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不可任心,语言不可任口。
想起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的: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以为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内心难过。
这段话写出了多数中国孩子对待父母的心路历程,相当扎心,但也相当真实。
嫌弃过父母,再被孩子嫌弃。
天道好循环,苍天饶过谁。
1
高考资讯
被父母骂得想要自杀是怎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要自杀是种怎样的体验?
每一个回答背后,都是一个无奈的故事,让人心疼。
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匿名用户的回答:
“在世的每一天都是自杀未遂。”
这位答主从小被忽略,过年其他兄弟姐妹都能拿到红包,唯独她没有。
她从小性格昏暗,不会说好话骗人也不会撒娇。
被妈妈说过无数次“怪胎”、“怎么不去看生理医生”、“没有你的话我怎么会像现在这样”。
爸爸打她,骂“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精神病”。
大学时跟妈妈说没钱买票回家,妈妈说“那你就死在那里”。
大三想考研,却被妈妈逼着找工作。
男朋友不富有,就被安排相亲。
每次都说“你看看别人都能找到有钱又对她好的老公,你怎么这么没用。”
她不想回故乡考奇迹单位,想出去闯闯,妈妈回复说“什么狗屁人生寻求,等你年龄大了还不是像我说的那样过,你现在就是蠢。”
直到答主有次不由得对妈妈说,你迟早要逼死我。
却得到“我把你养这么大连这点权利都没有……”的反驳。
这个回答的末了,是一句绝望的话:
“假如可以,真的不想来这个世界。”
难以相信这些诛心的话会从父母嘴里说出来,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内心难以愈合的伤。
父母本应是世界上最无条件爱孩子的人,却在许多时候,成了最伤孩子的人。
这个问题下面另有一个回答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为什么会变这样。”
太多父母,不会好好语言。
他们无意识地用犀利刺耳的语言让孩子的世界蒙上了一层灰,乃至亲手酿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剧。
2
高考资讯
父母的语言暴力,正在毁掉下一代
豆瓣之前有一个很火的小组,成员凌驾12万,名字叫做“父母皆祸患”。
家,为何会伤人?
一个缘故原由是,父母不会好好语言。
生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常常说一些批评求全谴责的话,轻易使其形成悲观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生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沈阳市生理研究所采访过六个在沈阳看管所的少年罪犯,研究结果显示,童年受到精神荼毒是其中告急的因素。
童年的精神荼毒,重要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这几位少年罪犯亲述自己的故事:
“12岁时爸妈分开了,我妈每天骂我,常常让我去死。”
“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
“从来就没夸过我,我记得骂我最多的是,骂猪脑筋、猪脑筋、猪脑筋……”
也许他们的父母从未想过,这些话,会把孩子推上犯罪的蹊径。
视频中整理了对他们伤害最深的几个词语是:
“猪脑筋”
“废物”
“就知道吃”
“丢人”
“是人都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可骇的是,许多父母都说过这样的话。
父母本是我们行走于这世界的铠甲,却成了伤害我们最深的武器。
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却又用语言暴力使劲践踏。
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能毁掉一个孩子。
泰国一家超市里,一对父子发生辩论。
父亲对着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把枪上膛后放在桌上。
紧接着,儿子拿起枪对着太阳穴,一枪毙命。
父亲听见枪声后转头瞥见儿子躺在柜台上,以为是装的,上去对着儿子脑袋就是一巴掌。
儿子被拍倒,父亲看到儿子没了反应,恐慌地摔在地上。
母亲扑倒在地,痛哭不已。
一句话,让一个家庭瞬间分崩离析。
不知道这些孩子生理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委屈,才会用极度方式来对抗父母的语言暴力。
生理咨询师茗荷在文章中写到:
语言是有能量的。
积极有建设性的语言就像魔法棒一样,能照亮一个人的生命;而贬低的欺侮性的语言,却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
长期的语言攻击,会让孩子感到缺爱和被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乃至自暴自弃,走上绝路。
2017年的大年三十,15岁的云南镇雄男孩小龙,服农药自杀,因为“父亲句句逼人”。
小龙留下的遗书里,写到“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署名“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个儿子”,一字一句透露着对父亲的憎恨和对人生的绝望。
小龙的遗书
可悲的是,小龙并不是个例。
那些被语言暴力毁掉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警钟。
好好语言,成了许多家庭的困难。
3
高考资讯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闭嘴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好好语言”的难点不在于说,而在于不说。
学会好好语言之前,先学会闭嘴。
会讲道理的父母千篇一律,而懂得“闭嘴”、乐意倾听孩子语言的父母万里挑一。
教育专家曾说:
引导孩子的人生,不是在孩子身上复制我们的人生观,更不是对孩子举行严苛的管控。
而是在孩子年幼时,在尚不具备选择本事时,倾听孩子的声音,引出孩子内心的渴望,资助他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女儿今年上大学要用被奖励的钱买LV包,我应该怎么对她说?”
底下有个3W高赞的回答:
“我什么都不想说,我想听她说。”一句话,反映了这位答主的修养。
她的回答直指许多父母的问题:
说得太多却从来不听;太想做家长,却忘了把孩子当成一个人......
太多父母风俗高高在上的“教育”。
他们希望孩子听话,却常常听不到孩子的话;希望孩子懂事,却又不懂孩子的内心。
作为父母,最智慧的做法,是闭嘴听孩子说,倾听他们的心声,采取他们的感情,明白他们的感受。
去年很火的综艺《少年说》有一期的片断让我印象深刻。
一名初二男生吐槽说:
小学期间被要求每天吃一个苹果,一吃吃了六年;上了初中又被安排每天吃一个鸡蛋,吃了一年半……
他大声喊出自己的内心话:
听到这段话后的妈妈,先笑着反驳说儿子长得帅是吃了苹果鸡蛋,然后干脆地说:
“好的,不吃就不吃,现在长大了。”
妈妈这句简朴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的欢呼和掌声,儿子也满意地笑了。
倾听,是一种包容和明白,能被听见的孩子是幸福的。
美国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认真倾听,会资助孩子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获得更多的自大和健康发展的动力。
当父母真正采取和明白孩子,才气淘汰悲剧的发生。
其次,身材力行去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和督促。
生理学者李雪说过一段话:
“当你想敦促孩子写作业,
闭嘴,放动手机,自己拿起书安安静静的学习。
当你想教育孩子宽容礼貌,闭嘴,先学会对孩子对配偶宽容礼貌,不吼叫不唠叨不控制。
当你想教育孩子努力上进,闭嘴,把你之前想做又怕自己做欠好的事情拿出来做。
总之,如何教育好孩子?就俩字,闭嘴。”
李老师的意思是,改造孩子之前,先好好改造自己。
作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更告急。因为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优秀的父母。
无声胜有声,是最明智的教育方式。
学会闭嘴,是为人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闭嘴不是不说,而是有针对性、有分寸、有质量地说。
当父母开始少说多听、少说多做,孩子便能从父母身上找到被爱的安全感、找到学习成长的参照。
从小被爱滋养的孩子,自带光芒。
4
高考资讯
孩子年幼时,我们为他遮风挡雨。
她成大后,我们将她送回风雨中担当洗礼。
纵然会受伤、撞墙、踩雷,也是她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总有一天,孩子会离我们远去,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独自尊担起自己的人生。
那么现在,每个相处的当下,哪怕焦急苦痛煎熬,都值得爱惜。
总结一下,怎样才气不被青春期的孩子嫌弃:多倾听,少做批评;多示范,少讲道理。
另有最告急的,见机,学会闭嘴。
自己先温柔平和,感情稳固,才气稳妥接住孩子的感情。
也许养孩子就是这样吧,吃着苦,受着累,烧着钱,操着心,流着泪,伤着肺,偶然才气得到那么一点可怜的小欢乐、小安慰。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