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自有规律。日子总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固然连日干旱,久盼的秋雨未至,但秋分来到,秋已然过半。
“秋分”是一把铰剪,将秋日九十天精确地切为两半。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这天得以昼夜均分,寒暑自此中和。
自以后,阴气日盛而阳气渐衰,秋虫开始营造自己的洞穴,渐渐钻向大地深处,它们的鸣声苍凉起来。阳光温煦,秋风温柔,走在开朗的林荫道上,脚踏一地温度恰好的树影。天高云阔,丹桂香,蟹脚痒,菊花黄。这是人间难得的好日子,墨客说:“我言秋日胜春朝。”秋的薄凉与春的微寒,一个是成熟的淡定,一个是生长的疼痛,感觉很不一样。
这是丰收的日子,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人们赋予秋日太多的想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聪明里,劳绩让人欣喜,丰收让民气安,秋分寄托着中国人对天然的敬畏和对大地的感恩。
固然,这个日子也带有一些神秘气息。中分,是一道分水岭,寓意着极致,誊写着完善,但完善到极致总是难以守常的,这与“盈则缺”差不多是一个原理。
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岁月将滑向萧索衰败,中间的“恰好”,就成了令人感到忧郁的完善。秋分仅此一日,实在太过短暂,让人不时感到失去的惶恐不安。
李朴《中秋》诗:“中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由缺到满是痴钝的,但一到满便开始走向缺,中分秋色其实只是一刹时,看不见的微小痴钝的盈亏消长在每一个刹时。热烈与寒凉、萧条与繁荣、贫瘠与丰实、干瘪与饱满,所有的对立,都会发生转化,此消彼长,动态平衡。
云云,就可以对“中分秋色”微笑了,便可以对许多“不公”释然了,对许多“不幸”淡然了。世上虽无永恒的、绝对的中分秋色,但肯定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那么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没有任何一把铰剪,可以将所有的“状态”一切为二。消散的雷会重新出现在春天的天幕上,落下的树叶也会重新在枝干上蓬勃,洞穴里的虫子会在潮润的地皮上钻出来,再次鸣唱于夏秋之间。
以是,中分的秋色,也在告诉我们一个原理:对于天地万物的盈亏消长,应该是“不应有恨”。只要你等候、积极,肯定会有不断的优美带给你,而它对应的“不优美”则化作了履历、化作回忆,化作滋养人生的岁月馈赠。
聪明的先民们用二十四节气镌刻时光,稻穗飘香,果实满仓,秋分的美,有深度,有温度,有风度。和煦的暖阳,安详的大地,似历经沧桑的智者,她褪去春的脆弱和夏的激动,显得蕴藉深沉,从容淡定——万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顿一下,或补充一下养分,或检视一下得失,修身养德,去赴冬的深隐与严肃。
在中分秋色的季节,说着它的闲话,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