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樱桃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鬼谷子说: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个人活着的姿态,就是一个人的条理与高度。
强者遇事不争,结果成己达人;智者锋芒不露,亦能静水流深;善者沉默不彰,天然修德积福。
为人处世,放低姿态,隐而不见,匿而不显,方可行稳致远。
01
强者不争
人生中,很多逆境烦扰都源于一个“争”字。
争得越多,囿于得失输赢,越是深陷泥淖,苦不堪言。
真正的强者,早已领悟了不争的智慧,不争一时之短,方得一世之长。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号称“无竞居士”。
他不停秉持“三不争”的处世原则:
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
1889年,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接任的官员正是政敌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由于两广地区财政亏空,张之洞本可以在交代财政时采取分文不留的做法。
但张之洞没有争这点闲气,反而给李瀚章留了两百万两银子,为他扫平门路。
这让他因此结下善缘,李瀚章也投桃报李,厥后助他躲过了一次朝中的弹劾。
然而,张之洞在湖广上任后,却因个子不高,相貌平凡,被很多人笑话。
有位画家,甚至画了幅“三矮奇闻”水彩画,专门讽刺他。
他的部下们都愤慨不已,但张之洞不仅没计算,还自掏腰包买下画作,平息了事端。
以后,画家对他敬佩不已,再无诋毁之作传出。
百姓也纷纷赞他宽弘大量,能容人容事。
张之洞一生,深谙不争之法,洞明退让之道,故此功成名就,仕途通达。
《道德经》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活一世,无论争什么,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为人不争,方能远离纷争;遇事不争,方能趋吉避害。
不争,是宽容,是大度,是拔高自己的境界,是成就自己的修行。
02
慧者不露
《格言联壁》中说: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愚笨的人,总是示人以强,标榜自己,做出头的椽子。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懂闭门不出,只会给自己招祸惹灾。
藏锋不露,说明不显,懂得收敛自己,才是处世最高明的智慧。
三国时,陆逊是孙权的铁杆心腹,一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
但比起周瑜的斗志昂扬,锋芒毕露,陆逊为人却极为低调内敛。
荆州之战中,吕蒙身体抱恙,由陆逊暂代统帅一职。
上任后,他不显山不露水,示敌以弱,在写给关羽的信中尽是阿谀奉承之辞。
关羽果然中计,判定陆逊不足为惧,于是放心调兵攻打襄阳。
谁知,吕蒙此时带领精锐队伍,一举拿下守备空虚的荆州,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厥后,刘备伐吴时,连诸葛亮都说:“陆逊此人极善藏,十年铸剑,不露锋芒。”
可刘备丝毫不当回事,见陆逊带领的雄师避战退却,他设立数十座营寨,一心决斗。
末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瓦解白帝城,蜀汉元气大伤,不久后便重病托孤。
陆逊一生深谙藏与匿之道,即便功高盖主,仍安全无虞地活到了六十三岁,和周瑜的三十六岁刚好相反。
《菜根谭》有言:成大事者,聪明不露,才华不逞。
招摇过市,才华俱逞,必将名高引谤,遭人忌惮,被人打压。
放低姿态,藏起锋芒,不求抢先,低调而后进取,方可功到天然成。
03
善者不彰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
最上等的善良,就如水一般,滋养万物,利他而无我。
善良,不是高高在上的救济,而是不动声色的玉成。
曾看过一个感人肺腑的挪威公益广告,叫做《小男孩的午餐盒》。
中午下课后,周围的同砚们都拿出便当盒,预备美美吃一顿午餐。
只有一个小男孩无精打采,慢吞吞地从课桌里拿出自己的饭盒。
原来,因为家中窘迫,他天天只能带着空空的饭盒,维持仅剩的尊严。
他落寞地脱离座位,倘佯在课堂走廊里,并试图用喝水来赶跑饥饿。
没一会儿,他料想同砚们已经结束了午餐时间,才选择回到课堂。
正当他想放回自己的空饭盒,却发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竟然装满了食品。
小男孩环视四周,意识到这是同砚们的善举,他嘴角上扬,开心地享用起这顿爱心午餐。
曾国藩说过: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真正的善者,是自发志愿、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
他们心怀悲悯,懂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更懂得维护人的尊严,庇护人的隐私,于无声的善举里,传递最暖心的关怀。
▽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身在低处,才会眼光短浅,和更低处的人计算纷争。
站在群峰之巅,生命条理高远,便会如流水般不争、不露、不彰。
既是收敛自己,善待别人,也是在低调无言中,走向强大,玉成自己。
点个赞吧 ,与朋侪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