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散文 | 草白:接近光的旅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樱姿    时间: 2023-9-7 16:43
标题: 散文 | 草白:接近光的旅程

接近光的旅程
文 | 草 白


一本书的面貌既是一条河流的面貌,也与河滩边沉默的卵石有关。它是白日梦,是夜游神,也是某些时刻的忘我劳动。将一些不确定时间里的所思所想一点点搜集起来,以“册本”的样貌呈现,这种活动雷同于萤火虫网络草叶上的露水,并在夜里绽放幽光。
人类许多活动都与光有关,写作更是一项逐光之旅,它老实地记录心灵的厘革,原来在这个天下的喧嚣之外,还存有一处幽僻角落——当那里的一切联通到精力层面,联通到广大天下的深邃与永恒,便不再是无关紧急的角落,而成了一条神圣、严肃、接近并通往圣殿的路。
“我们在人生中必要走出一条属于本身的轨迹,这条路是任何流派、任何学派都无法传授的。必要在极其孤独的状态才气向前走。”画家巴尔蒂斯在回忆录《向着少女与光》中云云说到。
在写作与画家有关的笔墨时,我时常感到心田的宁静与满意,就像一个人自觉志愿地走在一条必要穿越许多黑暗才气看见光的道路上,由于前方有光,全部黑暗也变得可以忍受。写作是拨云见月,写作是搜寻时间深处的遗迹,就像昏暗空间里的古物修缮师,致力于恢复时间本身的秩序。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差别年代的画家们在各自的画室里反复画着同样的事物,不停止地处置惩罚同一主题,不厌其烦,不达目标不罢休。塞尚的苹果和圣维克多山,莫兰迪的瓶子和罐子,罗斯科的“漂浮的矩形”……它们都是艺术家观察和深入这个天下的载体,是他们透过画布想要看到的东西。这不但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艺术家维系生命的特殊方式。他们对工作的虔敬态度,终极决定将何种事物留在画布上的艰巨决议,以及在一日日的重复劳动中接近美和真理的刻意……绝非无足轻重。
贾科梅蒂不是一开始便看见战后大街上宛如幽灵般的人像,同样,在马克·罗斯科那里,直到“漂浮的矩形”的出现才让他找到新的感情表达方式。艺术家以作品去触及这个天下的本质,去体现体现某种失重的、悬而未决的状态,以此接近生命本身的无穷与无形。
于艺术家的作品和平生中,写作者将获得何种启示?这是写作此书过程中,经常于我脑海里萦绕的题目。假如有什么东西在此过程中被一再确认,那便是作品中感情的力量以及艺术家本人的忘我劳动。莫兰迪说,他关注的是由物与物的关系中所通报出的感情因素。塞尚也说过雷同的话,说本身在暮年全部的积极与坚持不过是为了重建关于自然的感情。无论是塞尚、莫兰迪、马蒂斯,还是常玉、李青萍,他们都将绘画当作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在做,孜孜以求,心满意足。

“好久好久都一无所见,再然后,骤然地就开了眼”。里尔克在写给妻子的书信中评论塞尚作品带给本身的震惊。从不懂到懂得,从一无所见随处处皆是,这便是塞尚之于里尔克的“看见”。
发生在精力天下里的奔流与碰撞,就像电光石火,就像璀璨的烟花,瞬间的光亮与绽放之后,依然是心事重重和步履维艰。以笔墨去接近绘画,以此形貌观画过程中某种激动或与激动干系联的惊异——我很怀疑如许的积极只是徒劳。词语怎么可能正确地形貌那种感觉,况且感觉本身又云云虚无缥缈、捉摸不定,但此中有一点宛如警告或劝诫一直存留于心:要心无旁骛、快快进入谁人天下,无论那是一个怎样的天下,惟有斩断一切拘束快速进入此中,才气与此呼吸、共鸣,才有时机深入一切绝望和希望的焦点。
笔墨中最美妙、最怦然心动的部分也是“进入”谁人天下后的天赐,就像画家所探求的光,那不是物理天下中的光影折射,而是某种内在的、精力性的光芒,位于高处的光,它孕育出每样物事,让一切从内到外散发出光辉。
古往今来,绘画和笔墨似乎都在承担如许的使命,将心灵从寒冷、幽暗之地,引至一个豁亮、温暖、充满生气的天下。
在这本艺术漫笔集里,我尝试以笔墨去描绘色调,去论述绘画事实,相识艺术家猛烈风格背后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形貌画作本身带给我的感情震惊。写作过程中,除了时常涌现心头的羞愧之情,还有——诧异。我居然可以完成它。与其说我在训练笔墨表达,不如说在训练“观看”的武艺,训练深入事物内部的能力。我们有眼睛,但并不表示什么都看得见,对于这个天下,我不但想看见它,还想看得更清晰些。终极,我希望看见美。
观看是一项与时间和耐烦有关的武艺。由画内至画外,再及自然草木、风云雨雪,观看无处不在,皆为细细密密的目光之旅、笔墨之旅。由此不难理解,作为一名虔敬的笔墨工作者,将一切保存在笔墨里,通过笔墨之眼去感受绘画之美,以致以语言为影象载体去重现画面里的温暖与感伤,颤栗与辉煌,便成了激荡人心之事。我们越来越知道自身积极的方向,并愿意为此付出任何辛劳,此过程中的满意与希冀足以让人振奋,就像黎明窗外透进的曲折微光,随着时间推移,大抵可以见到晨光熹微,至少存了如许的可能性——看到一个璀璨豁亮的清早的可能性。

这本艺术漫笔集可视为一个观看者的“偏见”和“私藏”,它是碎片,是絮语,它无意应有尽有,更不追求八面见光。它的目光始终是游离的,“内向”的,从而也是慌乱、无奈和怅然若失的。莫兰迪的静物画让我想起冬日山林里的木头与雪,东山魁夷的风景里蕴藏着湖水般的清冽与宁静,而常玉的人体与花草则弥散出梦幻般的美与悲痛。
这些笔墨既是对观看过程的记录,也是冒险。塞尚说过,“一切呈如今画布上的事物,都属于整个内在生命的冒险”。笔墨也是云云,勇敢进入谁人天下,去歌颂它清静背后的激越,表相内部的丰盈、辽阔与辉煌,去接近那炽焰燃烧的部分,云云也是为了接近我们自身生命的焦点区域,去找寻被掩藏、被陵犯的美与生气。
(本文为《静默与生气》一书后记)
黄山书社2023年2月版
本书收入十五篇艺术漫笔,涉及十位艺术家,他们是:牧溪、乔治·莫兰迪、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东山魁夷、马克·罗斯科、马远、爱德华·霍珀、常玉、李青萍等。全书以知性、灵动的笔触,借绘画作品,借色彩及交错的线条,会合展示写作者的审美趣味及生命体验。本书重要特色在于,它只择取个人审美视域内与一己心灵息息干系的艺术家及作品,不是泛泛而谈,不求八面见光,力图以独特视角抵达深刻、澄明、开阔之境。
阅读十位中外画家的传怪杰生
探寻孤独而广大的心灵天下

草白,1981年生,浙江三门人。出版作品《童年不会消散》、《少女与永生》等。曾获《上海文学》奖、连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首奖等。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