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在《英雄之旅》中讲述,“漫威”里每一个英雄发展的过程,不是他们征服外在天下的过程,而是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内心之旅,跟自己告竣了最后的和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完成如许的“英雄之 旅”,正视自己的内心、相识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的内心、安抚自己的内心、与心中的那个小孩告竣和解,在真我的指引下,体验和创造每个当下的一念发动触。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每个人来到人间一遭,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散而灭。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遇见都是缘分。庄子说,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老子说,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放在更宏观的视野,每一次"成为",都是短暂的停留。在每一个"成为"的过程中,每个当下,应无所住、无挂碍,无有恐怖,才能究竟涅槃... 但,现实每每却是,心随物转。犹如脱缰之马,狂奔到万物丛里,安住此中,鸣鸣得意。
迩来读黑塞的《悉达多》。主人翁悉达多,一个婆罗门之子,学了很多修行之法,都不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于是他放下教义,勇敢的回到尘俗中去,直面自己的欲望。他体验着俗世的沉沉浮浮、欲望与束缚...身心的履历,眼、耳、鼻、舌、身、意的相识,他终于证悟,凡间的一切,对他并非善物。终极他学会,凡间的一切皆是均衡与圆满,得与失,荣与辱,黑与白无需强求。继承它原来的样子,如如不动。就如一切罪孽包含着怜悯,一切的老人包含着幼童,一切弥留包含着永生,一切的过往包含着未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拿得起,放得下,勿需比力。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各民气中都有一个苏轼。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性情,喜欢他的肘子肉,更是喜欢他人生跌宕升沉的体验与读者内心的共鸣!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百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照旧山。每一处风景打卡点,看似不经意的感受,却是我们人生所要履历的必经之路。
人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孔子是追求入世、讲究服务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继承、意志坚定。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犹豫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积极和付出,乃至要继承越大的苦难和困苦。这个凡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众里寻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历经苦难而逐渐成熟、发展,终极豁然贯通、水到渠成。“厚积而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入世的心路历程皆在于此。
佛家是追求出世。"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看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照见五蕴皆空”,从而“放得下”。 达到"无我",摆脱私心的困缚;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
看山是山,心思是简单的,每每只是外貌。简单而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浮于表相,无法进入;
看山不是山。人不乐意再容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固然纠结、挣扎、痛楚,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进去了,才可能出来。
“看山照旧山。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确了万般只是自然,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进退自如、往复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破了、超脱了,以是随缘。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契合天心!俗话说想得开。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只有反其人道而行,方可见天道,终极达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合一。
反本能。有些人服务,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大概社会的风俗风俗,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确大概不太明确。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同流合污的人就是这种人。
反功利。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服务,固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反仁义。有的人,已经逾越了自身,而开始思量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服务。他们的眼界已经逾越自身而投向了凡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条理。
见天地。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眼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头脑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头脑,事事洞明,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
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这就是人生命的升华。唐僧从灵山被打入凡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修行,究竟涅槃!大道至简,皆因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