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曾仕强说人性的缺点
[打印本页]
作者:
赫本本风
时间:
2022-12-17 05:08
标题:
曾仕强说人性的缺点
本书是一本教你读懂民气人性的大书。 人性的弱其实就是人性的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履历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轻易选择精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弱,但弱不等于缺,如何让弱变成优,是我们要积极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精确的熟悉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第一章 大家都逃不开的人性缺点
人性的第一个缺点是求生存。
出于求生存的目标,起首怕死,然后贪生,结果形成顾自己。
人性的第二个缺点是自私。
因为自私,既贪利又贪名,最后归结为贪图享受。
人性的第三个缺点是求快乐。
追求快乐的人找刺激,爱争取,要征占自己喜好的东西。
人性具有的这三个缺点,凡人都逃不掉。
缺点不一定是缺点,有时间缺点还可能变成优点。事在人为,一切靠自己运作。
人类有思想就会有缺点
人性的缺点,是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而且没有改变的。
只要人有思想,就会触及这些缺点。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应这些缺点,反而令人担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于它们不能运动的缘故,只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必要的养分。植物的缺点相称单纯,就是不能运动,缺乏变动生存环境的能力。
动物求生存,具有运动的本能,可以变动生存的环境,却必须完全顺应外界的种种变化,并没有能力来加以改造。动物的缺点在于不能创造,只能够适者生存。
人类就不是如许,我们能够运动,可以选择生存的环境。同时具有创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们的必要。然而,人类的缺点在于具有选择的能力,却缺乏判断的素养;有创造的能力,却往往走错了方向,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愈来愈对人类的生存倒霉。
无家可归的人、穷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行刺者、抢劫者,根本上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烟草、毒品、酒类、枪支、性病、癌症、高血压、艾滋病、家庭暴力、精神失常、性陵犯,等等,又何尝不是人类求生存的选择、改造方向错误所带来的后遗症?
任何一个期间,人类都会为了求生存制造出许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改造。结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叨教:这毕竟代表人类文化的进步还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工业、商业、社会各方面,我们自认为愈来愈进步,而整个人类却愈来愈不安、告急,而且孤立无援,这是什么缘故原由?
人性缺点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来,从没有消失过。我们应该怎样妥为因应,岂不是兹事体大?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具有思想。因为有思想,人类把地球改造成了本日的样子,创造出许多事物。也因为有思想,人类将宇宙破坏资源日的样子,种下了许多危急。
起首看矿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类想尽办法,把它们探勘、挖掘、采集、冶炼,然后充实使用,制造出种种物品大概开发出许多用途。一方面物尽其用,使它们的功能得以好好发挥;一方面则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甚至濒临耗尽用完的厄运。矿物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种种变化、合成、用途,显然来自人类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热带植物生长在天气酷热的地区,寒带植物繁衍于严寒的地带,温带、高山和沼泽,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粉饰其间。人类爱动头脑,发现移植、育种等方法,把热带植物移到寒带、沼泽植物弄到室内,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瘦的变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才是“原住民”?人类的思想,已经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坏了。
再看动物,原来也是划地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区,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类把狂野的动物训练成温驯的动物,将野生的动物饲养为家畜。不光改变了动物的生存地区,从高山移到平地、从深海移到陆上,而且改变了动物的食品和习性,运用改良品种的技术,将动物搞得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至于人类自己,情况也大致雷同。太古时期,地球只是一大块地皮的时间,由于科技不发达,自然的关山隔绝产生很大的作用。黄、白、黑各色人种分别在差别的地区,各自创造自己的生存花样,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
这种相安无事的情况到底被人类自己破坏了。动物,顾名思义,是会动的。既然会走动,而地球上纵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动物走来走去,难免会逾越原来的生存地区。越界的结果,如果能够顺应,等于扩大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继承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顺应,就会退回原地大概死亡,等于自然的力量限定了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人类就不是云云,凭着思想,不光要探险,对陌生地区很有兴趣,而且要顺应新环境,不让环境的变化将自己难倒。在科技尚未发达的时间,人类善用自己的两条腿,已经东奔西跑,相称不安分了。路是人走出来的,越高山、渡大川,总是能走出一条路来。
大自然看到人类不安分,恐怕人类会弄乱自然秩序。为了掩护自然,大地开始分裂,盼望以茫茫大海来隔绝人类的随处流窜。然而人类用思想发明白飞机和汽船,可以飞越高山跨越大海,征服高山,能够乘风破浪,征服海洋。人们一方面积极向外发展,随处展示自己的花样,说是宣扬文化;一方面又热衷于长他人威风,吹捧自己在别处的所见所闻,把别人的花样带返来,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大自然的力量徐徐丧失对人类的束缚作用时,故意人开始实验“以毒攻毒”的计谋,企图以人类的思想来束缚人类,因此提出若干意识形态,以规范自己的同道,形成堡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抗已经证明人类冲破了血统、语言、宗教、生存风俗的限定,不再能够用单纯的血统、语言、宗教或生存风俗来证明彼此的差别,只好接纳意识形态的标准,把世界勉强一分为二。
人类的思想,当然不是意识形态所能够限定的。资讯爆炸,又通过各种科技化媒体深入每个家庭。资讯交换结束了意识形态的抗争,也使人类再一次面对茫茫的出息不知如之奈何。
意识形态好比上作文课时老师的命题,既然老师出了这么一个标题,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了某种标准,只要只管符合这个标准,不要文不对题,及格应该是相称有把握的。意识形态被打垮之后,老师在黑板(白板)上面,写下两个大字:无题。学生就既摸不清标准,也弄不清楚怎样写才气切合无题。
市场上产品的标准如果由厂商制定,顾客只能共同厂商的意识形态,称为“生产导向”,如许对厂商非常有利。现在顾客不肯意共同厂商,要自己制定产品标准,叫作“市场导向”,这对厂商非常倒霉。因为厂商难下决心,而顾客需求不一,难以捉摸。
意识形态对同道的要求非常明确,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意识形态排除界限之后,谁是同道,谁又是敌人,险些难以分辨。
人类为什么会弄成本日这个样子?因为我们的思想过分集中在人性的缺点上面。
生物求生存,只是徐徐缓慢地演化,在顺应中求变化。人类求生存,由于思想发达,要求快速进步,等于在变化中求顺应。
植物怕死,却大胆地面对死亡而毫不逃避。动物怕死,于是尽力逃避死亡,但在挣扎无效、逃脱不掉的时间,也会悲伤地面对死亡。人类怕死,凭着思想设计出许多花样。光是清晨起床以后可以从事的运动,就包括深呼吸、柔软操、太极拳、按摩穴道、慢跑、快走、爬山,等等,种类繁多难以枚举。至于拜鬼求神,更是动植物不可思议的事变。
因为怕死,人类企图将责任推给别人,设法出卖朋友以嫁祸他人。因为怕死,人类研究各种药物延伸命命。
中国人怕死,于是经常服用补药。美国人怕死,于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民具有合法拥有枪支的权利。结果呢?中国人可能死于药物中毒,而美国人则会在一瞬间成为枪下的冤魂。鄙谚有云:愈怕死的人愈快死。是否云云?
动植物贪生,但它们要求得相称有限。人类贪生,却开发出许多难以实现的欲望。比方盼望长生不老,盼望返老还童。不幸遭遇死亡,又企求保存躯体以待复生,能够继承原来的生命。自己的五脏六腑出现问题,就设法移植别人的器官,而且不盼望产生排挤的不良现象。甚至通过巫术,折减他人的寿命来延伸自己的生命。动植物只是求生,人类却是贪生。
生存的条件,说起来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是一般人总是先想到物质而后才想起精神,甚至为了物质可以委屈自己,即使精神受伤害也认为是一种应该的忍耐。同样依靠物质以维持生命,动物可能也会储蓄,却远不如人类那么贪得无厌。有东西吃还要求其精致鲜味,吃饱了还要求保持源源不停,唯恐无以为继。人类的贪心,资助媒体大幅发展,以致媒体反过来操纵人类的空间。就动植物而言,媒体再锋利,对它们也是无能为力,无计可施。
植物顾自己,只知道自己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取自己所必要的水分。动物顾自己之外,有时会照顾幼小的后代,比植物好像进步一些。人类顾自己,懂得戴上假面具,假公济私还不敷,还要以私害公。原先人类还知道顾自己必须顾家庭,现在愈来愈弃家庭于不顾,仅仅顾自己。
动植物顾自己并没有发展到自私的田地。人类自私的体现,令人类自己也觉得非常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利令智昏,为了贪利、争利,人类演变到子可以弑父、兄可以杀弟,最好的朋友也会翻脸不认人。媒体发达之后,将各种想象得到的贪财争利的本领,都描述得清楚仔细,令人觉得从媒体上得到学问好像非常困难,而从媒体学习一些不良本领、不正当行为,却似乎非常轻易。
为了贪名,人类更是无所不消其极,将礼、义、廉、耻的相关事宜都置之不顾。为了夺取学业结果的排名,从小就知道补习,向老师讨情、送礼,讨好老师,考试作弊甚至恶意诽谤比自己结果好的同学。为了夺取运动结果排名,从四五岁开始就整天训练。加入比赛时,服用药物以增强体力,以致威胁利诱比赛对手,使其放水称臣,这些都是贪名的体现。
求生存:活着才是硬道理
大家畏死
有一位老先生,家财万贯,事业非常乐成。完婚四十多年的老伴既贤惠又善于教育后代。家庭美满幸福,是大家称羡的人士。
他原本也相称得意,认为自己事事顺遂,大有不虚今生的满意感。但是,七十华诞的前夕,正当家人热烈讨论如何庆祝的时刻,他却满腹哀愁,显得非常悲伤,令人非常不解。老伴关起门来单独问他,到底是什么事变让他云云烦恼。
老先生面对相伴多年的老伴,说出他的心声:“小时间父亲找过一位算命先生给我批流年,批我到七十二岁便寿终正寝。当时年事小,觉得七十二岁已经长得不得了。一方面很得意,觉得自己可以活那么长久;一方面着实是很不在意,因为还不明白寿命是什么东西。长大后一直忙于工作,把批流年这回事忘得一干二净。前几天找个文件,竟然把这本流年簿翻出来了,突然发现本年我已经七十岁,只剩下两年的时间,怎么能不伤悲哀愁?”
老伴无论怎么规劝,老先生都想不开。他认为自己固然事业有成,毕竟还必要继承奋斗。后代各有工作,也仍旧必要给予辅助。老伴尚在,自己怎么能先走?一大堆理由,都证明剩下两年的时间着实太短,不能了结自己这么多尚未完成的心愿,因此愈想愈觉得悲伤,忍不住痛哭起来。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很轻易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人性的第一个缺点是求生存。
这位老先生存到七十岁,原本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不料他却想起自己余年不多,反而因为求生存而产生悲伤的感觉。
求生存原本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必要。人类的生存和文化险些都因生存而产生,和求生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能说这是人性的缺点呢?
追念石器期间时,人类的均匀寿命只有十五岁。当时间生齿稀疏,人的寿命又不长,为了保持人类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求生存自然成为人类积极的第一目标。
十五年的时间,简直一转眼就已往。云云短暂的生命,能做些什么呢?个人求生存,并不能保持人类的生生不息;个人的存在,也无法维持人类的绵延不绝。因此传宗接代,便成为人类求生存的庞大使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生齿不多、寿命不长的期间,生存成为众人一致器重的大事。俗话说“添丁发财”,也是添丁摆在发财前面的,可见一斑。
既然无后那么告急,在尚未完成这件大事之前,人类最畏惧的应该是死亡。求生存的第一特性,便是怕死,尤其畏惧在无后之前死掉。
竭力延伸生命
期间徐徐进步,环境和医疗保健的改善使得人类的寿命不停延伸。现在的男性活到知天命,女性活过耳顺之年,已属轻而易举。发达国家99%的新生儿可以庆祝周岁,98%的儿童可以活过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人类怕死的心理犹存,贪生的欲望又大幅度增强。自秦始皇以来,便积极追求长生不老。活得长久的人,还要盼望活得更久,最好永久不死。全世界的人,都追求长生,甚至永生。有的祈求宗教掩护,有的寄盼望于仙丹的功效,现在另有人借助科学的力量。
贪生是人类求生存的第二特性。人类一方面怕死,一方面贪生,所以做了许多事变,变出许多花样来延伸命命。使得人类在传宗接代的动物本能之外,又发展出其他动物瞠乎其后的文化,使人类的生存更加多彩多姿。爱迪生如果只活到十五岁,那么不可能有那么多发明;爱因斯坦倘使不是活得那么长久,怎么想得出相对论?孔子活不到七十多岁,就无法体验自由自在却能够中规中矩的生存兴趣;姜太公若是活不到那么大把年事,遇不到周文王,一生的理想便无法发挥。古今中外的文明创造,无不得力于人类寿命的延伸。
然而,人能不能长寿,不完全靠自己,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索马里的幼童病死、饿死,责任并不在天真天真的小孩;美国儿童健康生动,也不是出自美国孩童的积极。
饮食、运动、卫生风俗以及规律的生存可能决定人的寿命,也不是非常准确的说法。饮食方面,日本人偏爱低脂,瑞士人偏好多油,而两国人的均匀寿命却大抵雷同。运动方面,美国人的运动量大多低于非洲人,而现代人的运动量也比不上石器期间的人的运动量。卫生风俗方面,有不抽烟、不喝酒的人长寿的,也有抽烟、喝酒的人也活得很久的;有非常注意卫生却不幸早逝的人,也有周遭环境非常不卫生而相称长寿的人。至于生存规律,同样被证实不能够一概而论。
求人不如求自己
人的一生,不外是在证明自己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命。如果根本懒得去证明,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那样的命呢?不积极去证明,始终无法了解原形。
如许说来,自己积极也好,看天命也好,用积极来证明天命也好,总归是自己的事变。求人无益,不如回头求自己。既然云云,怕死、贪生都由于求人不如求己,而归结在顾自己上面,形成人类求生存的第三个特性。
考究一套明哲保身的道理,先把自己保住,再怕死、贪生,这是人类求生存的不二法门。
人类为了求生存,发展出三个特性,如图l:
图1 求生存的三个特性
请你问一问自己:
我怕死吗?
我贪生吗?
我顾自己吗?
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用不着不美意思。人多少都有如许的倾向。怕死,固然有畏惧亲人死亡,担心老板去世,气愤好人早死,甚至担心首脑老死、将领阵亡,但是,最恐惧的莫过于自己的濒临死亡。贪生,固然有祈求亲人长寿,好人长寿,老板健康,首脑万寿无疆,而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寿比南山。一切以自己为中央,顾自己顾到有己忘他,终于变成可怕的自私。
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性的第二个缺点是自私。
如果生命没有限度,大限能够排除,人类就不必怕死。若是死亡的时间,觉得非常快乐,丝毫没有痛苦,大家对死亡便不至于那么畏惧。
倘使人类得以永久生存,人类也就不必贪生。究竟上人必有一死,有生就有死,可以说没有谁能够破例。我们所不能确定的,只是什么时间会死。固然知道早晚肯定会死亡,却仍旧衷心盼望能够活得更长久一些。
贪生怕死,是基于生命有限的究竟。贪生,是因为盼望把有限的生命延伸,而且多多益善;怕死,是因为唯恐有限的生命缩短,而且觉得愈短愈可惜。若是生命无限,人类就不必贪生怕死,甚至可能会找死,唯恐求死无门。
顾自己,同样是基于生命有限的究竟。
因为时间有限,原本想在顾自己之后,再推己及人,扩大到其他人。但是,时间转瞬而逝,来不及顾及其他人了,只好顾自己而不顾别人。其实也并非存心只顾自己,只是时间不容许罢了。
因为物质有限,原本盼望自己享用之后,再由亲及疏,一路扩大出去,让其他人也能够享用。不料自己享用之后,发现物质已经耗尽,无法再提供给别人,不得已只能顾自己。非不顾他人也,着实是不能顾他人也。
因为精神也有限,固然它看起来比时间和物质更具有弹性,可以同时分享给更多人,但毕竟也属于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无限资源。唱一首歌能够供许多人欣赏,但是听的人如果这次听不到,以后另有没有机遇听到,则谁也不敢担保。于是在能夺取的时间便不放弃,优先顾自己,难道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顾自己固然无可厚非,但一旦顾得过分,逾越了应有的限度,便成为自私,由此就变成了人性的第二个缺点。
盼望得到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
自私的第一个特性是贪利。贪生怕死,都必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气够实现。而这些物质,好像都是金钱所能买到的,于是,人们就认为只要有钱便能够满意贪生怕死的欲求。但因为金钱难求,每人所拥有的都相称有限,于是让人更增强了贪图金钱、想要财物的动机。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多少人见财起贪念,只为了人无横财不富,便不顾一切,甚至舍身相求。
金钱、财物,再扩大下去,一切有利于个人的东西,无不盼望得到,而且盼望得到的愈多愈好,这种行为统称为贪利,这是自私的第一个显著特性。
赢利之后,唯恐保持不住,担心长处不再持续增加。保持不住长处,万一在必要时没有长处,岂非等于白忙一场?长处不再持续增加,金钱可能会贬值,财物可能会失窃,房屋可能会坍毁,物质也可能被破坏,那拥有的长处还不是等于没有?
凡间的事很希奇,能吃的时间没有钱购买;有钱购买的时间,似乎又什么东西都不能吃了;有钱的时间,衣服穿不旧、鞋子磨不破;没钱的时间,衣服不光陈旧而且破坏,鞋子不光磨破了底,鞋面也起了裂缝。
贫贱夫妻百事哀,使人增加贪利的决心。因为关系再好的夫妻都经不起贫贱的考验;生存在贫贱的日子里,再乐观的人也高兴不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增强了贪利的信心,贪了还想贪,并非因为贪得无厌,而是担心自己使用的时间不敷用,必须多贮藏财物以防万一。
盼望得到众人羡慕的名气
冷静想一想,立刻就会发现光贪利是不敷的,不安全,而且不保险。有利,如果没有名来共同,好像神气不起来;商人再有钱,见了官便觉得矮了一大截,因为不如做官的人前后都有人簇拥,显得非常威风。有利,若是缺乏名来掩护,好像长处随时可能被人打劫;商人再有钱,也要巴结当官的,生怕当官的人改变政策,自己会丧失财帛。何况因名得利,看起来比纯粹求利要方便得多。
后来,人更加好名。考状元很难,于是觉得用钱捐个“理事长”之类的虚职也算有名堂。在学术界想要出名不轻易,就费钱买名牌衣服穿,还是也算是一种有名。于是造成大家自我膨胀,满街都是大师、名嘴、专家、权威、国际名流、酒廊名花,人们贪名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贪名是自私的第二个特性。
电影明星要争排名,争的是自己的名字必须挂头牌,放在别人的前面。
学生考试争名次,每个学生都盼望自荚媚课都是第一名。
有些人有了一点小发明,立刻就要申请专利;写过一些文章,立即去登记著作权,生怕自己的名被别人冒用、盗用。
电视节目上介绍某位歌星,一定要说是芳华偶像、大众情人,而主持人也为了博得观众的回应,说自己是什么超级著名主持人。这些都是贪名的体现,觉得有了名气之后社会地位也会相应提拔,说出去也更轻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这些名都是虚的,并不能永久传播下来。许多所谓的著名影星、歌星会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第一名的人也会被后来者赶上或凌驾。
盼望享受别人没有的特权
贪名、贪利,原本是为了生存的必要,结果后来变本加厉,变成要满意个人的享受,非奢侈、华丽,誓不罢休。享受于是成为自私的第三个特性。
有利,要利于己而倒霉于人,已经是自私的行为。后来,发展到利于己还不满意,进而要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当然更加自私。一切向钱看,有了钱之后只想到自己还不是自私吗?
有名,想要自己的名越来越往上升而别人的名越来越向下沉,这也属于自私的体现。自己的名气大了之后,觉得如许还不敷,还要炫耀个人的高贵和享受特权,那就更加自私。
自私的三个特性,如图2:
图2 自私的三个特性
你可以问一问自己:
我贪利吗?
我贪名吗?
我贪图个人享受吗?
你会发现,如果你回答不是,好像有些违心。倘使回答是,似乎又觉得有点不美意思。
求快乐:快意人生大家向往
享受的主要诉求在于求取快乐。起初是因享受而觉得快乐,后来却徐徐变成为了寻求快乐而享受。于是,求快乐就成为人性的第三个缺点。
人有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人总是趋向于只管求喜乐,尽力避免怒和哀。喜和乐经常是互相陪同出现的,又往往以乐为代表。
“人活着,只要快乐就好!”
“不管人家怎么讲,自己快乐,管它那么多做什么!”
这些话好像是至理名言一样影响着人们。
快乐在那里?要向那里去求?最根本的快乐是感官的快乐,要从个人感官需求的满意去寻求快乐。
追求感官刺激得到快乐
求快乐的第一个特性是刺激,从刺激感官来得到快乐。
在饮食上求新求变,旨在满意口和胃的刺激。山珍海味的营养未必赛过粗茶淡饭,但是却能够带来差别的感官刺激。
在娱乐方面极尽声色之娱,主要为满意耳朵、眼睛的刺激。五光十色,变化无穷还不敷,还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停增强,而且盼望刺激每时每刻都有,最好不离身。
在运动方面,原本以健身为主,徐徐变成以高度刺激为先。练拳觉得不外瘾,还要互相击打才觉得够刺激。
觉得笔墨读起来很沉闷,就加一些插图;又觉得图画缺乏动感,于是改用电视;画面动起来了之后还觉得不敷,还要加上彩色,而且配以音乐。一步一步,都是在通过刺激寻求快乐。
争取得来的果实格外甜美
求快乐的第二个特性是争取,通过竞争、夺取来求取快乐。
得到快乐的资源有限,引起众人以多逐少,形成争取。比方山珍海味得来不易,于是以价制量,只让少数付得起钱的人享受;第一名只有一个,想得到这种快乐,就必须参与竞争。
争取不一定快乐,然而人们却为了快乐而争取。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鼓励自己,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来警示自己,更拿“竞争才气进步”来掩饰自己的争取行为。
人们认为争取所得的果实是甜美的,可以带来无比的快乐,因而奋不顾身,尽力以赴。
争取的果实固然甜美,却往往是难以长期拥有的。本年勇夺冠军,明年可能败北;这一次考第一名,下一次可能考第十名;本日吃得到山珍海味,明天也可能只是粗茶淡饭。
胜利的果实不能长期拥有,所带来的快乐也就无法长期。得到冠军时大家称羡,快乐得很;败北时无人理睬,非常丧气。考第一名时受到大家歌颂,非常快乐;考第十名时听到大家的冷言冷语,觉得难以蒙受。山珍海味吃在口中,乐在心中;一旦买不到吃不成,就难过之极。
占据美好事物得到极大快乐
一阵子快乐,一阵子不快乐,仍旧是不快乐。因为快乐的时光好像很轻易已往,而不快乐的时间一日如三秋,非常难挨。
于是人们就鼓起了征占的动机。能占据的,就想办法长期占据;不能占据的,也要设法征收,强行占为己有。这种征占的行为,成为求快乐的第三个特性。
瞥见好的东西,只是欣赏就能产生快乐。但是,唯恐好的东西不久就会消失或被转移到别处,不得不进一步占为己有,以便长期欣赏,以带来更长时间的快乐。
求快乐的三个特性,如图3:
图3 求快乐的三个特性
叨教问自己:
我寻求、追逐感官刺激吗?
我参与争取以获取快乐的果实了吗?
我设法把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吗?
这三点多多少少都有,对吗?
如许,人性的三个缺点如图4:
图4 人性的三个缺点
把它们产生的过程和各自的特性列在一起,如图5:
图5 人性三个缺点的特性
一切都为了求生存,不料却产生不让别人生存的后果,最后也顾不了自己的生存,甚至产生为了快乐不吝捐躯生命的怪异后果,这是不是人性的缺点?
求生存原本是一件好事,怎么会变成人性的缺点呢?难道人类不应该求生存吗?
人类求生存是正当的,也是精确的动机。求生存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演变成人性的缺点,是人的问题。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