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陕西十大小吃”,每一种都是心头之爱,哪一种都让人难以弃取 [打印本页]

作者: 淄水田园    时间: 2023-7-18 16:15
标题: “陕西十大小吃”,每一种都是心头之爱,哪一种都让人难以弃取
第26届中国厨师节在陕西举行,作为厨师节庞大活动之一的中国盛宴陕菜品鉴大会暨陕菜品牌颁奖仪式同时举行:评出“陕西十大小吃”。
“陕西十大小吃”,每一种都令人难以弃取,哪一种都是你的心头之爱。

下面小编分别介绍“陕西十大小吃”,我信赖每一道小吃都符合你的胃口,快来看看你都吃过哪一种吧。
1、肉夹馍
肉夹馍是陕西驰名的风味食品,其汗青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文昌门内的馆子定名为秦豫肉夹馍,隐喻着本身是正宗的腊汁肉名店。

肉夹馍现实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陪衬,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腊汁肉汗青久长,著名中国,配上白吉馍,有着中式汉堡的美誉,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腊汁肉夹馍由三十多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由于选料风雅,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大哥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具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独特风味

肉夹馍遍及中国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满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乐。

陕西地域有西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楚,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

陕西肉夹馍所获荣誉:“中华十大名小吃”、2011年潼关"肉夹馍"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1月,肉夹馍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是陕西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麦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一般凉拌食用(但在汉中地域,热食更为广泛),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各异,调拌也各具特色,口胃不同。

凉皮汗青长远,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胃也不同,比较常见的种类有麻酱凉皮、秦镇米皮、汉中面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等。

麻酱凉皮是一种典范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锣内里,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条,加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米皮,以大米粉为质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而得名。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治为糊状,平铺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胃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赤色,辣里香。

汉中面皮,将大米淘净,浸泡后磨成浆,然后以特制的面皮锅刷上油,舀适量米浆倒入,置滚水中,稍蒸便熟。趁热食用,加入蒜汁、辣椒油、口胃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将小麦粉洗出头筋,再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盛盘而飨客,口胃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域,加工时,要先洗出头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锣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时令蔬菜,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另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面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
3、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传统风味小吃,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风雅,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域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抢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建立以来,特殊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讲求,食客佐以糖蒜、辣酱、香菜,从碗边一点点地“蚕食”。这样能保持味鲜于始终,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满口余香,回味悠长。

传统吃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入馍内。此 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附近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牛羊肉泡馍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牛羊肉泡馍烹调技术要求严酷。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等工艺,环环必须技术精湛,一丝不苟。与肉合烹的“饦饦馍”酥脆干香,入汤不散 。食客把馍掰碎后,再由烹调师烹制。煮馍讲求以馍定汤,调料得当,武迫切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陕西牛羊肉泡馍已被选入国宴。如今在原有牛羊肉泡馍的底子上,用海参、对虾、鸡片、口蘑、羊肉等,做出的十多个品种的"泡馍宴"。风味各异,香味有别,色、香、味、形俱佳,不光好吃,也是艺术欣赏。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又有暖胃之功能。
4、葫芦头
葫芦头,“中华名小吃”,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市井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外形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质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分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

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教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东家,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东家调味。东家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著名,干年流传。

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特点是:馍块洁白晶亮、软绵滑韧,肉嫩汤鲜,肥而不腻,醇香扑鼻。汤浓味醇,油香适口,老幼皆宜,既是好菜,又是上乘补品。吃时配以泡菜更是爽口。

葫芦头泡馍所使用的饼质地松软,掰成的块相对大一点;然后由厨师将大肠及猪肉、鸡肉,摆放在大腕里的馍块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猪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凶恶子,末了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用糖蒜、泡菜、辣子酱等作香口,更是清爽利口。

现代的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葫芦头已经有了很多创新品种,海味、鱿鱼、鸡片、猪肉、特制、双宝、砂锅、暖锅葫芦头等等,在原先的底子上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暖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
5、biang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陕西关中地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由于制作过程中有 biang 、 biang 的声音而得名。

制作时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发展宽厚的面条,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陕西八大怪,其中“面条像裤带”就是指这种面。关中流传:门帘挂个席片子,屋里吃着biangbiang子,可见关中富饶的象征,爱吃不爱穿,biangbiang面放油凶恶子最香,从古到今,面馆到家庭餐桌均放四个小吃碗(盐、辣、醋、酱)。

“面条像裤带,辣子是主菜”,是关中十大怪之一,三言两语将陕西关中人爱吃面习惯饮食显现出来,老陕人端一大碗biangbiang面、陕西关中有一句老话:“油凶恶子biangbiang面”谗得爱吃面的人流口水。最古老的一种是擀厚切宽像裤带,爽口耐饥撩的太。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面下。

biangbiang面搭配菠菜、胡萝卜、鸡蛋,色泽美丽,面条柔韧,面汤淡雅清香,营养丰富,余味悠长。
6、陕西饸饹
荞面饸饹是陕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

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

饸饹,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

如今的饸饹,除传统的荞面饸饹外,也可以用麦粉制作。荤素皆可,可以搭配粉汤羊血做汤面吃,麻辣酸辣三鲜味道自选,也可以搭配蔬菜芝麻芥末做干拌吃,浇头荤素凉热都可选。

饸饹面, 荞面劲道,荤素皆可!
7、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华名小吃”,陕西汉族风味小吃。

臊子面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匀称,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

臊子面临关中地域的人们生存的影响很大,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照旧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臊子面。

臊子面尤以西府岐山着名。岐山臊子面被誉为“神来之食”和中国面食“活化石”,曾荣获“中华名小吃”、“中国第一面”、“陕西著名小吃”等称号,已列入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扶风的一口香臊子面以薄、劲、光、煎、旺、稀著称,色泽金黄,油而不腻,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臊子面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均衡营养吸收等功效。
8、锅盔
锅盔是陕西关中城乡住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风雅,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锅盔在继承中创新:如今有椒盐锅盔、香锅盔、五香锅盔、香椒叶锅盔、咸加埚盔、夹酥锅盔、油酥锅锅盔、酥锅盔、白糖锅盔等。
9、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是陕西特色小吃,相传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经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色泽金黄、条理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相传当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达千卷时,唐高宗李治曾命厨人专门用清油做成千层烙饼赏赏给玄奘,以示表彰。后京都长安 (今西安)的厨师们对千层烙饼又作了改进,取名千层油酥饼,投入饮食市场贩卖,曾风靡一时。其特点是条理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

千层油酥饼用精白面粉、菜油和适量的碱、椒、盐等制作质料。经制酥、和面、制饼、煎烤等工序。制酥时,油、面比例为一比三,将油烧熟后倒入适量面粉反复搓揉,搅拌成面絮,再加温水揉成面团,拉发展条,涂以清油,揪成一两重的小面团,在其上再抹油并逐个搓成三寸左右的长条状;制饼时将以上长条压扁擀薄,加进油酥和椒盐,再一手扯面,一手卷面,扯成约二寸宽,一丈二尺长薄片,边扯边卷,层叠不断,末了卷成螺旋状;煎烤时,将卷好的小圆饼排在锅内,火力匀称。三分钟后,提开鏊锅上层,将圆饼淋油换位再烤,直至火色匀称,两面焦黄即可。

口胃特色:色泽金黄、条理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10、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域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外形“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金线油塔汗青久长,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后来,这种食品传入市肆。唐天授年间,长安城里就有这种“油塌”。及至清代末叶,咸阳附近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三原县,其县城两家严酷选用白、细、绵、软的上等面粉和用粮食喂养的生猪板油及网油,使油饼条理增多,并改饼状为塔状,改烙为蒸,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

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因而,招来八方来客,成为达官贵人、巨富商贾款待嘉宾的上乘美食。

首届天下“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三原县的“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风味特点是: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入口松润绵软,油而不腻,营养丰富。食时如佐以酸性泡菜、甜面酱、葱白节,配以杏仁甜浆,则更为清爽利口,别有风味。

金线油塔颠末千余年的变化,制作技术更加讲求。金线油塔,现已成为宾馆、饭店招待外宾的上乘美点。

三原金线塔制作时,把面团擀成三分厚的大方片,将撕去皮膜、切碎的猪板油丁和拌匀了调料面的食盐,匀称地抹在面片上,然后将面片卷起,切发展条块,每条再擀成一分半厚了片,再切成细面丝,用手扯开,拉成细丝,卷起盘成圆塔形,即成油塔;在笼蓖上铺一层薄面片,将油塔有次序地摆好,上面再盖一张薄面片,旺火上笼蒸约30分钟熟。

上桌的金线油塔通常装在盘子里,看起来像个小馒头,用筷子提起塔尖抖一抖放到本身的碗里,瞬间就看到油塔酿成一碗疏松的金线,闻一下喷香扑鼻,吃到嘴里松松软软,面粉和猪油竟然这样协调。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