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陡老街 看明清民居黎明11月17日,星期日。初冬时节的又一个丽日晴空。儿子提议赴博山八陡转转。于是,就有了这次说走就走的短途近郊之行。出淄川城驶向东南,行经洪山、龙泉、西河镇,然后西行数公里到达博山八陡
八陡老街 看明清民居 黎明 11月17日,星期日。初冬时节的又一个丽日晴空。儿子提议赴博山八陡转转。于是,就有了这次说走就走的短途近郊之行。 出淄川城驶向东南,行经洪山、龙泉、西河镇,然后西行数公里到达博山八陡镇。 八陡,久負盛名。我曾多次到过这里,自是并不陌生。此地处于鲁中腹地,环邑皆山,林木茂密。因驻地有八个大陡坡而得名。八陡地区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瓷、琉璃业便应运而生。汗青上,八陡一度商贾云集,经贸发达,成为博山最繁华的镇域之一。至清末 民初,更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央,延续至今。 八陡老街,位于镇驻地东顶村之一隅。据当地人介绍,自2018年起,东顶村党总支、村委会对八陡老街开启修缮,历经四载,围绕千年文化、地区民风、传统美食三大板块,构建起集古墟落掩护、墟落旅游、传统特色饮食于一体的品牌产业,真实地再现了八陡老街的汗青风貌。 大概是,老街作为一处旅游景区“出炉”未久、尚未被世人认知的原因吧,街巷内外游客稀疏、门庭岑寂,绝无我最近去过的明水古城那般列队、拥堵征象。 八陡之“陡”名不虚传。虽为街巷,却也是七高八低,参差错落。进门出户,常常要借助于台阶上上下下。老伴体力不支,便须由儿、媳搀扶,方能勉强跟随;我对古墟落、老建筑情有独钟,观赏、照相欢欣鼓舞,便时常走在前头。 进入老街后,参观的第一个院落是陈汝瀛故居。门外墙壁牌匾上有文字介绍:陈汝瀛字玉峰(1890一1955),曾任民国时期山东省查察院查察长。日伪时期,陈汝瀛返乡,曾经出任过八陡镇伪镇长,与日寇应付周旋抗捐抗税,遭到日寇迫害。掩护和营救过中共地下党员和其他爱国人士,解放时被民主政府掩护。 故居内陈设依旧制摆放。古老的桌、椅、床、櫃等质地讲求、做工精细;墙壁上的几幅字画色泽泛黄,古色古香,其山水花鳥人物却依然宛在目前,一看便知皆出自名家之手。 故居对过是一面高坡。拾阶而上,左拐,又一处阔大的古老院落。大门上端书有“阵万箱故居”五个大字。陈万箱,生于清道光八年,卒于光绪十二年(1828一1886)。他自幼遵照耕读传家的祖训,攻读诗书。其子陈云庆、陈云瑞也谨遵父教苦读,父子三人先后成为太门生。自陈万箱的孙辈开始从政、进入官场。长孙陈汝珍为清代州同官(州官副职)。19世纪后叶,随着洋务活动的鼓起,陈万箱及其子孙开始走实业救国、兴家求富之路。先后创办煤井、糕点作坊、粮食加工厂、红炉作坊、砖窑等等。一批老字号、手工作坊的创建,影响带动了东顶以致整个八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从这里走出去的、曾经名扬泰半个中国的“八陡镰刀”、鲁中地区家喻户晓的“八陡陈家猪胰子”等,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陈万箱故居位于老街高坡之上,规模弘大。其大门颇具特色,堪称风雅。青砖青瓦,脊梢隆起,脊上砖雕,凤穿牡丹,线条简便流畅。瓦楞间几茎枯草,根根直立。两盏大红灯笼高高升起,悬挂在大门两側。门外边树立着一块白底红字的长方木牌,上书“东顶村民风博物馆”。进入故居,青砖铺地,“福”字迎门。仍旧是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几进院落,巨细不一,却是相互连接,院院相通。 院内拐角埋伏处有地窖。约半间屋巨细。平时用以贮藏菜蔬、酒类及其它杂物,战乱时可以藏人以避兵燹。又建有地炉,是当地民居常见的冬季取暖和设施。陈家的地炉,火道纵横,蜿蜒曲折,迂回串通整个室内地面,最后通于室外烟简口。可以想见,在寒冷的冬季,室外滴水成冰,室内却温暖如春。忽生遐思:而今的地暖,是否源于古时的地炉?如若成立,则地炉当是当代高层建筑地暖的鼻祖了。 参观了几处王侯将相、书香人家、工商士绅的故居之外,还欣赏了几家小门小户、一样平常群众的民居。虽然院小屋少,也依然多是四合的规制,高低错落地分布于街巷各处。 中午,在老街陈家大院就餐。见缝插针,趁便与老板交谈了片刻。他说道:陈家大院最初由陈元华于清光绪年间制作。陈元华在当地申明赫赫,是八陡地区出来的最高官员,曾任江苏巡抚,是掌控一省的封疆大吏。因为他长期任政江苏,大院的设计、制作明显带有江南建筑风格,有别于八陡同时期其它民居。细细观察,这位老板所言不虚。尤其是外貌装饰迥异于之前看过的几家故居。陈家大院由门楼、正院和侧院构成,一门两户。进入大门是灰砖雕花照壁,二户门分左右,左侧正院,右为侧院。正院宽广,是由正房带左右耳房、东西厢房、倒座房构成的标准四合院;侧院狭小,是为家里孩子设立的私塾学房。 十分珍贵,大院的“房屋顶檩纪年文字”保留至今。文曰:“皇清光绪二十五年龄次乙亥三月初七 谷旦 主人候补分县陈元华暨男登标登第创建”。该房屋为三七灰土夯实,大青石糯米浆调石灰沙子砌筑地基,整条条石过门石,窗台石。青砖砌垛,窑塈砌墙,四梁八柱做房架,木椽上覆黄板、万年土,挑檐、瓦梢、出厦,鱼鳞瓦覆顶。此中黄板窑墍为烧制陶瓷地区特有的建筑材料,黄板窑墍的利用是八陡地方建筑特色之一。 陈家大院现在改建成为八陡老街最大的一家饭店,饭店名称为“八陡老街传统美食体验中央”。其菜谱分为特色、凉菜、炒菜、炸菜、汤菜、鱼类、甜食、面食八大类近九十道菜品。我们在“玖号 永兴堂”就座,点了豆腐箱、乾隆芋头、爆炒腰花、清蒸海鲈鱼及番茄牛腩等四菜一汤。细品慢咽,色香味俱全,地地道道的博山风味。 午餐后继承游览,为赶时间,明显加快了速度。八陡老街以明清故居、老街、老胡同等建筑群为主;还保留了唐宋以来的煤炭、陶瓷、铁业生产的工业文明及其文物遗迹;以及发源于老街的泰昇公面食作坊、谐顺老酸醋等古商号,八陡肉丸、抽屉火烧、粘糖葫芦等小吃。 游兴未尽。手扶雕栏,登上汇雁楼顶层阳台,老街及周边风景尽收眼底。远山在望、林木郁郁苍苍;楼宇高耸、伫立在老街的身后;通往博城的公路上门庭若市,一眼望不到止境。俯视老街,那一栋栋古老的房屋,那一面面斑驳的墙壁,那一座座香火缭绕的古刹,那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胡同,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那一株株盘根错节的古树,洗浴着斜阳清风,相互观望着,拥抱着,融合着,静静私语着,仿佛在娓娓诉说着这条千大哥街的悠悠光阴。我也在观望着,思索着,回想着,感慨着,万般情愫在胸臆翻滾涌动。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我心目中,建筑更是一个都会、乃至一个国家的缩影;是一段汗青、乃至一个时代的回声。 夕阳西下的时分了,我与家人告别了八陡老街,踏上返程的路途。回首遥望,晚霞的辉光正照耀着老街,照耀着渐行渐远的古镇、古城。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