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今天,在大部分西方平凡人的眼中,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封闭,专制的负面形象。之前我的看的一个视频,是美国的个人电动汽车媒体频道EbikeSchool 来中国参观了8家工厂,并介绍了在中国这些工厂的见闻,
在2024年的今天,在大部分西方平凡人的眼中,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封闭,专制的负面形象。 之前我的看的一个视频,是美国的个人电动汽车媒体频道EbikeSchool 来中国参观了8家工厂,并介绍了在中国这些工厂的见闻,实在只是寻常的行业信息记载,结果这个视频7月14日在油管播出后到今天有高达168万多次的播放和四千多条的批评。 实在在我看来,这只是较为寻常的一次中国工厂访问,先后去了五征电动三轮车,雅迪安徽基地,安乃达公司(做电动车电机和驱动控制体系),摩兽出行(有MC10越野电动摩托车),溧水电子研究所(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等,还去了美国公司Ride1up在中国的工厂,中间就是坐高铁旅行,以及到宾馆,以及餐厅吃饭的画面。 但是我今天倒主要不是说这个,我觉得偶然候也不要怪西方媒体每天黑我们,我们本身国内的网上实在也一样流传着各种有些自我贬低的说法, 比如说中国近代500年对科技的贡献为零的说法,我就在网上看到过多次,我还看到有人问,列举一个中国对天下的科技贡献? 如果说明末到清末期间这大约三百年间,中国对天下科技几乎没啥贡献,我大体还算认同。 但进入20世纪告别封建社会之后,中国的科技本领明显在回升,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屠呦呦因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不说了, 1:比如探测中微子的方法,就是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在1941年的论文中首先发表的,其时登载在美国的《物理批评》上,后来美国科学家按照他的方法举行了实验而且成功的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个范畴也出了好几个诺贝尔奖,王淦昌其时是没有实验条件,比力痛惜。 王淦昌还在1959年天下历史上初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是天下最早发现的两个负超子(另一个是1962年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央发现的反克赛负超子)之一。 2:沙眼病毒,就是我国科学家汤飞凡在1955年在全天下初次分离出来发现的。沙眼是人类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 3:在1965年中国在全天下初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其时引起了轰动,杨振宁在1972年返国时就提出申请诺贝尔奖,不过其时特别时期,说诺贝尔奖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拒绝了杨的提议。 文革后再次申请,由于申报人数过多不符合条件,后又举行了申请人数调整,最终也未能获奖。 4:再比如人类威力最大的武器--氢弹,就两种构型,中国独立研发了此中的于敏构型。 5:人类基因组筹划 不管从哪个维度看,人类基因组测定都是历史级的巨大科技突破, 中国是全球搞人类DNA基因组测定筹划的六个国家之一,人类有1%的基因组是中国测定的 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紧张的生物学信息。该中央于1999年9月1日代表中国正式加入该筹划,负担了1 %人类基因组(约三千万个碱基)的测序使命。 6:可控核聚变 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天下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束缚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2017年的101秒天下纪录,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紧张意义。 不但如此,人类多国互助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个加入方),中国也是紧张贡献国,负担了ITER装置近10%的采购包,该项目还在建造中。 在可控核聚变范畴,如果以后中国会率先实现,这将是人类百年以致千年维度的最巨大成绩。 7:断肢再植技能 人类初次短肢再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在1963年冬完成的,至今中国的断手再植技能依然在全球领先。 他工作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现在每年实行1000余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断肢再植中央。 8:人类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中国2015年发射的人类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除了暗物质粒子外,该卫星还探测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探测宇宙线,从前都是在地面,不少数据向全球公开。 类似的尚有人类首颗量子通讯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 9:人类发电效率最高的火电站 人类历史上发电效率最高的火电厂也是中国搞出来的, 10:人类历史上初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13年3月15日《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宣布由薛其坤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团布局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初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意味着量子霍尔效应物理范畴一个期待已久的紧张征象已经被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 这是天下基础研究范畴的一项紧张科学发现,获得了2018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杨振宁评价这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 11: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组在2012 年在猛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取得巨大成果:发现对应于q13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确实存在,并准确测得其振荡幅度。 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2012 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称“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标准模子之外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是粒子物理的未来,大亚湾的实验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范畴腾飞的时刻”。 12: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2023年12月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 该核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连合清华大学、中核团体共同建立,于2012年12月开工,2021年12月初次并网发电,此次是在稳固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贸易运行。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能先进堆型,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本领的情况下,不接纳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 13: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这是近代数学的三大难题之一,当年欧拉就未能证实,陈景润对该难题的研究推动了一大步。 当然又有人说了,你列举的这些应用技能居多,要基础自然科学才算, 那暗物质探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模式,可控核聚变,人类基因组测定,探测中微子的理论,铁基高温超导,量子通讯等,不都是基础自然科学么, 实际上以最近一二十年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你找不出任何一个范畴没有中国科学家在研究贡献,不但不是为零,而且还是主要贡献国。 2023年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这三种全球自然科学顶刊上的全球论文总共有5907篇,此中中国论文为395篇,天下排名从2022年的第4位,升至第2位,仅次于美国,这些都是对天下0-1基础科学的贡献,我要是把这些中国顶尖论文对人类基础科学范畴的贡献一一列出来,那可就太多了。 当然了,如果觉得中国的各种应用科技突破和工程科技,都不算人类对科技的贡献(比如中国在天下上首个在舰船上实现中压直流综合电力体系的国家,比如中国建造了全人类煤耗最低的火电站); 然后中国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发现负超子,测定1%的人类基因,推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发现沙眼病毒之类基础科学突破都不算0-1,,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只有那些物理学底层的基本定律才算是贡献, 比如相对论,万有引力,力学三大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那确实可以说中国人对当代科技贡献为零。 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那也可以说日本贡献为零,因为这些物理学基本定律也没有日本人发现的, 同样的也可以说美国对基础科学定律的贡献也没啥贡献, 因为基础科学首先崛起于欧洲,近代物理学基本定律主要是欧洲发现的,等美国基础科学赶上来已经是二战时期及以后了。 我把中学教科书为主的物理学基本定律列出来, 我们可以把一样寻常人听过的以为是物理基本定律, 1:力学三大定律的牛顿是英国人 2: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是英国人 3:能量守恒定律:迈尔(德国)、焦耳(英国)、亥姆霍兹(德国) 4:杨振宁称之为妙不可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是英国人 5: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相对论也是他在欧洲完成的。 6:热力学第零定律 拉尔夫·福勒(英国人)于1939年正式提出 7:热力学第肯定律,同样是迈尔(德国)和焦耳(英国)提出的。 8:热力学第二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初次明确提出的。另一个著名表述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提出的,称为开尔文表述。 9:热力学第三定律:由德国科学家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 提出 10:质量守恒定律:由法国著名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提出 11:电荷守恒定律:由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 12:动量守恒定律:由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笛卡儿提出 13:库仑定律:由法国科学家库仑提出 1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是英国人 15:欧姆定律:德国人欧姆提出 16:胡克定律(就是弹簧的力):英国人胡克提出 17:机械能守恒定律:也是欧洲科学家渐渐提出的,焦耳、迈尔和亥姆霍兹(德国)等都是欧洲人。 18:量子力学20世纪初的主要奠基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尼尔斯·玻尔(丹麦)、沃纳·海森堡(德国)、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路易·德布罗意(法国)、马克斯·玻恩(德国)、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获得诺贝尔奖后才移居的美国)、保罗·狄拉克(英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康普顿(美国)等。 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都是欧洲人提出,核心人物也是欧洲科学家, 康普顿倒是美国人,他主要是贡献了康普顿效应,但在量子力学中的职位并非核心,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听过康普顿效应。实际上康普顿是1935年从前仅有的两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康普顿效应是他的中国门生吴有训(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他引导下做实验验证的,这也是吴有训一生中最主要的科学成绩。 这么多物理学基本定律,基本是欧洲人贡献,美国人贡献的基础物理定律,一个中门生听过的主要就是一个电荷守恒定律。 日本人是一个也没有。 不只是物理学,大家有爱好也可以查一下化学的基础公式,单元之类,同样是欧洲科学家贡献,比如摩尔就是英国人,拉瓦锡是法国人,门捷列夫是俄国人。 有人说了,中国的科技的发展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 那同样的,美国人,日本人也都是在欧洲人发现的基础科学定律上进一步发展,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说后来者就对科技发展没有贡献。 像人类基因组就有1%是中国初次测定的,这不是对基础科学的贡献吗,难道说只有最先发现了基因才是0-1,后面统统对基因的不断探索都是1-N的复制吗? 我之前写过两篇关于美国科技崛起的文章,都是美国人写的书的读后感: 读76年前的《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从美国科技爆发产生的一些感想 美国的科技是怎么成为天下第一的--读《美国创新简史》有感 我这里再摘抄下: 诺贝尔奖是1901年初次颁发的,诺贝尔科学类最紧张的三个奖项: 1:美国人在1914年才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到1932年才又获得第二个,是来自GE公司的欧文.朗缪尔,他曾到欧洲学习,是哥廷根大学的博士。 2:在1901-1932年,美国只获得了两个诺贝尔医学奖项,而这两个获奖者都是在欧洲出生和担当教诲的。 3:1930年之前美国人只获得过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罗伯特.密立根,发生在1923年;第二个是1927年的阿瑟.康普顿,第三个是卡尔.安德森,他到1936年才获奖。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荷兰就有四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个数字比美国还多。 到1930年,全球共颁发了9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此中只有4个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2个物理奖,1个化学奖,1个医学奖),由于1930年代德国纳粹的大规模迫害,不少欧洲顶尖科学家到了美国,因此在三十年代美国获得了10个诺贝尔科学奖项,占到了28%,美国基础科学开始腾飞。 而到了四十年代,美国有了飞跃的进步,获得了30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中的14个,占比达到了新高,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的获奖总数从未低于49%,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达到了72%的顶峰,获得了60个颁奖总数中的43个。 相比欧洲在基础科学定律上的成绩,美国人的成绩更多在应用科技层,比如汽船,飞机,核武器之类。 中国科技也会是同样的路径,现在2023年三大顶刊论文数量中国排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就是个例子。 在我看来,科技发展是接力棒,如果说当代科技欧洲是第一棒,美国是第二棒,俄国日本都只是陪跑,那第三棒的主跑就该到中国了,每一棒的主跑都要不断的突破才能让人类科技不断向前。 实际上,未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将会在人类历史上首先突破,我本身列几个我很关注的,先说两个远期的, 1:可控核聚变 固然这个还早,但我有很大信心是中国最先突破,这将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最巨大的科技突破。 2:农业工厂 现在由于科技没有突破,中国400多万平方公里不得不划出18亿亩(120万平方公里)红线种地,但是未来如果植物生产实现工厂化,就不须要这些土地了,农作物也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理论上农作物的产量将由工业产能决定,在之前,我已经找过一些国内植物工厂的进展,有爱好的可以看看。 巨头的使命--从一张中国舆图说起 再说两个相对近期的(未来一二十年), 1:人类首个月球地面基地 中科院公布的“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 并在2050年前后,载人从月球基地飞向更远的行星,具备载人登火星本领。 这个是高度确定的,中国载人登月未来几年(2030年之前)就能实现,之后就是建立月球基地,中国现在进展很顺利,当然美国人也在搞载人登月,我们看谁先完成。 这个月的11月16日破晓2时32分,我国空间站上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收到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去的团队制作的模仿“月壤砖”。 “月壤砖”是由丁烈云院士团队通太过析我国嫦娥号从月球带回的真实月壤成分,并模仿配成后烧结而成,密度与平凡砖块相当,但抗压强度是平凡红砖、混凝土砖的三倍以上,相当于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能遭受1吨多的重量。 “上太空,就是为了搞清晰‘月壤砖’能不能胜任月球造房子的使命。”丁烈云院士在《月球基地原位建造科学技能挑战》为题的报告中表现,空间站外情况与月球情况在高真空、大变温、强辐射等方面比力相似。 2:时速1000公里列车(最高可达4000公里) 这不是科幻,2017年8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贸易航空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团体发布“高速飞行列车”工程,宣布该团体已经开始该项现在期研发工作。 学术期刊《铁道标准计划》2023 年 12 月刊 登载了一篇题为《超高速管道磁浮体系示范线比选评价体系研究》的论文。里面已经提到了六条1000公里时速示范线的综合评价,此中上海到杭州评价得分第一位。 2024年5月,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里面,明确提到广州往深圳香港,往上海,往北京方向都要预留1条磁悬浮线路。 总之自信一点,多锻炼身体让本身活久一点,以后亲眼见证激动民气的中国科技突破时刻到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期待。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