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几十年前婴儿做开膛手术不打麻药,由于大夫以为婴儿没有痛觉 [打印本页]

作者: 七八七    时间: 2023-9-14 20:50
标题: 几十年前婴儿做开膛手术不打麻药,由于大夫以为婴儿没有痛觉
图片来源:pixabay
一百年后的人们,会以为现在的我们很怪诞吗?
1985年春天,一位名叫杰弗里·劳森(Jeffrey Lawson)的早产儿诞生在美国华盛顿。但由于他的肺动脉导管未闭,大夫必要立即手术。
令人震动的是,在手术全程,大夫都没有利用镇痛剂,只利用了泮库溴铵(pavulon)——一种肌肉松弛剂。这种肌肉松弛剂可以让杰弗里在手术过程中不乱动,可意识却一直清醒。
“大夫首先在杰弗里的颈部开了一个小口,然后把一根管子从这个小口伸入到胸腔中。接着从胸骨到脊柱做了一个切口,然后将杰弗里的肉、肋骨和一个肺拉到一边,并对血管进行手术。缝合胸腔后,大夫又在侧面开了另一个口,把管子插进了他的肺部。” 1991年发表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上的一篇文章如许描述了手术的过程。
显然,尽管不能动,但当时还是个新生儿的杰弗里应该清楚感受到了脖子开口、管子插入体内、胸膛被剖开又缝合上的整个过程。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手术后,杰弗里出现休克,心脏、肾、肝等多脏器开始衰竭,最终于5周后殒命。直得手术的几个月后,杰弗里那悲痛欲绝的母亲才得知本身的儿子在手术时没有打麻药,当她去诘责做手术的大夫为什么不利用镇痛剂时,大夫说:“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婴儿能感受到疼痛。”
看到这,或许你会以为我只是在讲一个无良庸医的故事,但究竟上这并不是个例。关于“婴儿没有痛觉”这一认知,某种程度上,在当时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医学常识。很多大夫在给婴儿做手术时,都不会利用镇痛剂或只利用很少量的镇痛剂;而就算利用了镇痛剂,他们的出发点也执偾为了让婴儿在手术过程中不要乱动,而非减轻婴儿的痛楚。这种对婴儿的偏见,其实已经连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
否认婴儿痛觉的漫长岁月

那么就让我们将时针再往回拨一百多年,回顾一下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婴儿没有痛觉。
19世纪中期, “科学家”(scientist)一词都才出现十多年(1833年出现),当时人们对于天下的认知,如果用我们现在的常识去评判,在某些方面,用“无知和怪诞”来形容丝绝不为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对“疼痛”的认知。
1842年,大夫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首次在人类手术时利用了镇痛剂,标志着人类麻醉史的开始。然而,麻醉药品刚出现时却并未受到全部人的推许。由于在当时,各人广泛还认为疼痛是有益的, “感受到疼痛表示健康”。一位叫做费利克斯·帕斯卡利斯(Felix Pascalis)的美国大夫在1826年写道:“感受痛楚必要健全和健康的器官。因此,我们的公理是,痛楚越大,我们对生命的本领就更有信心”。受这种信心的影响,还有不少人反对利用镇痛剂。
直到几年后,人们才开始广泛担当疼痛是不好的、必要被缓解的——固然,仅限于会语言的成年人,而对于婴儿,不少人甚至可能以为那是另一个物种。1859年,在镇痛剂出现十多年后,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书了《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这带给了许多人一种朴素的观点:人类是从更低等的生命情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怪我啰?(底图来源:Wikipedia/public domain)
受达尔文主义影响,一些人将新生儿定义为一种还未完全进化的“亚人类有机体”,是人类进化早期的一种生命状态,和动物的职位差不多。因此,婴儿的感知本领,也同时被忽略和否认了。1873年一位叫做艾尔弗雷德·根茨默尔(Alfred Genzmer)的研究者,用针头扎婴儿的鼻子、嘴唇和手,试图探究婴儿是否有痛觉。尽管观察到了婴儿眼眶湿润如许明显的征象,他仍然总结道:“婴儿对疼痛的感觉很明显未发育完全”。对于婴儿眼眶湿润这个观察结果,他直接将其表明为“不相干的征象”。
根茨默尔的表明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但在谁人期间配景下,这一点也不奇怪,由于当时的人们对于人类内在感知的认知还近乎为零。虽然在当时生理学已经开始萌芽,但间隔它发展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研究人类内在感知的科学情势(认知生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还有约莫一个世纪。在这个配景下,根茨默尔没有将“眼眶湿润”这一外在征象和“感到疼痛”这一内在感受接洽起来,也不敷为奇。
随后,“认知生理学”的前身——“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期),更是让厥后的研究者对婴儿的误解开始变本加厉。
“行为主义”只关注人类外在的行为,而完全“拉黑”了内在的意识和感知。“行为主义”的奠定人之一,约翰·B·沃森(John Broadus Watson)宣称,生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存粹客观实验科学分支”。在“行为主义”潮流的影响下,更多的科学家开始认同:婴儿面临针刺等疼痛刺激,纵然是出现了明白的疼痛反应(如哭泣),也与婴儿是否感觉到疼痛无关;它只是一种简单的反射(reflex),是对刺激的主动反应。
约翰·B·沃森,“行为主义”的奠定人之一,他有一个很闻名的针对婴儿的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
“科学权威剥夺了婴儿的哭声,将其称为‘随机声音’;剥夺了婴儿的笑容,将其称为‘肌肉痉挛’或‘气体’;剥夺了婴儿的影象,将其称为‘理想’;剥夺了疼痛,将其称为‘反射’”这是厥后一位科学家大卫·张伯伦(David B. Chamberlain)在回顾这段汗青时写下的句子。
在这个配景下,当时的研究者对婴儿进行了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极不人性的实验,如针刺、电击、热水烫等;而婴儿对此显现出的哭喊、闪躲的动作、痛楚的心情等,齐备被“行为主义”潮流下的研究者们表明为简单的、主动的、与是否感觉到疼痛完全无关的反射。
虽然今世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的雏形在这个时间也差不多该开始发展起来了,但当时的神经科学不光对婴儿痛觉的熟悉没有太多正向的贡献,反而被研究者继续利用起来否认婴儿的痛觉。科学家认为全部的感觉都集中在大脑皮层,而由于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所以婴儿感受不到痛觉。
曼德尔·舍曼(Mandel Sherman)和艾琳·舍曼(Irene Sherman)夫妇在1936年针对婴儿的针刺实验中总结道:“(婴儿的)交叉屈曲反射(flexion reflex)只在脑干程度进行,并由脊髓和颈髓介导”,并以此作出结论:婴儿应该被视为“亚皮质动物”(sub-cortical animal),由于其对疼痛的反应只依赖于大脑最原始的部分。
接着,生理学家默特尔·麦格劳(Myrtle McGraw)通过对75位婴儿进行的2008次针刺实验发现,出生时间越久的的婴儿,对针刺的反应更强烈,有些新生儿甚至完全不会产生任何的反应,她将其表明为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她总结到:“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有理由认为,新生儿的感知活动反应(sensori-motor reactions)不会超过丘脑程度。”
寂静

麦格劳的研究得到了当时很多研究者的认可,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对于婴儿是否有痛觉这一问题,在科学界似乎已经盖棺定论。大夫广泛默认“婴儿对痛觉的敏感程度很低”这一结论,在手术过程中也每每只对婴儿利用肌肉松弛剂大概很微量的镇痛剂。
图片来源:pixabay
但表面的寂静并不代表这个天下对婴儿的误解将永久连续下去。随着观察和研究的深入,婴儿对于痛觉的反应如此明显,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婴儿没有痛觉”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一些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并为各人对婴儿痛觉的最终发现做好了铺垫。
就在麦格劳的研究结果发表不久后,德国的神经科学家阿尔布雷希特·派佩斯(Albrecht Peiper)就质疑了麦格劳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他在本身的实验中发现,出生时间较短的新生儿,对于疼痛的反应虽然更迟钝,但他们终究还是会做出反应,并且不像麦格劳实验中描述的那样轻微。而且对于麦格劳实验中缺乏疼痛反应的婴儿,派佩斯认为这可能与疾病有关,而非正常征象,由于在他的实验中,在健康婴儿和早产儿身上总是能观察到可测量的疼痛迹象。
厥后派佩斯在《婴幼儿时期的大脑功能》(Cerebral Function in Infancy and Childhood)一书中写到:“成人可以保留本身在外科手术中免受疼痛的权利。由于婴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他们也理应拥有同样的权利。但与成人不同的是,当他们的这种权利受到侵犯时,他们毫无反抗本领。外科大夫公布婴儿对疼痛并不敏感,并在没有麻醉的环境下对他们进行幽门痉挛手术——这是我亲眼所见,如许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一样寻常经验和科学知识。”
惋惜,派佩斯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澜,他在学界的影响力也与麦格劳的研究相差甚远(一方面缘故原由是派佩斯的论文是用德文发表的)。之后也有零散的学者提出婴儿可能拥有痛觉,但似乎也都石沉大海。不过他们的积极肯定不是偶然义的,婴儿“呼痛”的权利正等待着一个爆发点。
爆发

让我们回到1985年7月,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新生儿——杰弗里·劳森去世4个月之后。杰弗里的母亲吉尔·劳森(Jill Lawson)仍然逐日以泪洗面,沉浸在失去儿子的伤心中。那位大夫对于手术不打麻药做出的令人费解的表明,在吉尔的脑海里反复回荡,伤心裹携着愤怒,让她不肯就此放手,她以为她该为本身死去的儿子做点什么。
吉尔·劳森最终选择了抗争。尽管杰弗里已经逝去,但她还是想要这个天下给本身儿子一个公道。她开始疯狂写信,给专家、给媒体、给任何可能相干的人。或许科学家可以“看似公道”地通过实验结果来表明说:婴儿没有痛觉;但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永久不能担当。就算在孩子出世之前,母亲也能感觉到本身肚子里谁人生命的温度,甚至知道他什么时间高兴,什么时间不舒服,对于“婴儿没有痛觉”这一点,吉尔不可能担当。
在吉尔的积极下,她的故事终于被报道了出来,最有影响力的报道是1986年发表于《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上的文章“没有麻醉的手术:早产儿能感受到疼痛吗”(Surgery Without Anesthesia: Can Preemies Feel Pain?)。至此,研究者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自娱自乐”式观点,才终于被普通大众了解。这是母亲们向科学界下的战书,吉尔和众多支持者一起,通过媒体的手段要求医学界停止在不打麻药的状态下对婴儿进行手术的行为。
而险些就在同一时间,科学界对婴儿痛觉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彼时还是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的坎瓦吉特·辛格·阿南德(Kanwaljeet Singh Anand),首先通过血液激素程度的检测,证明了在不麻醉的状态下,普通婴儿和早产儿在手术后会出现严峻的应激反应。接着他又发现,相较于利用了麻醉药品的婴儿,未被麻醉的婴儿在手术后恢复的时间更长,同时会出现更多的术后并发症。随后他由很过细地通过行为、面部心情、生理状态等方面的观察,证明了婴儿能感受到疼痛这一究竟。
坎瓦吉特·辛格·阿南德,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儿科和麻醉学、围手术期和疼痛医学传授
吉尔·劳森的积极和阿南德的研究结果,让社会和科学界都开始重视对婴儿痛觉的认知。这之后关于“婴儿拥有痛觉”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1981-1990年间,就有2966篇关于小儿疼痛(pediatric pain)的研究文章发表(相比之下,1950-1980年的30年时间内,满打满算也就只凑得出几十篇相干研究)。1987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和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公布在没有麻醉的环境下对婴儿进行手术不再符合道德标准
至此,人们对婴儿痛觉的否认终于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回顾这段汗青,不由得感慨这是多么怪诞。然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时间没办法一挥而就,必要恒久的观察和实践,才能发现一些从前没有注意到、大概被误解的东西。那些曾经在不麻醉的环境下对婴儿进行手术的大夫,也不是没有人性的怪物,他们如许做的缘故原由,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不能保证麻醉药品对婴儿的安全性。大夫的出发点仍然是救死扶伤,而不是践踏糟踏生命——他们只是不知道婴儿会感到痛楚罢了。
就算在十年前,很多人也难以相信天下上会出现一种,可以写文作画、和人对答如流、知识广博的人工智能技能。天下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现在我们嘲笑一两百年前的怪诞;殊不知,我们或许正生活在一百年后人们会认为的怪诞之中。
撰文:马东源 审校:二七
参考链接:
http://members.tranquility.net/~rwinkel/MGM/blog/chamberlain.html
https://academic.oup.com/book/24981/chapter-abstract/188919708?redirectedFrom=fulltext&login=fals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548489/
https://opentext.wsu.edu/psych105/chapter/6-2-a-short-history-of-learning-and-behaviorism/#:~:text=Behaviorism+is+largely+responsible+for,Pavlov+(1849%E2%80%93193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7917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90834/
https://psychclassics.yorku.ca/Darwin/infant.htm
http://www.cirp.org/library/pain/anand/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7037/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lifestyle/wellness/1986/08/13/surgery-without-anesthesia-can-preemies-feel-pain/54d32183-8eed-49a8-9066-9dc7cf0afa82/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91-10-28-mn-378-story.html
https://www.ox.ac.uk/news/2015-04-21-babies-feel-pain-adults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