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网络中国节·春节】【非遗过大年】——《羲皇圣里的传说》系列故事(七) [打印本页]

作者: 好大一条咸鱼    时间: 2023-7-3 05:58
标题: 【网络中国节·春节】【非遗过大年】——《羲皇圣里的传说》系列故事(七)

传说篇
1.李左车的故事
2.袁天罡和李淳风


一、李左车的故事


梁增顺 整理


黄山学艺


秦末谋士李左车幼失父母,有族伯抱而养之,其人来年愈花甲,颇懂儒学,亦解庄老,幼年曾有一身好功夫,老来孤身一人。得养幼儿左车审阅欢乐,视为掌上明珠,时常出而相携,进而紧呼,初教识字,讲以故事。小左车智慧智慧,每学一字,总是要写给老伯看 ,每讲一事,便复述伯父听,亦时常问些其中道理或疑问,亦为老伯端饭送水。老伯曰:“孺子可教,幼子可事”,甚得其痛爱。入河教其游于水,进田教其擒兔,上山教其逮鸟。左车5岁,老伯一病不起,小左车灶前床后左右不离,老伯叫其跟前言道:“老夫有心将小侄修养成人,不想我病入膏肓,恐难如愿,尔也好生命苦也,如此智慧绝顶之人,我死而有憾难以瞑目也......”小左车只是泣泪,言道:“侄儿为你采药煎服后会好。”老伯断断续续道:“我侄尚小,实不忍......不忍”已是老泪纵横。然后道:“我曾抄写两节......今遗尔......”最后耿耿于怀的叹道:“若天不弃我侄,黄石公当为你师,我曾数探其音信,终未相遇,若得其真传,你会为王者师......”然后抱憾而终。
黄石公授书张良,天然心事了却,胸中坦荡,进新市域,先拜人祖,辞曰:“吾祖,规天为图,矩地取法;立教以导,丝桑为瑟,使鬼神以致群祠,审阵势以定山水;始嫁以修人道,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民服其圣无不尊焉。”
礼毕,直径北行渡派水,欲去北岳,见一小儿在一水坑旁,单膝跪地的戏鱼,言道:“此儿侍鱼不消而亡。后有擒燕之计,当为我徒也。”逐近前问道:“看来小儿家不父母,兄长,流离为生,可随我去乎?”李左车道:“我原无父母,由伯父修养,今伯新故,依赖皆无,愿随老父。”行走之间,李左车看到一燕便学燕鸣,其被小左车所擒,黄石公云:“小子知之呼,同声相应,尔乃智取也。”李左车随黄石公来到恒山之阳一群峰叠峦、松柏环绕的优境处住下。李左车登高远眺,南临旷野,西依派水,北考山峦,层层叠翠,东临升沉丘岭。近不见人影,却闻铁刃击石,石击木响,亦有朗朗书声。左车言道:“先伯曾言,吾若从师黄石公必有出息,老父可知黄石公否?”黄石公微微含笑颔首。李左车从怀中掏出布帛一束,教给黄石公,言道:“这是先伯遗物。”黄石公定睛一看,然后言道:“乃太公望六韬也,尔伯所遗残书仅其十之有三,尔要专心细读,诵书为三,领悟七分,十倍于籍。”诵书五年黄石公又补残书遗漏。一日闲暇李左车谓黄石公道:“读书闲暇何干?”黄石公云:“面壁!”李左车连续数日一直在想:“面壁......”他突然领悟到老伯遗书曰:“不分移,不可以语奇。”师傅莫不是让我攀岩爬墙。于是一旦夜深人静,他便徒手而攀,先是鹰爪抓枝,猿臂攀树,再是铁爪抓岩,铜爪抓石,钢爪抓壁。一次左车为师端水洗漱,师曰:“速耳!”左车悟道:“速,疾也!疾击之,可以横行。”于是走路疾行,先行二阶一步,三阶一跨、五阶一跃、七阶一纵、十阶而飞。有一纨绔子弟,听说乃邑令之子傲横而霸,经常陵暴弱小。师父却从容以处,众人却有怨声。
一日师问左车选将之策,答曰:“太公有言,观其详,观其变,观共诚,观其志,观其廉,观其贞,观其勇,观其态,倍则用之。”黄石公曰:“尚若八证不完,具三四可用否?”答曰:“可用三四耳,当不可久用,久用必生非也。”黄石公曰:“善!”又问:“何谓将威?”言已出左车未答,转而直奔茅侧,黄石公追上,纨绔子弟被诛,黄石公怒曰:“为人以宽待人,以忍为要,尔敢如此放肆!”对曰:“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黄石公命众徒曰:“众徒合围,拿而亦诛!”李左车悟出:“必出之道,东西为宝,勇斗为首。”斗之数合勇力而飞走。


从计左车 挤走张耳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二月,项羽分封后,陈余非常气愤,回邸告诉谋士李左车说:“张耳与功等也,今张耳王,余独侯,此项羽不平!”李左车制止道:“臣闻,以言取怨者祸,好直辱人者殃;夫志心駑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陈余道:“在下甘愿领教。”李左车云:“以愚之见,不平项王之封者非君一人耳,恐久有变,且回南皮励农而治,择机而动,是为上策。”陈余即携麾下所善者弃菏泽之渔猎,急走南皮。回到南皮静观形式变革,效果很快得到消息说:齐将田荣亦因分封不平,而举起反抗项羽的大旗,逐走项羽新封齐王田都,击杀了胶东王田市和和济北王田安,自立为齐王,据有三齐之地,故而据有相当大的军事气力。李左车向陈余献策曰:“臣闻,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何不遣使游说齐王田荣,以期借他人之力起事。”陈余曰:“然!”即派知己张同、夏说,求见齐王田荣又说:“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以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及北居代余以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余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其实田荣早有连合河北部队共同对付项羽的打算,陈余遣使所说正中其下怀。田荣便非常痛快地答应陈余的要求。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十月,陈余悉发南皮三县兵与齐军连合,直捣张耳主力军所在地常山,给了张耳一个措手不及,李左车暗示陈余说:“除之务尽。”陈余言道:“虽张耳不念刎颈之交,我念之于情矣,耳知吾不亚于耳也。”李左车连连摇头,效果,陈余未按李左车订定的军力部署方案陈兵,留下了致使张耳逃脱的缺口,张耳深知劫数难逃,兵败后化做残勇只身逃脱,到汉中投靠了刘邦。陈余收复赵地,派人去代(今蔚县西南),迎接赵歇复立赵王,赵王为感谢陈余等人为其富国之功,便封陈余为代王,封李左车为广武侯。陈余扔留下辅助赵王歇,令派夏说以国相身份取代他监守代国,陈余仍称成安侯。


不行左车 陈余殉命


陈余击败张耳后,独居今河北大片地,南到黄河,北达蓟(今北京)拥兵10万数万号称20万。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九月,汉将韩信评定魏后,向刘邦请兵说:“愿请兵三万,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刘邦许之,并遣张耳为韩信副将。后九月,韩信挥师北上破代擒说,其精兵诣荥阳以拒楚。
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以数万大军直指赵,广武君李左车闻报,感到形势严肃,当即向赵王歇,成安君陈余报告说:“臣闻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之议欲下赵,此乘胜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也。”陈余道:“竖子疲兵三万,怎奈我精兵十数乎?且我拒兵于井陉,地利在我也!”陈余即集兵于井陉口。李左车又向陈余鲜计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待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惊,声东击西,不至十日,而两将将束于麾下,头将血刃于眼前也。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陈余恃才傲物道:“张耳斥我畏死,今我七倍于敌,可坐观其受缚矣”。李左车道:“臣闻傲兵必败矣。”陈余对曰:“吾闻兵法一则围之,倍则战之,今韩信号兵数万,实则不过数千耳。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我怯,而轻来伐我”。李左车思忖道:“向来言听计从的成安君,怎样不纳只言,莫非天当加祸于赵,陈余当灭......”李左车不敢再想下去,只是叹一口走出行帐。
军距井陉尚有百余里,韩信谓张耳道:“今彼我二人命系李左车,恐井陉一关难逾也。你意如何?”张耳道:“我与陈余善,每从左车计必胜。昔项羽封王,我被陈余所败,亦是左车之谋也。韩将军之智,更胜左车一等。”韩信道:“非也,左车胜我十倍。”然后又道:“军令如山,义无反顾。命系左车,唯视陈余也。”逐传探马命曰:“细细探查赵军动静,速速来报,违令者斩,迟报者斩!”
兵距井陉口30里探马报:“赵军如常。”韩信暗喜道:“陈余未从左车计,乃我之幸也。”再令探马深入赵军细探,报曰:“如故。”韩信确信陈余未用左车之计。夜班时分,挑选两千轻骑,人持一面赤旗,从间道靠近营垒,令曰:“日旦两军交战,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尔疾入赵壁,拔赵旗立汉赤旗。”
次日,韩信又命一万人先行渡过锦河,背水布战,赵军望皆大笑,以为韩信不懂兵法,两军交战许久,未分胜败,韩信、张耳佯装败退,赵军果空壁,争汉鼓旗而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均已入水上岸,军皆殊死而战。韩信所出奇兵2000,比及赵军空壁追击汉军时,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起汉赤旗2000,赵军不能战胜汉军,又不能得到营垒的那边的消息,欲归赵营垒。一看本身营帐皆立汉旗,众士卒大惊。以为汉军已经擒获了赵王及其将帅,兵打乱遁走,赵将试图重新构造军力,并斩杀违令者,终因军心已动,无法克制。韩信遂率军猛烈反击,前后加攻,赵军大北。陈余虽经苦战,杀敌无数,最后被斩于泜水,赵歇被擒,李左车被束。以赵国彻底失败而告终。此役,完全是陈余未采纳李左车的准确意见而导致亡国殉身的下场。
井陉之战大获全胜,诸将汇报战情,皆不知所以然,争相问韩信:“兵法右被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韩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其势非置之死地而后生,’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众将皆曰:“非臣所及也。”


韩信纳策 以劳永逸


井陉急战中,韩信传命曰:“毋杀广武君,有生得者购令媛。”战争结束,有人缚李左车进入韩信营帐,韩信亲解其束,东厢坐,西厢对,行师徒之礼,并命士卒不得慢待,常以置酒款待。
一日,韩信置酒亲斟,再行师礼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者而有功?”李左车对曰:“将军如此,在下实不敢当,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医生,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韩信道:“仆闻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以不消,听以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也为擒矣,以不消足下,故信得待耳。”然后,毕恭毕敬的说:“仆委心归计,愿足下赐教,勿辞。”李左车云:“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李左车又曰:“夫成安君(陈余)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水。”韩信感慨道:“老师之言极是。”
然后,李左车分析当前形势说:“今将军涉西河(即冯翊今陕西大荔)虏魏王,擒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诛成安君,名闻国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苦)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疲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有所不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韩信谦谨道:“足下之言正是,瑾请指教,吾将如知怎样?”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不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赏医生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遗辨士奉咫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自制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鼓掌称奇,从其策,遣使去燕向燕王荼晓以利害,燕王审时度势,断绝于楚的关系归顺于汉。而又遣使去齐,齐亦归顺于汉。燕归,韩信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其国,汉王许之。
一日,韩信向广武君恳请道:“仆愚,愿以广武君为师,共谋大事。”李左车云:“幼时为学,师云:‘吉莫吉于满足,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也。’臣本布衣,亦无所求,今将军缚而不诛,并以礼与,足矣。”韩信曰:“老师即去,有何言遗教与仆?”李左车道:“臣闻,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乃为士立身之道也。”韩信曰:“善。”
然后,李左车星夜而出不知所终。


归隐派水 修筑安城


广武君李左车致仕不言其家,归而不显其踪,夜而不知所终,众人不知其来龙去脉。
李左车趁夜而走。直抵北岳之阳,派水东岸,方才唱出一口大气。只见此地枣林繁茂、杏梨交错,桑榆参差,黄杨参天。入冬后的一场大雪,以稀覆盖着连绵升沉饿土丘,虽然没有山峦的峻峭,却有沟壑纵横交错,看到这一切,他发出了怡然得意的大笑,唱道:
黄天苍苍兮我居何处?
大地茫茫兮何以驻足?
我居何处兮沟壑升沉,
何以驻足兮邓林深处。
张耳得知韩信放走李左车,急速奏道:“臣闻不留后患,留患者殃,一旦左车为人所用,我等必死无疑。”其实韩信已经醒悟,即遣人追赶,搜至天明,未见下落,韩信传令曰:“务查而除之!”
其实,李左车是个智慧人,他深知韩信缚而不杀,急走为上策。他急走的因由有二:其一,韩信贤能功高,日后必遭人忌,为刘邦即所不容,与他为伍亦是良狗烹,谋臣亡的下场;其二,张耳新封赵王,与陈余为刎颈之交,今被诛于泜水,何况昔张耳没军败走皆李左车之致。一旦行动迟缓,稍有疏漏,韩信悟其道,必遭不测。当韩信还在讨计平燕时,李左车就暗暗告诫本身:
天可测兮时可度,
地可数兮路可步;
心难察兮变无数,
意难度兮无常术;
害人之心不可有兮,
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左车亦精占卜,五行之说,儒家之教,深得民心。此地民俗纯朴,慷慨仗义,不问政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冬闲而贾。几年楚汉相争,陈余、张耳之战,井陉之役虽主站不在此,但斩首数十万横尸遍野,百姓灾难人们亦有闻睹,恐惊生理难以言表。一日,有去邯郸贩枣者言道:“都城儿日城门紧闭,告示云,捕拿广武君。李左车虽不动声色,深为本身及时遁走而光荣,心想必防患于未然。于是,李左车集乡亲们曰:“今楚汉相争,盗贼群起,此地虽无山峦,但沟壑纵横,沙丘数仞,树深林密,如选一佳址修城护民,但是绝好安逸之处。不但可以禁贼防盗,便是王侯官军,也不敢轻宜骚扰,再有少壮者习武护家,此乃吾方之安全也。”众人唱“喏!”
颠末周密观察最后选址在派河由此向东折曲处河北岸,南临数十顷河湾,阵势地平,地皮肥沃,靠河是杨柳相间,稻禾水网农田,西北两面有东北西南河东西走向两道高数十仞土山,东陈南北纵向沙岗,中央一处凹地。李左车云:“此处再加一城,守可固,居可安。”其后数十里直达恒山皆为树林遮盖。另距派河西岸向东望去几十里堤岸蜿蜒,高耸三丈有奇,酷似城墙。
城池修好,以李左车“守可固,居而安,”定名“安城”。又因土丘沙岗掩藏,树木覆盖而称“暗城”,又临河岸而筑,岸若城墙而称“岸城”者。
有城高一丈有八,墙厚三步,周遭360步之说,城内有镇海寺,为李左车招徒传武之所,亦有住民数百户。此地至今流传着习武强身之遗风。


筑堤护乡 河易其道


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
见龙山东一条河,小雨河水涨,水涨浸稼禾,
见龙山东一条河,大雨河水满,毁田淹稼禾。
见龙山东一条河,瀑雨河水怒,毁岸大堤决,
见龙山东一条河,最怕河伯怒,怎样兮怎样?
李左车回到故里,又一次听到这首歌谣,低声吟道:
采一方果兮护一方林,
居一方土兮保一方民。
食一方粟兮拯一方人,
党一方民兮谋一方事。
谋一方事兮操一方心。
其弟子听后说:“恩师,为坞筑城护众安民,还教人习武自卫,为我敬重,民亦称善。”李左车道:“弟子可知,犬护三邻,人护三村,怎样我尔,何以为人?”弟子道:“愿听老师教导,弟子家距派水不远亦深受其殃,只是无有怎样。”李左车道:“见龙山者,乃杨二郎担山过此有一粒沙硌足,杨戬倒在手中谓其故。”对曰:“此水暗通北海,下注潴龙,吾亦待龙至而会,故生失事端。”杨戬将其投入派水,故名:“见龙山”。派水亦因此沙方圆三百里许而曰:“大沙河”。
弟子道:“恩师非此地人,但知此处事。”李左车避而不答曰:“为师尚有一愿未曾了却,弟子可助我否?”
弟子道:“愿效尽力。”
李左车道:“我意移山其东河流其西,若何?”弟子道:“甚好,只是涛涛河水,巍巍大山,何以移之?虽在杨戬手中,鞋里戋戋一粒砂石,丢在河中却有围而数里之巨。尚若搬得动,亦可邀我同龄和睦,乡邻相助,恐怕难以怎样。”
李左车云:“今秋少雨,我卜之明春更甚,如得天相助,事必成也。”
来年果然河水涟涟细流,李左车师徒调集乡邻好友,改河筑堤,众人闻知镇海寺师徒欲移山河,亦是勇跃,单待听其吩咐。李左车登上一块高土坯高声道:“众志成城,借天而成!今久而无雨,后必有瀑水。我等欲在夏来之前,土屯见龙山东河道。”众人激奋曰:“善!”不足月余,宽10步,高丈余堤,横陈在见龙东侧,然后而则各密植杨柳30余步,如许把见龙山东侧河道向西推出四里之遥,确保了东岸不再塌地毁田,造出了今日养马一湾,车固一滩的千顷良田,当年的堤坝经两千年的风沙堆积,形成了东山坡地。至今当地流传着:
一坐车【注】堵下岭山,
山河流水靠西边;
淤出养马一湾地,
留出车固千顷滩。
【注】“一坐车”是李左车谐音。
当地亦流传李左车教人习武、推算周公卦、飞檐走壁等诸多故事。以至后来岸城镇海寺,车固三教寺都有李左车功德碑怀念他。








二、袁天罡和李淳风


贾梅琪 整理


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唐朝初年的天文学家,星相学家,著名的相士,关于他们二人的故事,正史野史上都有记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据传,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兄弟。既然是亲兄弟,怎么一个姓袁一个姓李呢?一个祖籍成都,一个祖籍陕西呢?这里边有个故事。
袁天罡和李淳风的父亲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但是都在朝为官,两人有许多年的友爱,交往很密切。一年,两家的夫人都怀了孕,二人很是高兴,弄了点儿小酒庆贺。
酒酣耳热之时,一个人说:“咱俩交朋友这么多年,堪称莫逆。现在夫人又差不多同时怀了身孕,真是缘分呀。”另一人说:“兄长说的是。我有个建议,把咱们两家的友谊一直传承下去。”
“什么建议?兄弟请讲。”
“这两个孩子出生后,如果都是男孩儿,就结为兄弟;如果都是女孩儿就结为姐妹;如果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
“好呀。”两人一拍即合,就定了下这个盟约。
转眼十月妊娠,这两家的夫人同时生产,小弟家生了双胞胎儿子,年老家生了双胞胎女儿。古时间都是重男轻女,年老家生了双胞胎女儿,不怎么高兴,小弟就说:“年老,如许吧,咱家把孩子换换吧,你给我一个女儿,我给你一个儿子,如许咱们两家都是儿女双全了!”年老高兴的答应。各自回家,跟夫人们一说,因为袁李两家关系本来就非常好,夫人们也都乐意。
于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亲哥俩,就姓了不同的姓。
两个人后来长大了,都是聪慧过人,跟随同一个师父学习相术,都学了一身的好本领,知天文,晓地理,推理猜测,相面算命,没有不准的。
一天,唐太宗召袁天罡入宫,给推算一下,看本身的寿限多少。袁天罡不敢怠慢,问清了皇上的生辰八字,伸出右手,掐着骨节,认真推算一番,大惊,又算了一次,照旧同样的效果。皇帝看他只是算,满面惊恐,就是不肯说,便说:“老师,不消担心,不管什么效果,朕恕你无罪,你只管直说。”袁天罡说:“不敢隐瞒万岁,万岁寿限42岁。”皇帝一听:“这不是立刻要到了吗?”就问:“有没有破解的法子。”袁天罡说:“天意如此,无法改变。”皇帝命人把袁天罡送出宫后,闷闷不乐。
皇后看到,问清了缘故因由,说:“万岁不消担心,没准儿袁天罡算错了呢。听说李淳风推算的非常准,万岁何不把他招来,让他给你算一算。”
第二天,皇上把李淳风召进宫,让他推算寿限。效果跟袁天罡说的一模一样。皇上虽然外貌上没有在意,但是私下里却开始安排家国的后事。
第二年过了年,两个人猜测皇帝的寿限已颠末了,但是皇帝并没有像他们猜测的那样死去。这可把两个人给吓坏了,这乱讲皇帝的寿限,而且还说错了,这但是欺君之罪呀。两个人商量了下,赶紧收拾了一下,结伴出城门逃离了京城。
两个人慌慌如丧家之犬,跑了几天,在一条小路上坐下,又开始推算皇帝的寿限,怎么算怎么对,不会出错呀?两个人都摸不着头脑。正在这时间,远处路上来了一个老头,拄着拐棍,颤巍巍地走来。路中央呢,有一棵小树。
两个人正在怀疑本身的本领,看到老头,就说:“要不咱就拿这个老头试试咱到底行不行?”袁天罡掐指一算,说:“我算这个老者从树的左边过。”李淳风也掐指一算,说:“不对呀,我算着是从树的右边过。”
正说着,老头已经走到了树跟前,只见老头既不是从树左边过,又不是从树右边过,而是扬弃手里的拐棍,从树杈上翻了过来!两个人一看,低头丧气,很是郁闷。随口就问老人:“你从树上翻过来,这是要去哪儿呀?”老人说:“去找两个人。”“找谁呀?”“就找袁天罡和李淳风!”老人说完走到了他们眼前,身子一闪现了本来面目。两个人定睛一看,赶紧跪倒叩首,老者原来是师父变革来的。
师父问:“你们欠好好辅佐唐王,跑这里来干嘛了?”两个人便把测算错误的事儿说了一遍,说:“再不跑的话,恐怕性命不保了。”
师父说:“我知道,你们算的没有错。只是有一点你们都没有算出来。一天,唐王去入厕,看到朝靴上粘了一粒米,就拿起来吃了,地皮将此事禀报了上天。上天看唐王堂堂一国之君,如此爱惜粮食,很是欣慰,就下令给他增加阳寿十年!”
两个人一听,名顿开。
师父又说:“你们知道了怎么回事,赶紧回去吧,唐王是明君,不会怪罪你们的。你们好生辅佐他就是了。”说完,飘然而去。
两个人返回京城,面见皇帝,唐王并没有怪罪他们算错的事儿。十年后,果然,唐王52岁驾崩。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