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必要高质量、高可靠的电源。因为任何电力供应问题,比方停电或电压骤降,都可能扰乱晶圆制造产线的运营并导致晶圆良率低落、批次浪费。
半导体制程越先辈,能耗越高的趋势也是不可制止的。目前来看,尽管可以从多个环节举行能耗优化,但可以大概淘汰的耗电照旧有限的。
台北科技大学干净技能中心曾使用本身开发的能源模拟(FES)软件,依据台湾半导体制造厂房的需求和装备类型举行五项模拟分析,以估计每种环境下可以节省多少能源:(1) 更换 FFU(风扇过滤单元)电机或/和过滤器;(2) 更换新风机组(MAU)风机;(3) 拆除MAU中的加热盘管;(4)更换离心冷水机;(5)前四项调整集合起来同时举行。最后发现,每种环境的节电率分别为 1.39%(2951.02MWh)、0.25%(520.57MWh)、0.22%(460.93MWh)、1.91%(4044.59)和 3.68%(7796.05MWh)。 也就是说,一座原本年耗电可达数亿度电的半导体厂房,经过如此细致的优化,最多也只能节省出779.6万度电。
固然,节省一分钱也是钱。麦肯锡报告“Bring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the fab”就指出,晶圆厂往往更考虑厂房的可靠性、稳固性,而对电力消耗优化不到位,一些晶圆厂以致整个清洁厂房只有一个功率表,尽管其中包含数十个功率麋集型的半导体装备,压缩机和空气过滤装备常常会太过运行,而制冷机也会太过冷却空调系统的水。
一样寻常来说,一座晶圆厂每年都会消耗数亿度电,而且无论晶圆产量多少,都必须维持厂房的清洁环境,除非关闭产线。那么,当芯片需求下降、晶圆产能低落时,每片晶圆的平均能源成本就会上升,并侵蚀晶圆制造方的利润率。
对于台积电来说,如今不仅面对着芯片周期下行,也面对着电价上涨的难题。
今年6月底,台“经济主管部分”以燃料价格上涨为由,宣布自7月1日起对用电大户调涨电价,其中工业范畴高压、特高压电力用户电费上调15%;用电超过1000度以上的住宅用户,超出千度部分调涨9%,受影响住宅用户约36万户;平均电价由每度2.6253元新台币调涨到2.8458元新台币。
前几天娱乐圈闹得沸沸扬扬的汪小菲不给大S交电费事件,许多人推测也与台湾电费上涨有关。
不过,对于低落晶圆厂能源消耗,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开出的解决方案是“加人”——晶圆厂可以创建专业的能源管理团队。麦肯锡以为,相比于许多晶圆厂电力消耗每年达数千万美元,但却只用一名兼职工程师负责能源管理;更发起晶圆厂创建一个由至少一名司理、三至五名系统专家和其他兼职专家构成的能源管理团队,寻找解决方案,负责能源服从的进步。 但现实上,“加人”不如“加装备”。比如将空调机组更换为更高效的机型,通过能量回收装备冷却器产生的余热可用于加热水或工厂本身,增加更多传感器搜集功率变化信息等。半导体装备商业同样可以大概提供节能支持,如应用材料就宣称本身提供的iSystem 控制器等装备,可以大概允许用户在产线差异环节差异使用率下,将预期空闲时间传达给工艺装备实现“空闲模式”以低落能耗,电力运行成本最多可以低落10%。
一座半导体工厂的耗能,已经不亚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重工业。
10月13日,台积电财务长黄仁昭表现,此前预估的2022年400亿至440亿美元的资笔僻出目的,目前则降至约360亿美元。这固然与半导体周期下行有关,但台湾电力供应不稳固,也会成为影响台积电决策的紧张因素。
而中芯国际11月则宣布,要将全年资笔僻出从约320.5亿元上调为456.0亿元,上调合计136亿元,主要是为了付出长交期装备提前下单的预付款。中芯国际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现,公司未来五到七年有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东方、中芯西青总共约34万片12英寸新产线的建立项目,这些晶圆厂都专注于28纳米及以上的工艺制造。
从28纳米到14纳米,再到7纳米、5纳米以致更低,中芯国际还面对着浩繁挑战。大陆的晶圆厂也许难以得到先辈光刻机,但相比台湾却有着更加稳固的电力供应。
2021年,中国发电量达到81121.8亿千瓦时 ,而美国为41155.4亿千瓦时。中国险些是美国的两倍。
半导体产业固然必要光刻机,必要各种半导体装备、材料,但同样必要庞大的电力供应。不管是否绿电,条件都必须稳固、可靠,且具备价格优势。究竟,电力消耗占晶圆制造厂运营成本的比例正越来越高。一个更能稳固供应的电力底子办法,也是未来半导体产业竞争背后不可或缺的力气。 参考文献: 1. 唐筱恬 林上祚 李佳穎,《荣光的代价:抢水、抢电、抢土地,当局独宠半导体产业》,新消息 2.《台积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这段话” 背后竟隐含著台湾低碳底子办法不足、恐难吸引外资的逆境》,今周刊 3. Bring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the fab,McKinsey 4. Lin, Tee,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OF A HIGH-TECH FAB IN TAIWAN.” 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vol. 46, no. 1/2, 2020, pp. 1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