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初婚人数下降和未婚可以生育登记背后的计生政策变迁 [打印本页]

作者: 赫本本风    时间: 2023-7-20 11:24
标题: 初婚人数下降和未婚可以生育登记背后的计生政策变迁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多生猛生,幸福一生。”
近来,两条有关结婚、生育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也想起小时间母亲被计生部门工作职员抓去做节育手术的环境。
先是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现,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近40年来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1985年以来新低。
图片泉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许多人不信各种统计数据,应该说是选择性相信,符合自己认知的就选择相信,不符合认知的就全然不信。
不可否认,统计工作自己掺杂各种不可控因素,但不信统计数据难到信每个人自己猜测的吗?
初婚人口首次跌破1200万人,在出生率、生育意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更是显得不容乐观。
接着是四川省卫健委印发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引发关注,其中第三条规定:
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公民应当在生育前举行生育登记,生育前未登记的,可在生育后补登。
对比2019年出台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办法》,当时的第三条规定:
夫妻应当在生育前举行生育登记,生育前未登记的,可在生育后实时补登。
由“夫妻”修订为“公民”,对此,官方解读,这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定条件。
两条新闻的背后,进一步表现了国家对挽回人口增长颓势的政策积极,但效果有待观察。
图片泉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在鼓励人们结婚收效甚微后,四川卫健委新出台的规定,可以说是绕过过程直奔目的:只要能增加人口就行,不管结不结婚!
新一代年轻人秉持“快乐至上”原则,如果生活质量下降,那结婚(爱情)干啥?
我想起,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他以为文明的第一步就需要重视生命自己,回归人的本位,重视人的生命与价值。
但是回过头来看,有关人口生育政策的多次修改,照旧不可制止把人当作工具,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由于人口意味着市场,意味着经济增长点,意味着所有工作有人干,意味着所有产品有人买,仍然是一副“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不禁感慨,制度的变革,时代的变迁,时代的一粒灰,每个人的一座山。
放眼望去,好像人仍然是手段,为了房子有人买,为了车子还有人消费,为了围绕人而睁开的各种经济增长点,为了生育产业,为了养老产业,更为了一代代年轻人,接过房奴的大旗。
图片泉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我有一个弟弟,1995年出生,在当时背景下,被罚了6000块钱。
那年月,罚款没有维权渠道,意味着柿攴斧定性,意味着官方给的负面评价,进而被盯上,不交罚款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老实巴交的父母,干活挣钱,烧砖,种地,打零工,硬是一分一毛把罚款交清了。
我还记得,大概5岁的时间,一天早上醒来,床前突然站了几个陌生人,我没有哭,毕竟父母还在家。
幸亏他们没有打砸,没有辱骂,父母只是老实共同,给他们去做了节育手术。
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镇上的计生站工作职员。
那几年前后,我也见地过计生工作职员把超生夫妻家的产业带走的场景,锅碗瓢盆打烂,牛马牲口牵走……
我也一起跟着父母去了镇上,没有车,做完手术,母亲照旧一步步挪回家。
再上初中,2004年左右,母舅家超生了一个孩子,不知道是怎样计算的,被罚了好几万。
他们靠着在昆明打工,跑三轮,也是积少成多,逐步还罚款。
终于,在只剩三千块钱罚款时,感受到本地计生政策的变革,本地也不再催交罚款了,他们才选择不交。
再以后,上大学,接触网络,看到不少地爆出所谓的社会抚养费也就是罚款,并没有进入财务系统,而是许多地方自由支配。
庞大的群体,严苛的政策,高额的罚款,有多少血汗钱以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势从普通群众受众转移到地方受众,没有进入财务系统,进而蒸发!
在多子多福的传统背景下,人多气力大,意味着更多劳动力,更多家族繁衍,除了一些确实重男轻女的群体,多生孩子是普遍状态。
直到工作,我又发现,同是90后,其实差别镇、差别县、差别市、差别省,执行一孩政策的力度、标准裁量空间非常大。
甚至有同是90后的一类人,家中四五个兄弟姐妹是常态。
如今,终于放开三孩政策,发现周边乐意生的凤毛麟角,想想政策对一代代人的影响,想想订定政策的初衷,想想公众的体会、观感和信心,想想网友挖苦的国家欠他们一个弟弟、妹妹……
关于生育,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赞批评互换。#头条创作挑战赛##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四川卫健委回应并非鼓励非婚生子##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