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体验过加拿大教育的本相后,这位妈妈说,我不信赖孩子会有突然开窍的一天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英许    时间: 2023-7-4 17:39
标题: 体验过加拿大教育的本相后,这位妈妈说,我不信赖孩子会有突然开窍的一天

看点 加拿大的公立教育系统,因实在惠又宽松的氛围,一直受到浩繁中国家长关注。然而,如许的教育是否能一劳永逸呢?本文的妈妈便认为:过分信赖孩子内在生长的能量,实在也是一种极端,很大概会掉入“温水煮田鸡”的陷阱……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今后“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May


在国内,“内卷”这个词,都快把人提累了。


2018年,妈妈Ming与丈夫举一家三口定居加拿大。女儿Coco结束国内的幼儿园,目前就读于安大抵省的一所公立学校。



Coco


“身心康健”,这是Ming给加拿大这个新环境的总体评价。不过不久前,她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加拿大的公立教育,就像是温水煮田鸡。”


出于好奇,外滩君找Ming妈妈深度地聊了聊,劳绩很大。不但相识到更多海外教育的一手视角,也对“内卷”、“鸡娃”这些老生常谈的词,有了些新的看法……



美好的“温水”
无法应对现实


说起“温水煮田鸡”,别误会,聊加拿大公立教育,它应该算是中性词。


至少在恭敬孩童天性这方面,加拿大这“温水”没得挑。学校里充满鼓励式教育,孩子被老师“夸麻”。


公立学校虽不像私立学校那样,放学后还有各种CCA(辅助课程),但小朋侪的外交活动也很丰富。午饭后,公校的孩子们会有“recess”,即自由活动的时间,社团、校队之间的比赛等搞得同样非常热闹。


而且,跟收费昂贵的私立教育比,自己就不符合,加拿大的公立教育成本险些可以忽略不计。“连书籍都不消准备,老师给免费打印好质料,学校就差管饭了(有的学校大概会给低年级的同砚开设食堂)。”


孩子三点半放学,险些没有作业。小朋侪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


加拿大施行12年义务教育(魁北克区长达13年),就算中学读到20岁,学校也不会催着毕业,达不到条件的话,大不了再多读一年。


这么“本心”的教育,听上去很乌托邦。惋惜这个天下,不信赖乌托邦。





对于加拿大来说,最大的现实便是,险些各个行业都缺乏技能人才,只得从国外大量引入。Ming和丈夫来到这片土地,也是以技能性人才的身份。这算不算“温水”下的结果之一呢?


现实生存也正如Ming所说:“真实的天下,一定是会碰到痛楚的。”


而且对于作为移居者的华人孩子来说,未来的选择肯定是比本地白人少。加拿大一样,也是人情社会。没有本地孩子那样的关系网,华人孩子最大的选择照旧冲个好大学——在西人眼里,华裔结果好险些是理所当然的。


加拿大高考的录取,虽说不止看分数,但结果是最根本的入场券,且好学校的“票价”颇高。像以计算机专业著名的滑铁卢大学,分数线已差不多来到97%。


每年,加拿大也会有宣传“状元”的。刚来加拿大,Ming听到有门生结果是100%,难以置信。厥后才知道,这一样平常是通过IB加的分。





IB并不是想上就可以上。Coco现在读6年级,到了9年级,她也面对着一场选拔,决定是否能读IB。别的科目倒不担心,Ming计划在七八年级把Coco的法语提上来——加拿大的IB,英语法语都是必修。


高中是一个分界点。在惯常没有作业、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的孩子,这时候每每会发觉,自己已经难以应对备考高等学府的强度和挑衅。


Ming说,假如女儿不是在gifted program里,大概也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到9年级后就算想积极也没有好的学习风俗。这是温水与现实之间的不兼容之处。



逃离内卷
并不是摆脱竞争


在加拿巨细学三四年级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即考入“Gifted Program” (华人称之为天才班),筛选出top2%的门生。教这种班的西席,都有颠末特殊训练的证书。gifted program不是每所学校都有,通常一个学区里,有1-2所学校设有该课程。





Coco就读的学校自己很平凡,唯一的特殊之处,便是有这个program。其时考了两轮:第一轮是认知本事测试,重要是文化课;第二轮是生理学部门所制定的智力测试,也就是看孩子IQ多少。


“gifted program”虽称作“天才”班,但Ming斟酌,实在top2%还不能说是天才,只是说包罗了那top 0.1%的大概性。gifted班里的孩子,看上去和平凡班没什么差别。不过她的重点,也并不在于给Coco贴上个“聪明”的标签,而是让女儿鉴戒平凡班这个过于舒适的“泡泡”。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孩子四周的环境对她一定有影响。尤其是gifted的孩子,学业相对轻松,假如四周孩子都在打游戏,她也会放弃挑衅自己,小富即安。”


而一旦摆脱掉躺平的想法,从温水里跳出来,我们便能看到加拿大教育中,好像有那么一点矛盾的地方——加拿大教育,大概并不反对“卷”?


在快乐教育的大背景下,gifted的存在自己就有些“可疑”——进到gifted班后,孩子除了作业一下子多起来外,还会有老师各种推荐,去到场很多国家级或国际级比赛。


好比Coco全班都到场过多次数学比赛。而且全部门生都能看到自己在学校、区里、天下和天下的排名。老师也不去做培训,只是拉门生去比赛。


Ming表现,加拿大教育的重点好像不在培养——没有说“培养”一个孩子去打数学比赛的——而是找到符合的人去做符合的事。换句话说,有本事、有天赋的孩子,加拿大也任由他们去“卷”。


或许,我们得先对“卷”这个概念做个区分,厘清它跟“竞争”之间的关系:


一考定终身之所以不可取,问题并非出在“竞争”上,而是它把全部孩子,限定在单一的赛道上,像是生产出千篇一律的产物。


但竞争自己,岂非不是这个天下真实的容貌么?何况,个性化的竞争,每每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引擎。


Ming带Coco打冰球,看到本地白人孩子的状态后,便深切体悟到这点。Gifted班里亚裔能占到八成,白人孩子去哪了,他们真的是躺平了么?实在不是,他们也拼!只不过不一定是在结果方面拼。



冰天雪地,照样练球


“我们住在多伦多偏北,这里冰球队华人孩子一样平常只有一两个,别的都是白人。看老外打冰球那劲头,比中国孩子搞学习要猛。”他们拼到什么程度?晚上零下十几度,跟着锻练去找露天的冰场;连在家里,也到后院用水浇个冰场练。





这些孩子,到底算不算卷呢?


Ming觉得,看一个环境卷不卷,不是看竞争有多猛烈,而是孩子到底是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照旧被迫在单一赛道上争那一两分。


加拿大目前仍算是一个不错的环境,缘故原由就在于“至少孩子能有选择”——更多的照旧百花齐放的竞争,而非偶然义的内耗。



家长脚色的正确“打开方式”


6年级,gifted班,纵使云云,Coco天天晚上险些7点左右就能把学校的功课做完,自主时间照旧很多。


但大把的自由时间,是否就等同于个性化的爱好发展?


一样平常我们常听到,“要信赖孩子内在生在的气力”,可Ming却觉得,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家长应该克制下自己的“信赖”——把爱好酿成志趣,把实验变为擅长,这个过程光靠信赖是远远不敷的。


直白地说,家长得做孩子探索爱好之旅中的第一个推动者。


像Ming妈妈表现,假如把push统称为鸡娃,那她大概是鸡的。只不过,她有一些自己的计谋和原则。


01
不要指望孩子“突然开窍”


指望孩子在所处的环境中突然开窍,Ming觉得不现实。


诚然,的确有孩子能自己找到内驱力、自己捣鼓出成果,但作为家长,最好别把希望拜托内这种大概性上。


在Coco小的时候,Ming选择给女儿的爱好爱好做“加法”,各方面都去实验:三四岁的时候,芭蕾舞也去学,跆拳道也去学,从美术、钢琴、冰球再到现在的呆板人比赛…



Coco到场呆板人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孩子没开窍,家长也能看清很多事情——不管什么活动,往孩子堆里一放,一段时间就能看出自己孩子是不是得当。


“做父母的,自然会觉得自己孩子哪哪都好、哪哪都有天赋,不过咱万万别如许,照旧得客观一点。”


Ming看到,女儿Coco大概照旧继承了家里理科的基因,艺术方面的天赋明显差一截。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做“减法”:把大部分的精神都集中在理科上,别的爱好只当做一样平常爱好。


02
要做就不要想着舒服


Coco打的是VEX(IQ),一项天下性的呆板人挑衅赛,国内也有很多孩子在打,不过加拿大这边的俱乐部比力自制,一个月400加币,只是要求各人家里得有套装备去训练。


去年加入俱乐部一段时间后,Ming觉得,呆板人黑白常得当Coco的一项活动。呆板人的利益在于,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挑衅。既必要呆板、电子、软件的综合知识,也必要与他人沟通、协作的本事,还必要比赛过程中的抗压本事。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计算机和呆板人在北美容易就业,收入较高。但更重要的,Coco在公立学校的理科学习相对轻松,即使在gifted班也是全A结果,所以思量呆板人一方面是她学有余力,另一方面是推着她跳出舒适圈。


为什么一定要让Coco去打比赛?Ming最看重的不是奖状,恰好是挑衅自己。她说,比赛就是资助孩子更早地触碰真实的天下,去认清自己的本事,去相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Coco在VEX IQ世锦赛上取得佳绩,
与俱乐部的合影


唯有一定程度的挑衅,才能摆脱被温水煮到丧失意志和勇气。

“温水煮田鸡的结果就是,外貌风平浪静,水下各自积极,某一天潮水退去,就能看到谁在裸泳。”


Ming对Coco的态度就是,假如不感爱好大概想放弃,一开始就说好;但假如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要想着很安逸地做下去,后面一定会出现挫折。


“又要赢,又不想积极,没有这么好的事。”


03
抓过程而不是盯结果


Ming妈妈在加拿大平时也有工作,所以在“减法”做得差不多后,便把重要时间精神,放在陪Coco打呆板人比赛上,做她的家庭私人锻练——这个身份,最重要的内涵就在于陪伴、支持以及办理问题。


为什么不少孩子的爱好没办法对峙下去?由于往深了走一定会碰到瓶颈和障碍,而很多家长仅仅是问孩子“为什么没做到”。


在Ming看来,最可骇的一种鸡娃,是家长去盯一个他自己也不懂的东西,只去push结果、给KPI,而不关心过程。好比把压力直接给到孩子,要求必须拿第一,但孩子反问要怎么拿第一,不清晰。“这就完了。”


Coco打比赛的这两年里,碰到数不清的困难,Ming所做的,永远是想办法帮孩子度过难关,而不是指责。


她自己自己就是工科被页粳非常清醒每次问题出在哪,理解Coco偶然候办理不了某个bug,不是由于不敷积极,而是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所以小孩子的很多实验都比力盲目。”


每到这时,Ming就用搭模型等各种办法,给Coco提供一些有益启发,“这也正是呆板人的魅力,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Coco在认真地拼装呆板人


所以说,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可以且必须发挥一定作用的。只是这个作用,应该是表现在过程中。


就像打冰球——Ming说,冰球圈的很多华人家长也是这么做。他们和孩子一起打冰球,结果打的程度贼高,每个动作、理论都特殊清晰。“实在一代华人移民哪有会打冰球的?都是陪孩子练出来的。”


Ming的观点是:“比赛的目的是学习,是打破自己的局限,胜败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积极和成长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总结上面所说,实在Ming在下决心让女儿打比赛前,思索得已经很清晰:


通过加法,发现孩子的爱好与擅长;


通过减法,集中精神深耕一个得当孩子的项目;


一旦决定,就要让孩子不停走出舒适圈;


注意陪伴孩子的整个过程,看淡最后的具体结果。


把这几点捋顺了,结果一样平常也不会差。就在前几天,Coco的小组拿到2022-2023赛季第三场正式比赛的冠军。6个月来不停的修改、纠错和分析,终于有了回报。



Coco的小组开心地领奖


教育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的确关键,但换了环境也并非一劳永逸。


成长是趟超长的马拉松,其间,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挺重要……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