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小儿积食
[打印本页]
作者:
无与伦比
时间:
2023-3-31 12:44
标题:
小儿积食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柴胡
黄芩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抱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光不能使孩子康健,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绝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常不明缘故原由的哭闹。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吐逆、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小儿疾病有许多种,积滞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多发,一年四序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孩子是父母掌心的宝,小孩儿抱病,父母焦急,怎么治疗才能让孩子早日规复康健?本日的文章全面解读各种证型的小儿积滞治疗法,且看切收藏哟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可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或痛、嗳气酸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特性。
儿童各年岁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天禀不敷、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一年四序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一般预后精良,但若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严重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形体干枯羸瘦、面黄发枯之疳证,故古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应积极防治。
现代医学之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可参考本证举行辨治。
1.乳积
症见不思乳食,吐逆乳片酸馊,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指纹紫滞。
治宜消乳化积,导滞和中。消乳丸加减,药用香附、炙甘草、陈皮、砂仁、神曲、麦芽。
腹胀明显,加厚朴、枳实;腹痛便秘,加槟榔、芍药;恶心吐逆,加竹茹、生姜;,加苍术、薏苡仁;舌红苔黄,口渴,加火大便稀溏炭母、石斛。
2.食积
症见不思乳食,吐逆食物,嗳腐酸馊,腹胀腹痛拒按,烦躁哭闹,夜寐不安,大便酸臭如败卵,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连翘、莱菔子、茯苓、清半夏、陈皮。
腹痛明显,加木香、芍药;腹胀,加厚朴、枳壳、大腹皮;便秘,加大黄;便稀,加苍术;发热,加石膏、栀子。
3.宿食停滞
症见腹胀腹痛,吐逆酸腐,不思乳食,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化滞。快膈消食丸加减,药用三棱、莪术、砂仁、橘皮、神曲、麦芽、香附。
4.食积不化,湿热中阻
症见肚热腹痛,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手足心热,午后发热,或时寒时热,面部时有潮红,心烦易怒,夜不安寐,口苦口干,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治以通导化滞,分消湿热。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大黄、神曲、枳实、黄芩、黄连、白术、茯苓、泽泻。
5.脾虚夹积
症见不思乳食,稍食即饱,腹满喜按,或喜伏卧,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黄神疲,形体偏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滞暗。
治宜健脾助运,消食化积。健脾丸加减,药用人参、白术、陈皮、六神曲、麦芽、山楂、枳实。
吐逆,加半夏、丁香、生姜;腹痛喜按、加白芍、木香、乌药;大便稀溏,加苍术、薏苡仁、炮姜;舌苔白腻,加藿香、佩兰。
6.虚积发热
症见不思乳食,积气发热,肚腹膨胀,肢体瘦弱,面色萎黄。
治宜健脾化积,消滞化热。香棱丸加减,药用木香、丁香、槟榔、枳壳、甘松、使君子、神曲、麦芽、三棱、莪术、青皮、香附、胡黄连。
7.气积
症见腹痛啼叫,利如蟹渤,吐乳泻乳,其气酸臭。
治宜行气导滞,消乳化积。木香丸加减,药用木香、莪术、砂仁、青皮、朱砂、代赫石、丁香、巴豆。
8.食积便闭
症见不思乳食,吐逆食物,嗳腐酸馊,胸膈胀满,大便闭涩,小便赤少。
治宜消食导滞,通腑消胀。神芎丸加减,药用大黄、黄芩、牵牛子、滑石、黄连、薄荷、川芎。
9.伤冷乳
症见不思乳食,呕乳,所出清冷,面色白。
治宜温中化乳。益黄散加减,药用陈皮、丁香、诃子、青皮、甘草、生姜。
10.伤热乳
症见不思乳食,呕乳,所出热臭,面赤唇燥。
治宜分消化滞。六一散加减,药用滑石、甘草、生姜。
11.伤乳食
症见不思乳食,呕乳,所出馊酸。
治宜消食化滞,调脾和中。胃苓丸加减,药用苍术、陈皮、白术、厚朴、猪苓、茯苓、甘草、草果仁、泽泻、官桂。
12.外感风寒,积滞内停
症见不思乳食,恶心吐逆,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腹痛肠鸣,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淡红,苔白,脉浮,指纹淡红。
治宜疏风散寒,消食化滞。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紫苏叶、白芷、清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大腹皮、神曲、山楂、甘草。
13.冷积腹痛
症见进食冷乳冷食史,不思乳食,吐逆酸腥。
治宜温中消积。祖传丁香脾积丸加减,药用丁香、木香、高良姜、青皮、皂角、槟榔、三棱、莪术、巴豆。
14.食滞
症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
治宜消食导滞。木香大安丸加减,药用木香、黄连、陈皮、白术、枳实、山楂肉、连翘、神曲、麦芽、砂仁、莱菔子。滞重便秘,用小承气汤攻下之,药用大黄、厚朴、枳实。
15.肝郁积滞
症见情志不舒,不思乳食,烦躁易怒,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嗳气吞酸,便溏酸臭。
治宜疏肝理气,消积化滞。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实、芍药、甘草、香附、麦芽、佛手、荔枝核。
16.脾胃虚寒,积滞内生
症见面黄神疲,不思乳食,腹满喜按喜温,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形体偏瘦,舌质淡,指纹滞治宜健脾温中,理气化滞。理中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陈皮、砂仁、谷芽、麦芽。
17.脾虚食积
症见不思乳食,稍食即饱,时时恶心,腹满或腹痛,喜按或喜伏卧,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黄神疲,形体偏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滞。
治宜健脾消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木香、砂仁、半夏、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谷芽、麦芽、山楂。
18.冷热失宜,脾胃反面
症见不思乳食,口中气冷,面白无精光,腹痛,口吐痰沫白绿。
治宜温中化滞。调中散加减,药用木香、人参、青皮、丁香、白术、茯苓、大腹皮、甘草、生姜。
19.宿食不消痰滞
症见不思乳食,腹胀腹痛,嗳气酸腐,吐逆痰涎,吐物酸臭。
治宜消食化滞。香橘丸加减,药用木香、陈皮、牵牛子、白术、草豆蔻、姜黄。
20.宿食不消化热
症见身热不思乳食,腹胀腹痛,嗳气酸腐,吐物酸臭、心腹胀满。
治宜消食行滞清热。惺惺丸加减,药用青皮、胡黄连、莪术、巴豆。
食积都有些什么症状,只要符合两三项,就要提高鉴戒啦。
1、掌握体温。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由于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温度,通常是36度8,或者37度。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力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2、看大便,每天观察小孩一天频频大便,是稀照旧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先兆,不接纳步伐,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尚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常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6、看食欲。正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7、看眼睛。哪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酿成双眼皮。
8、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 哪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9、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反面而卧不宁。
10、吐逆症状。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脾主升清,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如今不降反升。
11、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2、口气。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那也是食积了。
13、腹涨。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14、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调理方案
实证
治法:化积消滞,健运脾胃。取督脉、任脉、足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大椎穴至腰阳关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贼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泻刮任脉上脘穴至下脘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天枢穴;泻刮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穴。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脘腹胀痛者,加角揉气海穴;吐逆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发热较重者,加角揉大椎、曲池穴;烦躁不安者,加神门、三阴交穴。
方义:泻刮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段、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下脘段、胃经梁门至天枢段,可调理脏腑,健脾和胃,化积消滞;角揉中院、天枢,可和胃消积,调肠降浊;泻刮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消积导滞;配气海消积除胀;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大椎、曲池泄热通胞;配神门、三阴交宁心安神定志。
虚证
治法:健脾和胃,化积消滞。取足太阳经、任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补刮任脉上脘穴至关元穴的循行线,注意避开肚脐,皮肤微红为度;补刮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穴;补刮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均以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吐逆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大便溏薄者,加角揉天枢、关元穴。
方义: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关元段,可调理脏腑,补益脾胃;角揉中脘,可和胃消积;补刮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以消积滞;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天枢、关元健脾温中止泻。
相干操作伎俩
(1)刮法
刮法是以刮痧板的薄边或厚边在人体皮肤上举行直行或横行的单向刮拭的方法。
补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小,作用表浅,速度慢,刺激时间短的操作方法。本法要求动作轻柔,刮拭范围较小,出痧少。泻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大,作用深透,速度快,刺激时间长的操作方法。本法要求动作重快,刮拭范围大,出痧多。
(2)角揉法
角揉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施治部位的皮肤上举行回旋揉动的方法。
(3)点法
点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或薄边的棱角,着力于腧穴皮肤,用力点按深层组织的伎俩。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