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地球为什么不能被挖穿,假如挖穿后有什么严重效果? [打印本页]

作者: 遇见时光    时间: 2023-8-25 02:40
标题: 地球为什么不能被挖穿,假如挖穿后有什么严重效果?
综述

在众多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体的星球。从表面上来看,地球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巨大实心星球体,漂泊在宇宙空间中。
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千百万年来我们在地球上探索了不少的地质资源,使用地球资源创造出了不少高科技产品。
那么你有想过假如将地球挖穿会是什么效果吗?迄今为止,我们所挖掘的资源大部分都仅仅停留在地球表层,现实上在地球内部,很大概还蕴藏着更多的资源。假如将地球挖穿,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

地球的内部

在早期,由于人类科技尚未发达,我们对地球内部的结构现实上也并不相识。有不少人曾经以为在地面之下是一个另外的生命世界,存在着除去人类之外的“地下人”。
另有人以为,地球的深处现实上就是“地狱”,封锁着罪孽深重的魂魄,在地底之下,存在着数不清的恶魔。
但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也有了更多清晰的认识,现实上在地球内部并没有存在着所谓的地下人或是恶魔,更多的只是地球在诞生之初,留下的地质结构。

地理学家们就曾将地球的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外核以及地内核。平常我们大多数接触的也只是地球的外貌部分,也就是地壳。
而对于内部圈层结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探测仪或是火山喷发的物质去对地球内部做出研究分析。
地壳的深度一般为33千米,但是由于地球上分布着大陆和海洋等差别地理结构,以是各个地方的地壳深度也会有所差别,一般陆地的地壳深度会大于海洋。

地壳一般是由各种岩石构成的,上部结构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而下部结构主要是由玄武岩或是辉长岩等岩石构成的。在地壳外貌,一般覆盖着森林、大海等地理情况,也是生命存在的地方。
往下走便是地幔,地壳和地幔一般会由莫霍界面分开。地幔的厚度一般为2865公里,且被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而在上地幔的地方,很大概存在着软流层。由于监测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有科学家曾经推测,这里很大概就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之下便是地核,地幔与地核之间一般会由古登堡界面分开。地核的一般深度可以大概达到3400公里,且地核一般会被分为外地核、过渡层以及当地核三个部分。
根据科学家推断,地核部分的温度是非常高的,在外地核和当地核的接壤处温度很大概会达到6300摄氏度,且在地球最焦点的地方温度则大概会达到6600摄氏度地球的地核也是造成地球磁场出现的主要缘故原由。

人类可以挖穿地球吗?

人的好奇心总是无穷的,我们不光对外太空发起了探索,同时在汗青上也对地球内部发起了多次探索。但是想要挖穿地球,现实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大概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现实上,在汗青上苏联就曾经发起对地球过“科拉深坑计划”,在地球上就曾经挖掘了近12262米深的深坑。

而在目前的世界上,由于挖掘技术难度之大,现实上只存在着寥寥几个达到万米深度的巨坑,如今人类挖掘最深的坑洞是位于库页岛上深达12345米的油井。
那么地球挖掘为什么会这么难呢?
当年在实行科拉深坑计划的时间,苏联当局以为使用开始进的钻头打穿到莫霍界面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实行计划的时间,工人们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随着我们对地球深度的不断挖掘,相对应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每下降100米的时间,温度就会随之上升2摄氏度。
而且除去温度的影响,压强与土壤密度的增大对于挖掘工程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以是当年在挖掘的时间,一个价值几万美元的钻头往往还没挖多久就会破坏
出于对技术方面以及资金方面的思量,最终苏联政府也放弃了继续科拉深坑计划。

纵使12262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深度了,但是对于地球来说,还远远只是停留在外貌阶段。
当年苏联的计划原来是可以大概打穿到莫霍界面,但现实却是,最终打穿的深度间隔莫霍界面另有很遥远的间隔。这也代表着,我们目前连地壳外貌都还未打穿,更别提打穿到地核了。
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是非常高的,以是纵然是按照当今的科学技术,我们也无法挖穿地球。

假设地球挖穿会怎么样?

但是假如某天我们可以大概挖穿地球,对人类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我们的地球很大概会因此改变原先的自转速度,从而偏离原有的公转轨道。届时,我们的地球生态情况就会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同时地球和小行星相撞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对于人类来说,打穿地球无疑就是一个自我扑灭的过程。
挖穿地球的效果是不可想象的,内部磁场的变化以及岩浆的喷发,都会对我们造成扑灭性的打击,最终导致人类走向扑灭的道路。

结语

地球是我们目前唯一赖以生存的故里,作为地球上的统治者,人类有义务去掩护好我们的地球。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