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标题:
卖芫荽(散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中一日地上三年
时间:
2022-10-9 07:09
标题:
卖芫荽(散文)
卖芫荽
□王海飞
母亲的菜地里长着一小垄芫荽,茂盛繁密绿油油的。母亲喜欢摘一些做凉拌,撒点香花生米,几滴香油,放上糖醋,扑鼻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偶尔摘几棵放在烧好的小杂鱼锅里,既解腥又入味。
春日和暖,草长莺飞,许是吃腻了,芫荽静静地生长在田角许久无人问津。一日母亲拿着铁锹站在芫荽地边,见我跟过来就对我说:这些芫荽不想要了,想翻到地下重新种豆角,要么我割下来你拿去卖,钱归你,去不去?我略作思量,行。那一年我十二岁。
母亲装了结结实实的一篮子芫荽,农村人就是实诚,不撒水,满满的一篮子芫荽挎在臂弯倒也不沉。我步行挎着篮子穿过田埂,走过大渠,翻过盐河大桥,歇了几遍才来到东街菜场。当时没有代步工具,出门几乎都是靠脚力。我到菜场时已过了买菜的高峰期。当时的菜场是沿着马路两边依次摆放的,管理职员胳膊上戴着红袖章,按顺序收着2分、5分的管理费,见我刚到也就没吱声。
城里人一般都认农家种的菜,一是不打水,二是分量足,不像小贩那样斤斤计较。
我站在那里看向来往的行人,盼望有人在我的菜摊前驻足,这时过来一位大爷问我芫荽咋卖,我微笑答:一毛钱一斤 ,大爷说来五分的,当时没有方便袋,我称好用根稻草绳捆住放在他的篮子里,内心乐滋滋的。
我把芫荽放在篮子的边缘,绿油油的菜叶总能吸引人的视线,2分的3分的,陆陆续续间隙不停。芫荽不是主要食材,买的人要的量也不多,主要是配菜调色。
这时过来一个大叔喊:小姑娘给我称五毛钱,饭店用的。我精神一振。这可是大户啊,我连忙向旁边的菜农借一个蛇皮袋子,把芫荽放在袋子里称好,还多放了一把,大叔高兴地提走了。接着又来了一个大户称了六毛钱的。看着所剩无几的菜篮,内心轻松甜蜜。许是借蛇皮袋的缘故,我和旁边的菜农拉呱起来。她问我是那里的,多大了,上没上学等等。
有一位老奶奶笑眯眯地说:小姑娘,能不能给两根芫荽给我烧鱼啊,太少犯不着买,我笑笑:自己拿,都是自家种的,老奶奶倒也不客气,顺手在篮子里抓了一把。旁边的菜农直翻白眼:这种人不要睬,专门占人便宜。
时过中午,路上偶有三两人经过,只是匆匆购些主要食材,篮子里仅剩一把芫荽再无人问津,这时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数一数,一篮芫荽也卖了一块六毛八分呢。我把一把芫荽送给旁边的菜农就向家走去。
北京东路面朝北开一家大华饭店,听爷爷说是回民开的,内里的油大头特好吃,外酥内嫩,从前爷爷带我来吃过几回。油条五分一根,油大头六分一根。油大头比油条好吃。
我走进饭店,有服务员迎过来问:小姑娘吃什么,我说一碗阳春面,两根油大头。
服务员笑笑:稍等马上就好。我跟着服务员走进里间交了票:一碗阳春面两毛四分钱。
饭店里人许多,厨师下面的下面,调汤的调汤,我看见大厨在一排的碗里依次放上猪油、味精、酱油、高汤,然后放入面条,撒上蒜花,滴上麻油,顿时香飘四溢。
靠大华饭店旁边是大华剃头店,内里有几个姐姐穿着白大褂往返穿梭着,见我向里张望,一位姐姐笑盈盈地过来,小妹妹是剪头吗,姐姐的笑脸太招引人了,我不由地走了进去。姐姐热情地招呼,小妹妹剪还是烫啊,我问:我这脸型剪好看还是烫好看。姐姐忙说:烫好看,时尚。我懵懂地跟着姐姐上了楼,因为时尚好看,那些化学水不再刺鼻,热毛巾也不以为蒸脸。摸探索索,时近傍晚才搞定。看着镜中卷亮的发型我高兴地付了八毛钱。
回抵家,我把剩下的几毛钱给妈妈,妈妈没要,还夸我发型做得好看,只有姐姐笑我:好看是好看,就像大笆斗。
卖芫荽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上街做生意,有胆怯,有劳绩,有喜悦,至今难忘。
感谢您关注“安澜文学”!“安澜文学”旨在“遍及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爱好写作的朋友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现有关注者万余人。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等量齐观,择优任命。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导类评论等原创作品,接待赐稿。请勿一稿多投。在别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过的文章,平台不能再发,也请不要再投!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快意!
欢迎光临 天盟传媒 - 一个会员自行传媒的平台,人人都是传媒者! (https://tianmg.com/m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