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妈妈带六岁男童使用女厕蹲位:本不应有争议,请对母童友爱丨快评 [打印本页]

作者: 高继强    时间: 2023-7-21 11:43
标题: 妈妈带六岁男童使用女厕蹲位:本不应有争议,请对母童友爱丨快评
“女子不让男童进女茅厕遭辱骂”的消息引发公众热议。其大抵“情节”很简朴:微博网友“不能被你发现修勾的秘密”发帖说,她在地铁站女厕隔间发现一个六岁男童,随后在言语上表达了反感与劝诫,男童母亲闻声赶来,双方遂发作剧烈口角,连续二十多分钟,男童的父亲也“加入战团”,对当事人进行了辱骂。
从当事人发布的视频来看,至少四个事实是创建的:男童进入女茅厕;男童吃惊哭泣;男童母亲坚决要求女子致歉;双方发作剧烈言语辩论。
看过视频的微博网友第一时间“站队”当事人,舆论场也有不少声音“追问”监护人的职责以及“作育孩子性别意识”的议题,而对“熊孩子”的围攻乃至上升到地区藐视的舆论狂欢,在本次事件发酵之后也没有“迟到”。而这些言论,依然反映着现在网络上弥漫的某种极度主义及对儿童不友爱的情绪。
从当事人放出的视频与她第二天的自述来看,这起事件仍有一些细节有待厘清。
起首,当事人表示“我先辈地铁站茅厕,一拉开一个没关的门,发现有个男孩儿站在谁人坑上”。这恐怕正是男童已经如厕完毕、正在准备离开时的状态,这也与男童母亲的发言“我先出来,让他提好裤子然后一起出去”可相印证。如果这个细节属实的话,当事人应是出于误会,认定男童是刚刚进来又不关门,因此就出言斥责,由此导致后续的口角。
其次,当事人表示“我第一反应就说了两句‘这里是女茅厕’‘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茅厕’”,这个细节说明了更大的题目。通常而言,人们推门如厕如果发现内里有人的话,正常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连声致歉然后别的找位置,快速确认性别然后出言斥责是什么操作?
如果这两条细节的真相可以或许还原的话,那么此事的原委、责任的归属就会更加清楚。男童妈妈言语中反应性的愤怒(说出了“你没有子宫吗”这样的话),是这起事件中比较令人关注的元素,但也未尝不是含糊了事件的焦点。如果只是简朴抓住男童母亲的失态不放,进而上升到“讨伐熊孩子”乃至“不婚不育保平安”式的舆论狂欢,未免太过简化了这起事件。实在,这起事件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儿童友爱。
相比于有站位有蹲位的男厕,女厕只有蹲位,每个蹲位都属于密闭空间,彼此之间完全独立。男童母亲恐怕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带着孩子进去如厕。如果将门关好的话,这起风波就根本不会发生。这个常识,恐怕也是诸多女性在茅厕资源紧张时进入男厕的起因,比如节沐日期间,公共场所如高速服务区的常见征象。因此,妈妈带六岁男童进去女厕使用蹲位,事急从权,有何不可?儒家讲男女授受不亲,但也说“嫂溺叔援之以手,权也”。
至于问为什么父亲不带男童进男厕,或当时男童急欲如厕时不在场,或男厕蹲位占满,总有不得已的理由,且这也绝不构成“妈妈带六岁男童进去女厕使用蹲位”的前置程序。
显然,如果将当事双方换成“父亲带着女童进入男茅厕”,事件就要么不会发生,要么根本无法进入第二步,如男性成人推门之后认为自己受到“伤害”,肯定会受到大众的嘲笑。为何性别一转、评论上万?性别平等究竟只是挂嘴上的,还是来真格的?
这一事件,不应是某些人努力渲染的女性与男性群体的辩论,而只是一个女性与一个带六岁男童使用女厕蹲位的妈妈的辩论。在一个对母亲与孩子友爱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辩论原来就不应该发生。玩西方式的政治精确制造辩论、撕裂社会,这不好。更何况,现在西方最新的政治精确是:“你怎么能任意假定我的性别?”
男童母亲只管用语不客气,但其“老牛舔犊”之情确实出自肺腑,也是每个“有娃一族”的天然反应。犬马尚且护犊,何况人类。以“不婚不育族”自居而自认可以高人一等地“对子骂母”,这种舆论倾向显然也不能创建。如果儿童碰到敌意乃至伤害,家长“护犊子”乃至“亲亲相隐”是符合人伦与法律的正常征象,否定这一点恐怕会对社会团体法益更为不利。
诚如男童母亲所言,“六岁男童不具民事行为本领”,生疏人乃至公权利都不能对其疾言厉色。强行要求儿童像成人一样控制情绪,“把小孩当大人管”,在理论与实践上也难以实现。
“讨伐熊孩子”的舆论氛围对儿童心灵乃至社会团体长处的伤害,显然要大于成年异性由于误会遭遇的侵权伤害。不少国家都有“你必须无条件容忍邻人儿童哭闹”“执法者必须避开嫌疑人未成年子女行事”的法律条文,其立法精力无疑就源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社会团体法益考量。
王兢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