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碗面加鸡蛋
时间:
2022-11-16 10:47
标题: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羲和号”结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制图:蔡华伟
乐成在轨运行10个月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能试验卫星“羲和号”的科学探测和卫星技能结果本日正式公布。从“羲和号”上“看”太阳,观测到了什么?这些科学探测结果,对于人类认识太阳有哪些新贡献?后续太阳探测运动,还将如何开展?
相当于给太阳低层大气做CT扫描
“羲和号”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作为首位太阳专属“拍照师”,“羲和号”的发射,意味着我国实现太阳空间探测“零的突破”。
“在科学探测方面,‘羲和号’发射后乐成实现了两个首次,即国际首次得到空间太阳Hα(氢阿尔法)波段光谱扫描成像以及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 I(中性硅原子)谱线和Fe I(中性铁原子)谱线的精细布局。”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介绍。
“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丁明德告诉记者,Hα谱线是太阳运动在太阳低层大气中相应最强的谱线。对这条谱线开展探测,就可以同时得到光球层和色球层的运动信息,大大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发作物理机制的认知。
“以前对于Hα谱线的探测只能在地球上举行,受到大气干扰,探测数据经常不连续不稳定。”赵坚介绍,“羲和号”的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通过光谱扫描成像,分辨率达到了0.0024纳米,比地面滤光器的分辨率进步了约10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每张光谱扫描图像实际上都包罗了300多张照片,分别对应了光球层和色球层不同高度处的太阳图像,因此相当于给太阳低层大气做CT扫描。而每一张“CT图”上,又反映了日面上近1600万个点的信息。
除了太阳Hα谱线,“羲和号”还同时得到了Si I谱线和Fe I谱线。尤其是Si I谱线,以往在地面观测时被地球大气的水分子谱线掩饰,“羲和号”在空间直接观测到了Si I完备的谱线轮廓,这是国际上的第一次。通过三条谱线的研究,团结“羲和号”得到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的多普勒速度图,可以反演计算出太阳大气的温度、密度、速度,从而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太阳的大气布局,了解太阳发作运动的触发缘故起因和流传过程,更好地开展空间天气预报,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专家表示,“羲和号”卫星在轨开展的相干试验,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举行Hα谱线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了2项太阳探测国际科学结果,显著进步了我国在太阳物理范畴的国际影响力。
非打仗式磁浮卫星平台让照相更准、更稳
“羲和号”在新型卫星技能试验方面也实现了多个首次,如国际首次实现了主从协同非打仗“双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能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实现了国际首台太阳空间Hα成像光谱仪在轨应用;实现了国际首台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轨验证等。
“羲和号”卫星体系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科技委常委陈建新表示,要在相距太阳1.5亿公里远的地球附近对太阳“明察秋毫”,就对相机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羲和号”卫星在国际首次接纳基于“动静隔离、主从协同”理念的非打仗式磁浮卫星平台,就像给相机装上了高精尖的“云台”,让相机对得准、拍得稳。
“在太空中,卫星载荷哪怕一次微小振动,都会让成像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陈建新介绍,“双超”卫星平台接纳磁浮控制技能,将平台与载荷的物理打仗彻底隔绝,确保载荷成像不受平台扰动的影响,将我国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水平提升了1至2个数量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别的,“羲和号”还在轨验证了舱间无线能源传输、激光通信、无线通信等多项卫星平台新技能。
赵坚表示,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地观测、空间科学探测等各类航天使命对高性能卫星平台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尤其亟须发展具有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指标的卫星平台。“‘羲和号’高性能技能卫星平台在轨试验,是世界上首次将磁浮技能在航天器上举行工程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空间观测技能水平。”
据介绍,未来“双超”平台技能将在高分辨率遥感、太阳立体探测、系生手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使命中得到推广应用,推动我国空间技能的超过式发展。
观测到近百个太阳发作运动,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
目前,“羲和号”每天都在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科学观测,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发作运动,相干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赵坚介绍,我国在太阳观测范畴发表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之前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外卫星数据。“羲和号”发射乐成后,国家航天局牵头建立了卫星数据科学委员会,订定了数据政策,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共享卫星探测数据,力争产生更多的原创性科学结果,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中国贡献。目前,“羲和号”的科学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
“太阳发作产生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中尤以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这些太阳运动干扰通信和导航、威胁航天员的健康,甚至破坏航天器,对太阳运动的观测和研究不但具有紧张的科学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赵坚表示,太阳运动周期约11年,当前正处于第二十五个太阳运动周期,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运动十分须要。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发射了70多颗太阳观测卫星,聚焦于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研究。未来5年,国外至少将发射5颗太阳探测卫星。
据介绍,本年我国还将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全日面矢量磁场开展观测,为预报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存的空间灾难性天气提供支持。
别的,我国正在论证后续太阳探测发展计划,科学家们希望按照在黄道面内多视角探测、大倾角太阳极区探测和太阳抵近观测“三步走”实验,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进一步了解太阳的构造,确定太阳运动的三维布局,把握机理和运动规律,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气。(记者 冯华)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31日12版)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