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都是一家人,舍去利益的辩论,心中有仁义,啥事都好办。这是古人对我们的教导。
放下古书里的聪明,看看人间的生存,你会发现,利益是许多关系存在的根本,也是闹翻脸的起源。
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但是长大之后,往往会连根拔起,闹到分道扬镳的地步。
如果你碰到了不可调和的手足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呢?最要紧的,不是劝导大家和睦,而是守住自己的底线。
任何一种关系,都是相互的,害人就是害自己,大可不必。守本分,是应有的苏醒。
01
别不管父母的死活,丢失道德底线。
看过《墙头记》的人就知道,一个老木匠,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但是他很老的时候,两个儿子不乐意管“31”日的伙食,导致他常常饿一天。
成年人之间的抵牾,既有房产的大问题,也有一日三餐的小问题。
一个月有31天大概30天,这是天理,谁能少过一天呢?谁家就缺少一天的伙食费呢?不过是因为内心有一股怨气,无法发泄,于是就发泄到了年老的父母身上。
总有一些人,在责备兄弟的时候,一开口就说:“爹,看你养的儿子,做了什么?他照旧人吗?”
爹的年龄大了,连自己都管不了了,还能管兄弟吗?想一想,你就知道爹的心事了。
我的外婆九十一岁时,已经进入苟延残喘的阶段了。小舅舅和四舅舅轮番管理,两个月轮换一次。
有一天,四舅舅去外地服务,把外婆托付给小舅舅。
小舅舅不吱声,但是当天只是送了两顿饭。他告诉亲戚朋侪:“我已经仁至义尽了,本来,一顿饭都不应该管的。”
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兄弟姐妹断交了,很轻易导致父母和儿女也断交,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
做人,应该有良心。
你可以一边和兄弟姐妹吵架,一边端饭给父母吃。一码归一码,别等量齐观。
如果有头脑,会发现一个事实——晚辈有样学样。你肯定要做出孝顺的模范,否则自己也会晚景凄凉。
虎毒不食子,人毒不虐父。在父母眼前,肯定要做到“问心无愧”。
02
别教育晚辈“断交”,失去家庭修养。
在知乎平台上看到一个例子。
网友的外婆有八个孩子,家大业大。
母亲是最小的孩子,但是没有被外婆娇生惯养。反而培养了母亲很强势的性格。
在母亲和兄弟姐妹吵架时,母亲告诫网友:“别掺和大人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友长大了,也是大人了,但是母亲照旧把他当孩子。
二舅得了癌症,母亲陪二舅去看病。事后,亲戚群里,有好几个表兄妹责怪网友,太自私自利了;同时指出,网友的母亲太强势了。
很明显,二舅在看病的时候,并不是全部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于是把“气”撒在别人身上,还告诉了晚辈。
网友问:“和我同辈的人欺凌妈妈我该不应怼他们?”
提出的问题,才是重点——作为长辈,应该有“一代管一代”的头脑,还应该尽量传承优美的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父母这一辈的人,在唇枪舌战;儿女、侄儿、表弟,都站在自家的一方,兵戎相见。
几代人都搞不好关系,责任在谁?就是你平时对儿女的教育,有弊端。
有的人,常常说这样的话——你的姑姑,乞贷不还,你以后不要理会她了;你的伯父,占了我家一块地,太可恶了;你的舅舅,对你的外婆很恶毒,你和他远一点......
当你把兄弟姐妹的抵牾疏离一番之后,随口就告诉了儿女,这是家教的现场,也是坑害下一代的关系。
当你气呼呼地责怪兄弟姐妹的时候,实在是暗示儿女,“别对兄弟姐妹好”,于是乎,你的儿女开启了“断交”模式。
“忤逆还生忤逆儿”,这句古训,就是这样来的。你应该反思自己,千万别把恶狠狠的话,带回家里。
03
别逢人便说家丑,把外人当兄弟。
《郁离子》里有一个九头鸟的典故。
鸟有九个头,不管哪一个头得到了食品,其他的头就开始争抢。因此,九个头一直遍体鳞伤。
外人看到之后,哈哈大笑:“好愚笨的鸟,任何一个头吃东西,都进入同一个胃啊。”
“政府者迷,旁观者清”,外人对你的家庭抵牾,可以看清晰,但是你不要信赖他们会给你很好的发起。
聪明的人,都学会了“看破不说透”。知道你的家庭很糟糕,他会简朴地安慰你几句,但是不会帮忙做决策。
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还会煽惑你,把家人都断交了。
某个熟人状师,告诉你“去告状啊”。实在,他已经计划好了,你打官司的时候,他做裁判,从中捞好处。
不良商家提出发起,把你的兄弟的那一份红利要过来,他会帮你转移的。实在,就转移到他的腰包里去了。最少有一部门红利是这样的。
在外人眼前,你要学会做外貌工作,对家庭丑闻,应该打个哑谜,说句模棱两可的话。
04
历史学家托·富勒说过:“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众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按照学者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手足,就是一边疏远,一边亲近的关系;一边翻脸,一边给脸的关系。
你管不好兄弟姐妹,但是你可以管好自己,别跟着大家一起犯糊涂。
以后会发生什么,你说不清晰。大概来日,家庭再也不会和睦了,但是你不要耿耿于怀,要自动释怀。
没啥,我们都是摸着良心过人生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