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杨绛:光阴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读懂它幸福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尹秀贵    时间: 2023-3-19 21:29
标题: 杨绛:光阴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读懂它幸福一生
杨绛曾说:


“光阴赠予女人的,不只是风尘暗、朱颜改,还有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智慧。而女人所收获的是从旷达的空想到宁静的心灵,是从源源不绝的热情到淡定从容的情怀,是从贫瘠的内心到丰盈的灵魂。


“光阴,让女人读懂了爱,读懂了生活,更读懂了自己的内心。”


光阴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读懂它幸福一生。



读懂爱:
一生只爱一个人


墨客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岂论从前照旧现在,每个人最抱负的爱情,都是得一知心人、相爱到白头。


可是,于千万人之中,不早不晚遇到一人相守一生,纵然是被誉位“伉俪情深”的钱锺书、杨绛夫妇,也是不易。


1932年2月,燕京大学古月堂,杨绛与钱锺书初识,两人一见倾慕。





但杨绛家居苏州,钱锺书修业清华,隔着数千里。


彼时,费孝通也喜好杨绛,而钱锺书已在家人的安排下有一未婚妻,只是自己不同意。


二人之隔断着误会。


虽然后来杨绛借读清华,空隔断绝暂时没有了,二人也彼此表明心意误会消除,但更大的拦阻却摆在面前。


钱锺书到苏州杨家拜访,杨父对于要将女儿终身托付给只是有才但前途渺茫、家世一般的钱锺书,颇为担忧。


杨绛懂得父亲没说出的担忧,事后写信给钱锺书:


“现在吾两人快活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停滞。”


爱就是你向我走一步,我向你走一步的回应。


两个人的爱,从来不仅仅只关系到两个人。


从爱情到婚姻,更关乎两个家庭的承认和融合。


1933年炎天,钱锺书与父亲上门求亲,两个自由恋爱的年轻人,末了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例子文定。





杨绛说:


“我由宽裕的外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外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


“如果男女两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探询清晰彼此的家庭状况,不符合不要结婚。”


从1935年两人结婚,到1998年钱锺书离世,他们一起走过了63年。


钱锺书一直欣赏杨绛,写下很多真情表露、洋溢深爱的诗文,更赞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读懂了这份爱。


“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她用刚强有力的话语,表达对钱锺书爱的回应。


她总是在为他考虑,万事以钱锺书为先。


杨绛在《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一文中说:


“(我)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生不改:我一生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锺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奇迹很乐成……”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过上了寡居生活。


昔日的寻求者之一费孝通产生了重续前缘的想法,被杨绛拒绝了。


唐代墨客元稹的《离思》中有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杨绛说:“我信赖这个天下,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拘束一生,就注定要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内心,生生世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概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大概遇到很多优美的人,但只要用心好好与一人相爱,今生已是富足。



读懂生活:
不大概像你想象的那么好
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在长篇小说《一生》中,讲了雅娜的故事。


少女时期的雅娜满心向往的是像神话传说般纯洁永恒的爱情,当遇到高大英俊、稳重沉静的德·拉马尔子爵于连后,雅娜自以为找到了抱负中的完善爱人,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


但结婚之后,现实却一次又一次使她的希望幻灭。


莫泊桑在书中写道:


“生活不大概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大概脆弱得一句话就泪如泉涌;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夫妻俩一起生活一辈子,不只靠爱情维系。


豪情事后,是柴米油盐,是同度困厄,是相伴无常,是共守平淡。





婚后,杨绛与钱锺书远赴英国留学。


异国他乡,为了让钱锺书安心学业,杨绛独自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承担发迹庭事件。


读书、学习、照顾孩子、摒挡家务,日子从最初的鸡飞蛋打,到后来的游刃有余。


回国后,杨绛一样亲力亲为打理家中事件。


有一次,遇到煤厂有煤沫子卖,杨绛买了300斤返来,用这些煤沫子掺上煤灰自制成煤球,做完了才感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为了节流煤球,杨绛把煤炉膛用泥重新改造,把腰身改得细细的。煤球用完的时候,就用木头取暖和。瘦弱的杨绛还学会用斧头劈柴,粗粗的木头,杨绛也能有本领地劈开。


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困顿噜苏,虽事小,但如长流水,最是消磨人。


但杨绛哪怕是千难万险,也甘之如饴,生活再困难也不再觉得难。


1966年,杨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厄运。


她被安排负责扫厕所,别人都觉得打扫厕所是个苦差事,杨绛却没有一点夷由地投入工作中。


她天天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她把这里当成书房,干完活儿就躲在里边看书。


生活遭逢厄运,放弃很容易,活着才最难。积极面临厄运,可以大概对峙乐观地活下去才是强者。


1969年,钱锺书被下放到河南省罗山县五七干校,当时他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


次年,杨绛起程去五七干校,被分到菜园。


杨绛问钱锺书:


“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锺书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对杨绛和钱锺书这对学者伉俪来说,要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写作,哪怕是住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小窝棚,也不觉着凄苦。


张爱玲曾说:“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


现实纷扰,很多感情都是云云分崩离析。但对于钱锺书和杨绛而言,平凡的生活不会觉得难挨,因为彼此深爱。


爱,让这个天下变得优美,也让告别的时刻变得痛彻心扉。


1997年3月3日,女儿钱瑗走了。


1998年12月19日, 钱锺书离世。


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打击,送别至亲,杨绛坚强地生活着,一如往昔。


铁凝追念说:


“从‘我们仨’的失散到末了相聚,杨绛老师独自一人又明澄勇敢、神清气定地走过近20年。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也是一个爱的奇迹。”


经受了困厄,亲历了无常,才会读懂生活,爱惜平淡日子的幸福。



读懂自己的内心:
天下是自己的
与他人毫无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特莱斯有句名言: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王季玉老师要在上海开振华女校,让杨绛资助。杨绛少时在振华念书,多得季玉老师照顾,只好答应,没想到结果却是让她做校长。


推脱不了,杨绛走立刻任,把学校管理得绘声绘色,内心却从未放弃自己的文学梦。


看着学校步入正轨,杨绛便辞去校长职务,专注自己的路。


在清华为师,她被尊为“老师”,知足恬淡、潜心学问、励志修身。


清华请她做专职教授,但她只乐意当一名兼职的“散工”。因为云云,她便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做更多自己喜好的事情。





她忠于自己的内心,名利、荣誉如浮云,终究会散。她淡泊心志,不为名利所累。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得到了西班牙官方的承认,西班牙当局决定给她颁发大奖,由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出头邀请杨绛出访。杨绛反复婉言谢绝。


《钱锺书手稿集》出书,杨绛将她与钱锺书该年上半年所得的72万元稿费和之后出书作品得到的报酬都募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为那些寒门子弟可以好好读书提供经济上的资助。


《杨绛文集》出书,邀她讲座,她拒绝,她说:


我只是一滴净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再多的诱惑,依然安心行我路,不为名与利。


她深居简出,不露人前,对于媒体的采访请求,多数都是拒绝的。


在百岁生日到临之际,杨绛担当了一次书面访谈,由《文报告·笔会》的主编周毅执笔,对她进行了专访。


杨绛的百岁感言,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


“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沿,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晰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腌臜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哲学家周国平曾言: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盘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名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人们经常想寻得内心的平和,实在它一直都在,无须寻觅。


当你从为欲望而终日劳役繁忙中静下来时,读懂自己、忠于内心,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正如杨绛说:


“我们曾云云渴望命运的波涛,到末了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我们曾云云期盼外界的承认,到末了才知道,天下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中国社科院老院长陈奎元曾这样评价杨绛:


“杨绛老师最令人钦佩的是,无论期间幻化、人间浮沉,她永久知道自己是谁。”


认识自己,读懂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累,葆有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才气有所成事,得其美满。



写在末了


读光阴的大书,读懂爱、读懂生活、读懂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且行且要为之的修养。


不绝提拔这一自我修养,我们定会幸福一生。


末了,把杨绛老师这段话送给你:


“一个人总在仰望和倾慕着别人的幸福,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倾慕着。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不要站在旁边倾慕他人的幸福,实在幸福一直都在你身边。


“只要你还有生命,还有能创造奇迹的双手,你就没有理由当过客、做旁观者,更没有理由抱怨生活。


“你寻找到幸福了吗?”



作者:丁玥读书。教师,作家,有声演播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女性向上生活美学践习者,对生活多1℃热爱的斜杠姐姐。本文首发公众号:读者读书会。《读者》杂志官方阅读互换平台,在这里,看见天下,读懂生活。本文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接洽删除。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