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低层次父母,喜好不停“讲原理”,而高层次家庭,会做这5件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樱姿    时间: 2022-11-19 15:13
标题: 低层次父母,喜好不停“讲原理”,而高层次家庭,会做这5件事

在我们的社群中,有一位妈妈问:“给孩子讲原理,他不听怎么办?


这一问,有不少妈妈们回复:凶一顿,大概揍一顿,孩子就听话了。


孩子为何会把你的话当耳边风?跟他一遍遍讲原理,他为何不听呢?


是孩子耳朵出了问题吗?显然不是。





不少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跟孩子讲原理,他不听,甚至抵触,我们该举行引导?



不听,孩子有他的原理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原理,为安在孩子眼前不管用?


因为孩子自然有他的原理。


我们在“讲原理”的时候,身材语言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我们成人在跟孩子讲原理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语言,来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愿。


然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本身的想法。


6岁前,跟孩子讲大原理,显然不是最好的教诲方式。





1、6岁前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


生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本身的角度出发看天下。


从2岁开始,孩子会迎来自我意识敏感期。


自我意识的焦点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幼小的婴儿却是很成问题的。


“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渐渐发展起来的。


许多家长会发现,本来乖巧的小宝宝,到了2岁、3岁,就像变了一个人,什么都要说“不”。


从2岁开始,孩子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坚持本身的做法、习惯或规则,任性、固执;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敏感等。





这个年事段,孩子只能从本身的观点看天下,难以认识到他人的观点。


也就是说,6岁前的孩子,无论你怎么跟他讲原理,他就是听不进去,自然也就对你的“大原理”毫无反应。




2、6岁后,孩子开始有本身的想法。


如果说6岁前的孩子,很难跟他讲原理,那么6岁后的孩子,渐渐脱离了“自我中心”,应该好讲原理了吧?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6岁后,跟他讲原理的时候,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进入6、7岁左右,会遇到一个儿童叛逆期。


这个年事段,孩子自尊意识更强,到处想挑战各种规则;


尤其对父母的干涉、吼叫,会举行顶嘴,以示抗议。





你有你的原理,孩子有他的想法,而且,他还不喜好被你的原理打败。


刚开始你的原理或许还管用,孩子能听进去一点。


但逐步的,你会发现,随着你不停的重复讲着原理,孩子就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再好的教诲,
都抵不上一个厉害的妈


教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立性的过程。


再好的原理,被父母不停翻来覆去地灌输给孩子,也会酿成一种语言“暴力”。


在孩子眼里,大多时候他们更信任“眼见为实”,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说多少句大原理,都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让孩子在切身材验中,明确原理。


就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好比,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一位泰国妈妈的做法,令人敬佩。


她接纳的策略是通过一场捡垃圾的生存体验,让孩子懂得生存的不易,珍惜上学的时机。


这位妈妈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


你可以选择不上学,但是必须去工作,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


于是妈妈把小男孩带到街上,要求他去收集塑料品和易拉罐,按照市场代价跟爸爸妈妈换取生存费。


一天下来小男孩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苦,厥后妈妈问孩子是想上学还是工作,孩子说想上学。





整个过程,这位泰国妈妈没讲一句原理,却让孩子打心底明确了原理。


因为,教诲从来不是一个讲原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感同身受”的大原理,孩子根本不会通过“听”来明确,只有通过切身的体会,孩子才会明确。


因此,作为家长别再想着用“讲原理”替代一切。


与其太多说教,不如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高层次父母,会做这5件事


你大概会说:“作为父母,岂非就不跟孩子讲原理,不教他做人的准则了吗?”


你想让孩子走上什么样的路,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


而不是只会灌输“大原理”,还总是指责孩子没出息。





高层次的父母,都懂得在养育孩子时坚持做好这5件事:
1、接纳和共情,赛过说教。




生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共情”的前提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论孩子是出于什么目的,大概什么因素而表现出淘气、哭闹大概发脾气;


作为父母,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感情。


正面管教首创人简·尼尔森,曾经给父母提出了一条发起: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哀求一个拥抱来试一试。


我必要一个拥抱”,如果孩子拒绝,那么就说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可以说“等你预备好了再来找我”。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情,让他把脾气发完。


当孩子感受到本身的感情被允许、被接纳的时候,实在他的肝火已经减少了一半。
2、谛听孩子的“心里话”。


许多家长都曾经遇到如许的情况: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么大哭耍赖,要么默默暗自堕泪,不说也不闹。


作为父母,不怕孩子哭闹,就怕他一声不吭,挤压本身的感情。


想要孩子说出本身的感受,家长可以如许做:
听一听,孩子有什么想法,给予关注的眼神、肯定的目光、不时的颔首、蹲下表示和孩子划一,认真的听完孩子的每一句话。
想一想,孩子感情发作的时候,不要发急去灭火。感情伴随着每一个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要学会如何行止置惩罚本身的感情。
聊一聊,通过对话让孩子发泄出本身的感情,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而康健地疏导本身的感情,调整本身的感情。





3、稳固本身的感情。


一个暖和有爱的父母,会给孩子一个轻松欢乐的家庭氛围;


如许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一定是阳光的、自大的、快乐的。


反之,一个感情失控的父母,会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恒久以往,孩子会越发焦急、敏感、自卑,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4、多鼓励和表彰孩子。


人人都不爱被指责和挑错,但人人都爱被表彰和鼓励。


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认,歌颂和鼓励。





著名生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


鼓励表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孩子几乎所有不当行为的缘故原由,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得当的鼓励表彰。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


好比,当孩子第一次收拾整理本身的玩具,妈妈要给予得当的表彰:
“宝宝好棒!会本身整理玩具,比妈妈收拾的还好!”


孩子受到表彰,当玩具再乱时,就会想到妈妈的暗示,主动去收拾玩具。
5、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本身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孩子对这个天下的认知,三观的创建,都直接来源于对父母的模拟。





言传身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想让孩子懂原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原理,行为符合原理,如许孩子才气明确原理。


这就是教诲的原理!


*逐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