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曾经沧海难为水——关于生养题目的探究

[复制链接]
赫本本风Lv.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3-30 03:39:3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位网友提问:
“我研究了好长时间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以前计划生养抓得那么紧,好多人却还冒着处罚的风险生二胎三胎。
现在放开了二胎三胎,年轻人反倒不生了呢?”

有如许疑问的朋侪,显然是没履历过那段特殊的年代。
而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个题目。
因为面对同一件事,社会情况变了,生存条件变了,头脑观念变了,自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把话题再往前扯一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职工只有三四十元工资。
但即使是如许的低收入,独生子女也极为罕见,每个家庭大都生养四五个孩子。


如果在农村,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我原来的单元有位师傅来自山东农村,他生了十一个女儿。
我受邀去他家里玩,到了吃饭的时候,一帮小丫头叽叽喳喳围在身前死后,长得不分上下,根本看不出谁是哪个。
我曾问他,平时叫孩子是不是很麻烦,很容易搞错。
他说,不麻烦,也不会错,从老大开始,小二小三小四小五直到小十一子,叫起来非常顺口。
这虽然是为了生男孩才产生的个别征象,但每家有四五个、五六个孩子却是广泛征象。
人多热情高,干劲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古迹都能造出来。这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流行口号。

那时的生存条件和现在比可谓天壤之别,但为什么还要多子多孙呢,难道不怕降低生存质量养不起吗?
你别说,这个题目在当时还真排不到台面上来。
其原因是:
1、子孙满堂人丁旺盛,是家族郁勃的重要标记。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更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由来已久,早已深入民气酿成了每个家庭的自发办法。


2、当时贫富差距不大,各家生存水平都差不多,自然就没有争相攀富的心态。
相反,儿孙满堂才是值得炫耀的资源。一旦在浩繁孩子中有一个出人头地了,父母在亲朋挚友面前会把腰板挺得笔直。
而孩子少的家庭,出息的概率自然就会降低。

3、工作向上看,生存向下看,杜绝小资产阶层头脑,树立费力质朴勤俭节省的良好家风,是当时人们共有的精神风貌。
在这种积极健康的精神引领下,有玉米面填饱肚子就知足了,穿补丁衣服反而是作风质朴的优良象征。即便是风华正茂爱美的姑娘们,穿着补丁衣服走在大街上,也没有任何欠好意思的心态。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相信这种征象,但确实是事实。那时的人们,羡慕的是争先辈当劳模戴大红花,而不是讲究吃穿住行多么富有。


4、当汗青车轮进入八九十年代的计划生养时期,人们的头脑观念不可能一下子彻底变化,它需要一个痛楚的过程。
但计划生养政策但是要令行克制的,于是便出现了小品《超生游击队》里生存的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重现。

我有个姓李的同事,亲口和我说过,他就是超生游击队的真实写照。
他生父原来姓毛,母亲怀他时到处躲藏,末了跑到山上草棚里生下了他。然后把他直接送到母舅家。他是在母舅家长大,所以才随了母舅的李姓。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
回首昨天,当年的计划生养显然是必要的。否则如果都生十一个,恐怕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现代化。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放开二胎三胎,也是形势使然。此一时彼一时,到啥时说啥话,过哪河脱哪的鞋。两种政策都是精确的,这一点没有疑问。
所谓与时俱进,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话说到这个份上,过来人都能感知到,现在的年轻人不愿生孩子,与当年的计划生养没有任何关系。
有关系的是,现在的外部情况与头脑观念已今非昔比。


现在人们关注的是房子车子票子,小房换大房,夏利换奥迪,穿衣讲咀嚼,吃饭上档次。谁有钱谁就是乐成人士,谁没钱谁就是失败者。
但造化偏偏捉弄人,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越是追求人生代价,生存压力越是成倍增长。
在此形势下,自己的生存目标都难以实现,再生两三个孩子拿什么去养,总不能生下来就让人瞧不起吧!

所以,说到根源上,现在的年轻人并非不想生孩子,而是不敢生孩子,生下来养不起。
而一旦解决了贫富差距悬殊的毛病,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个题目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