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是百口人的希望,大家都非常疼爱。但宝宝既娇嫩又脆弱,养育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不要犯低级的错误,不然宝宝会受到伤害。
新手父母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可以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让宝宝康健发展。
但等到妈妈产假一过,宝宝只能由爷爷奶奶来带了,这个时候如果爷爷奶奶不按科学理念来照顾宝宝,大概就轻易出事故,伤到宝宝。
所以这篇文章,希望年轻父母能转发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看,让他们也学习学习。
(一)
奶奶才接手宝宝一周,就害宝宝进了医院
前阵子,王大姐的儿媳妇生完二胎六个月后,就去上班了,小宝宝交给了奶奶王大姐照顾。
但没想到才一个星期,小宝宝就进了医院。
原来是王大姐的小孙女不愿喝奶粉,王大姐想了各种办法,孙女就是一口奶都不愿喝,还一直地哭。
王大姐打电话向儿媳告急,但由于第一天上班很忙,儿媳妇聊了几句就挂了。
没办法王大姐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她学着儿媳之前的样子给小孙女吃米饭,还偷偷地加了一点料,也就是盐了,她想有味道的米粉,孩子肯定爱吃。
果然不出所料,小孙女吃得津津有味。
看着孙女终于愿意吃东西了,王大姐别提有多高兴!
有了一次经验后,以后只要小孙女不愿吃奶,王大姐就会给小宝宝吃加了盐的米粉。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小孙女上吐下泻,王大姐打电话给儿媳,儿媳请假返来才带娃去了医院。
医生扣问了宝宝的饮食,王大姐才说自己给孩子吃了盐,医生非常严肃地品评了王大姐,他说:“小宝宝1岁内不能吃盐,不然会肠胃不适,如果摄入过量食盐,乃至会造成宝宝肾脏的损伤,大意不得!”
王大姐也虚心受教了,幸亏她只给宝宝吃了一个星期的盐,经过治疗,宝宝很快就好了。
儿媳妇也没责任怪王大姐,毕竟是自己没有提前告诉奶奶带娃的留意事项。
老人带娃轻易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错误的行为,这一点新手爸妈们要特别留意。
以下科学育儿的知识,还是要提前教给他们的,不然咱们上班也不安心。
(二)
1岁内宝宝,爷爷奶奶不能做的8件事
第一,给宝宝添加辅食不能早于4个月,而且不能在食品中加盐。
宝宝4个月前,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是很美满,难以适应新的食品,添加辅食过早了轻易过敏。
而且轻易影响母乳和配方奶的摄入量,宝宝会营养不足的。
根据《中国住民膳食指南》等权势巨子来源的建议,宝宝应在满6个月(即180天)后思量添加辅食。如果宝宝每天喝10次奶都不饱,且体重增长较快,可以思量提前1~2个月添加辅食,但最早不应早于4个月。
当然添加辅食,也尽量不要晚于8个月,不然宝宝的营养也轻易跟不上。
别的,1岁内的宝宝吃辅食,留意不要添加盐、糖等调料,不然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而且长期过量还大概埋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隐患。
第二,不要让太阳直射宝宝的眼睛,也不要给他们看电子产物。
婴幼儿的眼睛发育尚未完全,如果直接袒露于强光下,大概会导致他们的视网膜损伤,而让宝宝长期观看电子屏幕,则大概会过早地斲丧孩子的远视储备,引发孩子近视、散光。
建议咱们带宝宝户外运动的时候,要为宝宝佩戴遮阳帽或利用遮阳伞,避免阳光直射到他们的眼睛。
别的,家中灯光应该选择柔和的,避免直射宝宝的眼睛;而且要严酷限定宝宝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2岁以下幼儿最好不接触。
第三,不要恣意亲吻宝宝,特别矢陌绂宝的嘴巴。
有许多爷爷奶奶由于疼爱孙辈,所以特别爱亲宝宝,特别是脸和嘴巴,这是不对的。
由于成人口腔中有许多细菌,这对婴儿来说大概是致命的,比如引起亲吻病的EB病毒,就大概导致宝宝丧命。
咱们要避免直接亲吻宝宝的嘴和脸,尤其是生病时,表达爱意可以通过拥抱、抚摸等非接触方式。
第四,新生儿不要睡枕头,纵然要睡也不能高于4厘米
新生儿的颈椎与成人差别,呈直线状,没有生理弯曲。
过高的枕头会迫使宝宝的头部前倾,影响呼吸,乃至有窒息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脊椎的正常发育。
建议选择高度不高出4厘米的婴儿专用枕头,或根据宝宝的实际环境调整,确保宝宝平躺时头部与身段保持同一水平线。
第五,哄睡时,千万不要摇晃宝宝
有宝宝入睡困难,睡前爱哭闹,有的老人风俗摇晃宝宝。
婴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剧烈摇晃大概导致“摇晃婴儿综合征”,造成宝宝不可逆的脑损伤,就欠好了。
建议安抚宝宝时,采用轻柔的摇晃方式,如轻轻拍背或度量轻摇,避免过度用力。
第六,不要阻止宝宝吃手。
吃手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身段,促进感官发展,爷爷奶奶不能阻止。
建议咱们只要保持宝宝手部的干净,就可以放心让他们吃手了。
第七,不要给宝宝用学步车
学步车不但不能资助宝宝更快学会走路,反而大概影响其均衡感和腿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建议鼓励宝宝通过爬行、扶站、扶走等自然过程学习行走,避免利用学步车。家长要想省事的话,可以用学步带,来资助宝宝学习走路。
第八,千万不要把屎把尿
婴幼儿的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过早把屎把尿,不利于自主排便意识的培养,乃至大概造成身段伤害。
建议咱们要尊重宝宝的自然排便规律,可以在宝宝1岁半至2岁左右,通过观察其排便信号,逐步引导他们利用小马桶,培养自主如厕能力。
总之,作为当代父母,我们有责任将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分享给尊长,共同为宝宝的康健发展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