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 新京报专栏
[打印本页]
作者:
梦艺场
时间:
2023-8-18 04:57
标题:
“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 新京报专栏
河北迁安市光彩幼儿园惠安分园的小朋友在园内职业体验区玩耍。图/新华社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对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北京如许的一线都会,在山东临沂这一三线都会,各幼儿园今年也将面对猛烈的生源竞争。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实在是少子化所带来影响的一个佐证。
“丢失的生源”
2022年是人口负增长元年,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极为深刻。显性的人口负增长(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肇始于恒久的低生育率和人口的少子化,而人口负增长是全国性人口规模萎缩的开始,其影响重要体现在人口年事结构的倒金字塔逆转——一方面是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的加剧,另一方面是低生育率和少子化进程的加速。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缩减,已然是大势所趋。2016年实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开释完毕。
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这意味着,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根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在园总人数为4600.14万人;按照出生人口变动趋势,从2021年开始,纵然全国适龄幼儿全部入园,总在园人数也不会超过4500万人,学前教育会比预期更早迎来供需逆转的拐点。
低生育—少子化,犹如“釜底抽薪”,直接威胁到幼儿园的生死生死。
新生儿的减少,开始打击的就是作为“上游产业”存在的学前教育,“卑鄙产业”包罗了随着生命历程睁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同样面对着不同层级教育需求萎缩的题目,一些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也早晚碰面对招生难“难于上彼苍”的困局。
北京托班试点金融街惠泽幼儿园(鼓楼园),老师带孩子们加入体育活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
首轮幼儿园关停潮背后的逻辑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少子化—3-6岁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萎缩。幼儿园假如没有肯定命量幼儿人口支撑的话,终究会因为“规模不经济”(收益不达标)而及时止损、关门大吉。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供需不平衡的逆转是因为少子化效应,学前教育的需求萎缩继而引发幼儿园之间“抢生源”为焦点的生存竞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幼儿人口缩减可以预判,学前教育市场已经从“园方市场”(上幼儿园难)转向“生方市场”(招生难)。现在学前教育存量过剩,这是首轮关停潮发出的信号,不宜再继承在总量上做文章。
无疑,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构成的人口负增长配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和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新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前教育就不需要增量了,“有增有减”才是平衡之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口变动不居,如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的城镇化,都时间在改变人口的再分布状态。幼儿人口作为附属人口,其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快速,都会化、区域化、社区化特征显着。
以是,当局要重视照应生命周期和生源供给的中短期规划和区域规划(如社区规划),以便快速捕捉人口需求信息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回应。面向可预见的将来,需要的策略或许是“消化总量,控制增量,公道分布,调整结构”。
以后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仍将继承,而且大概率是难以逆转,成为人口的新常态。现在宏观上的少子化是微观家庭异质性、差异化生育近况的平均反映。虽然总体上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在一个社区大概一个区域,生育的多样性依然存在。
趋势性的少子化和多样性的低生育,构成了一对容易被忽视的矛盾,这意味着规模化学前教育需求缩减的背后碎片化、个别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也依然存在。
以是,对幼儿园来说,可能是“一孩难求”并围绕这个睁开生存竞争;对有些家庭来说,则可能会遭遇“一园难求”的困局,深受“入园难、入园贵”老题目的困扰,反过来会进一步遏制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
把握人口动态的客观规律
我国需要鉴戒新的人口负增长规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存量宜消化转化,以顺应少子化、婴儿退潮的趋势;增量则须公道恰当,要结合结构和区情的变化。
“存量宜消化转化”,即对一些生源不敷的幼儿园,预设两三年“观察期”,当局给予补贴帮扶其度过困难期,过观察期后再做生死去留的决议。
对预判再无生源、办不下去的幼儿教育机构,关停并转化以及时止损。譬如,幼儿园可以向下延伸,探索托育托幼一体化服务,转型为学龄前婴幼儿的托育托幼机构大概托老育幼并存的机构,这不失为一个思路和出路。
“增量须公道恰当”,是指“当建则建,宜建则建”。
譬如,在人口快速城镇化、都市化的过程中,就要顺应人口会合化、定居化的变化规律。一般新社区的崛起需要配套办法的跟进,因此建设一些成本低、风险小的小型公建公办大概公建民营的普惠性幼儿园或许是上策。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来,入园难呼声一度甚嚣尘上,各地当局就大力兴办普惠性幼儿园,现在却因少子化效应初显而面对首轮关停潮,大概过两年又开始入园难了,这种变化升降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着眼于区域的话,人们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结构性失衡不匹配的变化。
然而,我们必须做供给收敛和结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面对人口负增长的系统性挑衅,有前瞻性思路和超前规划,牢牢把握住人口动态变化多端的客观规律,尽量减少这种结构性不匹配的题目。
撰稿/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编辑/徐秋颖
校对/吴兴发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