盔甲,故名晾甲坨。明末清初,以方言为搁甲坨。清雍正九年(1723年)谐音为高家坨。1955年简称高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麻坨

麻坨。属岳龙镇,在岳龙庄东北4.5公里,丰李公路东侧。占地6.5万平方米。聚落沿丰李公路东侧分布,呈正方形。明永乐年间,山东移民来此定居成庄。因阵势高,土质肥沃,人们均以种麻为生,取名麻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前棘坨

前棘坨,属宁河区丰台镇。位于宁河区北部,在后棘坨村东2.5公里,小新河西侧。占地13.7万平方米。聚落沿丰李公路两侧分布,呈长方形。明成化年间,山东鲁、杨二姓来此建村,村东有一高台长满棘树,取名东棘坨。1984年因重名更今名。明成化年间是指1464~1487年之间,比上文所述东棘坨定居成庄的永乐二年(1404年)晚。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后棘坨

后棘坨,属宁河区丰台镇。南距芦台30公里,还乡河分洪道东部,丰李公路北侧。占地25万平方米。聚落沿丰李公路北侧分布,呈长方形。明成化年间,山东朱、王、杜三姓迁至东棘坨西建村,因村中有一高岗,长满荆棘,故名西棘坨。1984年6月,西棘坨从丰台镇析出设乡,为避开与东棘坨乡、东棘坨村、西棘坨村重名,定名“后棘坨乡”,东棘坨村、西棘坨村更名为“前棘坨村”“后棘坨村”,乡当局驻后棘坨村。2001年,宁河县州里区划调解:撤销小李庄乡、后棘坨乡,并入丰台镇。直到今天,前棘坨村、后棘坨村当地人还自称“东棘坨”“西棘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大八亩坨

大八亩坨。属七里海镇,在任凤庄西南5公里,杨虎子河西侧。占地72万平方米。聚落呈长方形。传清顺治年间南皮县兴集牙庄张恒、张丰兄弟来此建村,定居于面积八亩的高坨上,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取名大八亩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小八亩坨

小八亩坨。属七里海镇,在任风庄西南6公里,杨虎子河西侧。占地39.3万平方米。聚落呈正方形。清康熙年间,兴家坨马姓、董庄子赵姓等来此建村于高坨上,因村北有大八亩坨,故名小八亩坨。

宁河乡村中的十三个“坨”

北方地名中的“坨”与“台”一样,字面上似与水无关,但实际上却表现出天津阵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水乡特点。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