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老人带娃,带到多大最符合?过来人:最好到孩子这个年龄段要退出 [打印本页]

作者: 丢那声    时间: 2024-2-22 06:29
标题: 老人带娃,带到多大最符合?过来人:最好到孩子这个年龄段要退出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在一样寻常家庭三世同堂,还在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闹得“鸡飞狗跳”的时候,发小的明智之举让我们为之喝彩称赞。
孩子刚出生时,出于家庭压力和自身发展的思量,发小并没有辞职回产业全职妈妈,而是把婆婆请过来帮助带孩子,并约法三章:
第一,婆婆只管孩子的根本喂养,不管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二,婆婆帮助带娃到三岁,答应以后时间由自己带;
第三,老人也有苏息时间,放工和周末不带娃。
就这样安全相处了三年,孩子上幼儿园后,征求后婆婆的意见,发小给婆婆在小区周围租了个房子,她们全权负担起育儿的全部责任。
而婆婆也能卸下重担,平日跳跳舞、旅旅游,干点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惬意。

为什么隔代教育没有想象中那般精美?

因为老人阅历深、经验丰富,加上时间相对比力充裕,在孩子早期喂养过程中,老人的到场非常告急而且有须要。
据调查数据表现,我国近70%的老人在帮子女照顾孩子。在养育过程中,老人到场带娃,不仅减轻了孩子的经济压力,而且对孙辈也有积极作用:比方身体更健康,情绪更稳固、学习更良好等。

然而,“隔代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精美,如果一个家庭中,老人一直不退出孩子的教育,带来的危害不止一两点,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极大倒霉。
① 造成“脚色混淆”,老人容易越位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告急负担者。一些老人,出于心疼子女的思量,全权包办了孩子的事宜,想着让父母在火线“冲锋打仗”,自己管好大后方,不让孩子的事让其分心担忧。
老人付出越多,对自己的认知就越不清晰,用“爱”的名义去主导统统,以为自己每天带孩子,很有话语权。
其实,这就是“脚色混淆”,没有保持边界感,总是加入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且这类强势的老人,很容易造成年轻家庭抵牾,让孩子也无形中充当了甩手掌柜。
②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规则意识差
心理学上解释,规则意识是遵照以既定要求为活动准绳且发自内心去遵守的意识。
规则意识从幼儿时期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规范的活动模式,包括且不限于作息风俗、饮食风俗、卫生风俗、亲子互动风俗的等等。

老人带娃,因为隔代亲,很容易宠溺孩子,对孩子要求少,大概要求不到位,很容易缺乏规则意识。
让孩子创建起良好的规则意识,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活动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实时肯定并强化这种活动认知;在做错的时候,要引导批评,找出正确的改造方法。
而且大人有以身作则、显现良好的活动和模范,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他们寻求的更多是一种自由和随心,这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非常倒霉。
③ 无法满意孩子发展多样化需求
老人带孩子,越到最后之所以“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告急是因为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不停发展和发展,而老人的生命状态其实是相对停滞的。
不同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玩,一堆玩具和吃的,就会哄住一个孩子。随着孩子长大,社交的需求、心理疏导的需求、必要被明白和渴望得到尊重的寻求都在与日俱增。
老人体力跟不上、对孩子心理需求相识甚少,对孩子的关心还仅仅停留在“饿了?渴了?作业做完了吗”等等问题上,孩子挺多了很容易厌烦。
老人帮助带娃,到孩子这个年龄段要适时退出

随着孩子长大,老人要渐渐退出孩子的告急养育舞台,让正常的亲子关系回归家庭,渐渐创建孩子独立的规则意识、鼓励其社交互动等。
第一,三岁之前,起主导作用
婴幼儿时期,老人帮助带娃,告急是全程到场孩子的照顾和看护。这时候的老人经验比力丰富,拉扯大的孩子多,对孙辈也有十足的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岁前的孩子相对比力好带,老人照顾起来也心有余力,如果老人再思想开明、与时俱进,学习些科学的育儿方式,就更好了。

第二,三到六岁,重在到场
3—6岁,一样寻常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期,这时候很多老人还得接孩子上下学,老人并不能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
很多老人带娃的家庭,老人风俗性宠溺孩子,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朋友说她家的闺女,6岁了,早上起床姥姥还得给穿衣服,在家上完厕所,还得给她擦屁股。朋友问她为啥不自己做,闺女振振有词的说“我会做,但是不想做”。
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孩子社会化培养的告急时期。
这个时候,在学校里,老师会给孩子讲各种规范活动;在家里,老人不能太干涉子女的教育,父母要实时给孩子“立规矩”,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学校和家里一样。
第三,小学阶段,要退出生活
如果说6岁之前,孩子的教育,父母是主导,爷爷奶奶等看管老人是辅助的作用。那么到了小学之后,老人就不要再加入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学习事宜了。
现在鲜少有三世、四世同堂的调和家庭情况,很多原因就出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和管教上。
老人有固有的头脑模式,喜欢用过往的经验去判定和引导生活,而现在的年轻父母,担当更多先辈的育儿理念和科学养育知识。

孩子上小学之后,告急就是学为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代人很容易产生歧义和抵牾。
同事很苦恼,自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孩子斗智斗勇让她弹钢琴,不希望她能以后成为一个音乐家,告急就是为了让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对峙的好品质,体验到积极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但是,在家练习奏琴的时候,孩子只要一哭、有点情绪,婆婆就在一旁泼冷水:这么小的娃,让她学这么多干啥,不想练就不练嘛。
同事说,好不容易给孩子创建起来的信心,容易就被婆婆几句话给“攻破”了。一个家庭里有太多的教育声音,观念不一,无法辨别黑白的孩子也会心生狐疑,不知道到底听谁的好。
教育孩子时,老人总在一旁拉“偏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正确的管教,也会越来越难管、越来越淘气。
你以为孩子多大,老人就不要加入“管”孩子了?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