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一个原子的旅行:让孩子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科学,探寻生命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虎没有冲    时间: 2023-3-10 11:19
标题: 一个原子的旅行:让孩子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科学,探寻生命的意义
文|凝妈悟语
我们希望孩子读一些科普书籍,能对这个世界有个清楚的认知,能变得知识广博,埋下“聪明”的种子。
也希望孩子读一些艺术类书籍,能有一些浪漫的情怀,有一定的审美本领,提高生存的品格。

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类书,那就是能把科学、艺术结合起来的书籍。
我之前就是这样,认为科学、艺术是对立的,科学高深莫测,艺术竹苞松茂,不可能有交集。
所以,当我看到福楼拜说“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相逢”,尼采说“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科学,用生命的眼光去看待艺术”,是无法理解的。
直到看了一本书叫做《一个原子的旅行》,才明白,原来,科学和艺术可以完善融合,而且是云云深邃广博、是云云妙趣横生、是云云浪漫治愈、是云云发人深省。

《一个原子的旅行》,作者是美国艺术家约翰·巴尼特,灵感来自意大利化学家普里莫·莱维的著作《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碳”的故事。
带孩子看《一个原子的旅行》,追踪碳原子的一生,会让他看到一幅关于宇宙汗青和地球生命的壮丽画卷,在碳原子的史诗中,感叹生命的古迹。

用科学的眼光审阅碳原子138亿年的旅程

138亿年前,宇宙诞生。又过了5亿年,宇宙膨胀后冷却,形成第一批元素氢和氦。当巨量元素形成的某一颗恒星即将死去时,3个氦原子核聚变形成一个碳原子。
含有碳原子的宇宙尘埃随风飘散,和其他原子聚合在一起,在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留存了一段时间。之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一次次撞击后深深嵌入地球的地幔中。
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溶解于富含铁的海洋中。二氧化碳分子潜入海底,和氢结合形成类细胞布局。漂浮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被颗石藻利用,引入钙中,结合成碳酸钙,在各种作用下积累成颗石,在海平面降落时显暴露来,成为石灰岩。
石灰石被高温煅烧后,碳原子的化学键被粉碎,形成气态二氧化碳。游隼吸入二氧化碳,没有吸收又倾轧。碳原子得以在气流的作用下,随处旅行。

二氧化碳到场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葡萄成熟后,经过加工,变成甘甜的葡萄酒,成为人的能量之源。人在缓解疲劳的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碳原子继承环球旅行。
多年后,碳原子来到了黎巴嫩卜舍里的雪松上,帮忙构建长分子链,在针叶中形成纤维素。黎巴嫩飞蛾的幼虫以雪松针叶嫩芽为食,飞蛾成熟产卵后死去。微生物分解飞蛾遗体,碳原子又开始滋养仙客来幼苗。
当仙客来开花以后,工蜂采食花蜜,花蜜中含有碳原子。蜜蜂将花蜜转化为蜂蜜,蜂蜜成为人们的食品,碳原子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向上进入大脑神经元,改变神经功能、服务意识、引导思想,构思故事,写出笔墨。
这就是碳原子的真实旅程,如果只有这一条科学线索,不免有些枯燥,如果再辅以艺术的眼光,仔细推敲笔墨和图画的魅力,一切将变得差别。

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科学,探寻生命的意义

书中的笔墨并不是刻板的科普语言,而带有故事性和文学性,吸引着你一次次阅读。
把碳原子拟人化,把它在时空之间的转移看作一次漫长的旅行,这自己就是艺术。再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一环扣一环,直至和生命、生存关联。
碳原子闪亮登场,随宇宙星风漫无目标地飘散,偶尔的机遇迁移到地球。先以液态情势存在于海洋中,开始繁衍、开始存在于石灰岩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到场葡萄叶的光合作用,变成给人带来能量的葡萄糖。人又通过呼吸把它开释到氛围中,经过雪松、飞蛾、仙客来、蜂蜜的多次传递,又来到人的身材。

劳伦斯·克劳斯说,你身材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差别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变,我们都是星辰。
碳原子不但作用于我们的身材,也会以一种具体的情势悄无声气地存在于我们身边。肉眼可见的有手里的铅笔,笔芯由石墨做成,而石墨的成分就是碳原子。当我们写下一段笔墨,画上一个句号,或者用橡皮擦去碎屑的时候,就是在和碳原子密切打仗。
碳原子就是这样,永远不会消失,它将随着生命的延续而不停远程跋涉,兜兜转转之后,又以差别的情势回到我们中间。从太古走来,却时候不离我们左右,秘密而又浪漫。
我们的身材、周围的一切,都因为碳原子,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你用饭的时候,当你写字的时候,有来自138亿年前的碳原子的陪伴,一定会觉得是很治愈的事变,生存也变得更故意义。

独特的黑白图画将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

我们都是视觉动物,更喜欢彩色图画,但是作者并没有迎合我们的需求,而是用黑白图画表达对碳原子的敬畏。
仔细欣赏也确实很出彩,有种穿越太古的厚重感,更符合碳原子自己的特性,深邃中闪灼着光芒。
黑色背景上,白色的光束、星星点点的颗粒,就是黑夜中的宇宙星辰,显得格外夺目。
堆积的颗石,就像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颗颗放大数倍后的微生物细胞,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层层叠叠的石灰岩,极其有年代感,就那么刚强地耸立着,像极了屹立不倒的巨人。

冒着浓烟的烟囱,不须要过多笔墨的渲染,我们就仿佛看到浓浓的二氧化碳正喷薄而出,开始新一轮的旅程。
碳原子越过的高山、戈壁、城市、极地冰层,用大幅图画来表现,有种空灵的感觉,给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
葡萄叶子、酒杯、血管、惊马、雪松、巢穴、花朵、蜜蜂、神经元,精致而又立体,非常生动,就像是珍藏许久的老照片,弥足珍贵。

写在最后: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感觉很酷,拿得手里的时候就感觉是一本很有内涵的书,读起来才感觉非常深奥。连续看了4遍,做了笔记,才慢慢梳理出碳原子的旅行路线,感受到更深条理的意义。的确就像宣传的那样,是一本科学书,很治愈,很浪漫,值得孩子们反复阅读,仔细推敲。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履历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