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0年开始,天文学家就渐渐意识到,银河系以及周围大部分的星系,都在向一个秘密的区域靠拢,这个区域就像一个无底深渊,吞噬着我们。
它的覆盖范围很大,大概4亿光年。
至今我们都不是很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只是称它为巨引源,一个引力非常的区域。
巨引源表示
巨引源发现
1965年,人类发现了一种弥漫在整个宇宙空间的微波辐射,这种辐射随后证实,它已经存在了130多亿年,是来自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缕光,我们称它为大爆炸之后的余晖,起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大喇叭天线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让我们对宇宙的演化以及空间的能量分布,从最初的观测转变为了精确的测算。
那么在1970年,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时发现,这些弥漫在整个空间的第一缕光(微波背景辐射),其能量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它们存在微小的差异。
2003年威尔金森异向探测器拍摄的微波背景辐射
就如这张图显示的如许,右上比均匀温度高了约0.003K,而左下是低了约0.003K,左上的光子存在蓝移,右下的光子则是存在红移。
蓝移表明光的波长被压缩,而红移则表明光的波长被拉长。
阔别红移 靠近蓝移
以是种种信息表明,银河系相对于背景辐射好像是在移动,而这个方向正是半人马座方位。末了测的其移动速率约为,每秒600公里。
也就是,银河系以每小时约200多万公里的速率,向半人马座方位移动。
半人马座方位
天文学家把如许的移动称为 本动移动,也就是相对于背景辐射的移动。
星系移动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由于宇宙自己就是一个动态的宇宙。
但之后的研究,却让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在相识到银河系相对于背景辐射的活动之后,天文学家想要弄清楚它的速率为何如此之快,以是大概是从1979年开始,天文学家就开始相继的研究,银河系附近的星系,星系团,以及超星系团对银河系的影响。
结果呢,是惊人的发现,这些星系相对于背景辐射活动的方向好像不是随机的,它们的移动,大部分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长蛇—半人马座方位。
星系移动模拟 黄线银河系 绿线仙女座星系
如许的现象暗示着,那里好像有着巨大的引力,它将整片区域统治。
1988年,由七位研究职员构成的国际小组,我们现在也称他们为:七武士。
他们在1988年的《天体学物理杂志》上发表了这些研究,并将谁人非常的区域取名为Great Attractor(巨引源)。
1988年论文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了巨引源的概念,并确定了其方位,长蛇—半人马座方位,距我们约莫1.5亿到2.5亿光年。
不过,我们对巨引源更加直观的熟悉,并不是这次,是来自2014年的一项研究。
巨引源观测
在2014年9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有关,超星系团的研究。
2014年论文截图
大家对这项研究好像记得已经不太清,但若是提到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大家肯定不会生疏,这是包含银河系在内的约莫10万个星系庞大结构,这个超星系团,就是由14年这次的研究确定的。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黄色)以及附近超星系团
当时他们是使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判定超星系团的边界,是利用星系的相对活动。
也就是星系流动轨迹。
不同的星系团,会有不同的引力中央,以是,它们会具有不同的星系流。
那么在研究了约莫8000个星系的活动之后,他们终极绘制了一副巨大的星系图,从而确定了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存在。
于此同时呢,星系图的绘制,也让我们看到了星系的流向。
它们就好像河流一样,不断的在空间中移动,蜿蜒流转,固然偶然方向不同,但终极,它们都流向了一个区域,一个庞大如同深渊的区域。
那里,就是巨引源所在的地方,它很强盛,强盛到连如此庞大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也都受其影响。
但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或者,那里存在什么?
哈勃曾经观看过这个区域,但除过星系,它也并没有发现其他东西。
2013年哈勃对巨引源方向的拍摄
2017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以为,造成星系如此快的速率向谁人区域靠近,大概并不但是巨引源的原因,还存在斥力的因素。
宇宙正在经历加速膨胀的过程,但在星系集中的区域,引力是要大于斥力,以是它们会因引力而聚集,而星系希罕的空洞区域,斥力占据上风,它们会把位于空洞边缘的星系推向远方。
以是如许的引力吸引,加斥力推离的联合,大概就作育了,星系如此快速的向谁人方向移动。
不过对巨引源到底是什么,他们照旧没有明白的答案。
我们对巨引源的相识如此之少,实在也有者一个最大的原因,它位于银河系尘埃盘的后方,也就是它的方位很潜伏,我们用光学的方法很丢脸到它,这也是一直一来最为棘手的问题。
银河系尘埃盘
以是,相识它的谜底,或许我们要比及太阳系转到银河系的另一边大概才会解开。
目前呢,我们也只能猜测。
好了,这就是对巨引源发现史的一个先容。
我是腾宝,一个热爱天文的科普创作者,还盼望大家多多关注与支持。
【点击主页,查看更多宇宙探索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