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要做一件事,那就一直做下去。”作者:许晔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好像大家都熟悉路生梅。她是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半个多世纪前,她离开故乡北京,前往佳县人民医院任职,以后一直扎根陕
“决定了要做一件事, 那就一直做下去。” 作者:许晔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好像大家都熟悉路生梅。 她是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半个多世纪前,她离开故乡北京,前往佳县人民医院任职,以后一直扎根陕北,推广新法接生、创办佳县第一个独立儿科,大幅低落本地婴儿殒命率。 当环球人物记者沿路探询她的住址时,不论是餐馆服务员,照旧路边环卫工,都会热情地指路:“往那边走,她家就在医院旁边的那条巷子里!” 巷子止境的窑洞就是路生梅的家。大门旁的灰墙上,有个醒目标赤色“福”字。小院中央摆着几个花盆和泡沫箱,里面种着小番茄、小米椒等。“这阵子太忙了,养得不好,有些藤蔓蔫巴了。”路生梅说。 自9月13日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谓以来,路生梅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和环球人物记者见面前,她在榆林市连续两天到场了5场宣讲活动。 为了不让记者久等,活动一竣事,她就坐1个半小时车赶回佳县。云云精密的行程,比年轻人都有点吃不消,更何况已经80岁的路生梅。 记者到达她家时,透过玻璃窗看到她正扶着有旧疾的腰,徐徐从炕上起家。尽管表情疲惫,嗓子也有些哑,但她依旧打起精力,笑眯眯地对记者说:“你们从北京过来,等了我两天,总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 伴着窗外的夜雨,路生梅讲起一个北京姑娘怎样落户陕北县城,并在此扎根奉献半世纪的故事。 爱哭的北京姑娘 有一件“人生囧事”,路生梅至今难忘。 从前,佳县人民医院的住院部没有卫生间,大家只能用楼下拐弯处的一间旱厕。那天,她正准备下楼上厕所,效果来了一个高烧惊厥的孩子。 “环境可急了,我必须先把这孩子处理一下。等弄好了,我就赶紧往厕所那边跑,但已经憋不住了,半路上就尿裤子了……” 路生梅从没想过,这样难为情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944年,她出生于北京后海西沿的一座四合院里。因院中的梅花正好盛开,家人给她起名“路盛梅”。但她小时候总学不会写“盛”字,终极改名“路生梅”。 从小,她就以为“医生穿白大褂很潇洒”,空想成为一名医生。1963年,她如愿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都城医科大学)。该校本是北京市招生、北京市分配的,但等她毕业时分配方案变了。她被分配到陕西佳县县医院。 路生梅此前从没听说过佳县,想象不出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临行前,家人给她备好了被褥和衣服,她自己准备的除了书就是课堂条记。 1968年底,她踏上离京的火车。上车前,她对来送行的哥哥和表妹说“谁也不能哭”,效果火车开动时,他们都忍不住哭了。她当时没想到,日后还有很多流泪的时刻。 初到佳县,路生梅很不顺应。彼时,佳县吃水、用水得靠驴从黄河拉,可即便是污浊不堪的黄河水,一人一天也只能分到一瓢;洗澡成了一件难事,跳蚤、虱子让人防不胜防;和北京的一日三餐不同,本地风俗每天只吃两顿饭…… “好在我耐饥饿的本领还可以。”如今回忆起来,她是笑着说的。但当年身处艰苦环境中时,她总哭,“用水困难的时候哭,出诊走累的时候哭,摔跤了也哭”。 佳县的医疗条件和北京更是没法比。 “医院就是那么几排窑洞,门诊只有一个化验室、一台显微镜,只能查血通例、尿通例、大便通例。”有时路生梅即便知道治疗方法,也难以实验救治。看到病人的痛苦,她想:“咱们国家怎么还有这么苦的地方啊?” 咬牙坚持时,路生梅总会记起毕业时班主任的一句话:“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哪怕你生存在石头缝里,也要记住天职。” 徐徐地,这份“天职”之外又多了很多诚挚的感情。 她记得,在来佳县的路上,她熟悉了第一个佳县人,对方知道她来佳县当医生后,一起照顾她,兜里的钱只够买一个饼,却岑寂掰了半个给她吃。 她也记得,她顶着大雪走10里山路下乡给患儿看病,摔了40多跤。临走时,孩子母亲拿出一双自己做的鞋送给她,老实致谢:“你穿上它,少摔几跤。” “当时佳县穷,但这里的人特别敦朴实在,没有花言巧语,给你拿一根葱、一个萝卜,那都是至心实意的。”路生梅乐意为这些人留下。 1969年,在给党支部写的思想汇报中,她许下答应:“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没人想到,路生梅说到做到了。退休后,她依然服从佳县。很多人小时候被父母带着找她看病,长大后又带着孩子甚至孙子找她看病。 ·佳县很多人曾带着孩子去路生梅家中看病。 学会吃亏 佳县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魏雄美记得,前两年她和路生梅一起下乡义诊,早上8点出发,筹划中午12点竣事。效果到时间了,路生梅坚持再多等一会,担心有些老人举措不方便来晚了。 饿着肚子等到下战书快1点,果然又来了两个人看病。路生梅高兴地说:“幸好咱们等了,否则这两人来了就没法看病了。” “她内心装的都是别人,总考虑别人年事大了,没想过自己也快80岁了。”魏雄美还能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之前,路生梅因腰伤只能卧床休养。但只要电话一响,她照旧会接。魏雄美劝她:“你都起不来了,不能不接电话吗?”路生梅不乐意——她的电话是患者的“健康热线”,万一人家打过来真有急事呢? 路生梅在很多采访中说过,自己的性格深受丈夫高正胜的影响。“过去,我实在是有点清高的那种小姑娘,想的是‘我不占你的便宜,你也别想占我的便宜’。但我爱人不一样,他是甘心自己吃亏帮别人、帮完还不张扬的那种人。” 高正胜出生于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卫校毕业后,在佳县县医院当护士。“当年,我奶奶告诉我,找对象,不要只看这个男人对我怎么样,还要看这个男人对别人、对工作怎么样。”路生梅记着这句话,发现高正胜就是谁人“对的人”。 有一年冬天,一名村民被石头砸到腿。高正胜骑着摩托车送外科医生去现场出诊,回程时摔倒在河滩上,腿摔断了。回到医院后,同事都急着给他做手术,但听说有个患心脏病的产妇即将分娩,他坚持让医生先把手术室给产妇用。 说不清变革是在哪一刻发生的,路生梅也开始以为帮助别人时“可以自己吃点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为人民长处付出生命。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她写下请战书:“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偕行们。” 最亏欠自己孩子 在佳县的半个多世纪里,路生梅经历过生与死的检验,此中一次是生孩子。 1971年,她怀孕了。医院不允许职工在宿舍里坐月子,而高正胜和她都不是佳县本地人,没别的住处。 “租房子对我们来说也很困难。虽说我一个月工资47块钱,我爱人一个月挣28.5块钱,但在佳县,我们柴要买、煤要买,水也要买——还不肯定买得到。再租个房子,我们负担不起。” 思来想去,路生梅决定回高正胜故乡生孩子。“我爱人的一个同学是绥德的妇产科医生,技术也挺好的,我们原来联系好了她来给我接生,偏偏不巧,我赶在正月初五生,人家回故乡过年了。” 好不容易自己把孩子生出来,路生梅坐起来准备给孩子剪脐带,刚一起家就昏倒了。高正胜匆忙给她注射了5管葡萄糖。 “意识即将清醒时,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山洞里,黑漆漆的。我往山洞外边走,越走越亮,突然瞥见了毛主席像——实在是我生孩子躺的那张炕旁边贴了很多多少毛主席像。” 这一遭凶恶,让路生梅更深切地领会到旧法接生给妇女儿童带来的痛苦。 她刚来佳县工作时就发现,很多多少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破感冒,一些产妇产后也出现高热昏迷的征象。原因在哪?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去村里出诊,看到接生婆拿着生锈的剪刀给孩子剪脐带…… “即便我是医生,当时生孩子也这么不容易。”路生梅没能苏息太久。孩子出生第三十二天,她把孩子留在婆婆家,独自出发,一起走到绥德县城,第二天早上6点坐班车回到佳县。孩子出生第三十四天,她便回到医院上班。 1981年,路生梅时隔10余年第一次回到北京,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其间碰到一名老同学。对方一见到她就哭了,说:“花生豆,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那是我在校时的外号。我以前又白又胖,个子小小的,同学们就叫我‘花生豆’。”路生梅对记者表明说。 艰苦的环境改变了路生梅的容貌,但没变的是她对治病救人的热情。 1983年,她到西安儿童医院学习,越看人家的儿科越倾心。“我孩子以前在绥德得肠炎,抱到医院去治,过几天肠炎治好了,又染上肺炎。这种环境在我们医院也常有,就是因为内科病人和儿科病人住在一起,交叉感染了。” 1984年,在路生梅的推动下,佳县人民医院终于有了儿科,无数孩子和家庭受益。 儿科医生照顾别人的孩子,却常常亏欠自己的孩子。 “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每逢儿童流行病的高峰期都要病一场。有大概是因为我从医院带返来的病菌,也有大概是家长带孩子到我家里来看病时传染的。我孩子病了,我也顾不上,他们就只能自己到医院找熟悉的阿姨注射。”说到这里,路生梅有点难熬。 选择“做下去” 2016年,在路生梅服从佳县的第四十八年,她的事迹开始被广泛报道,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因为领奖,她有更多机会回到北京。 每次回京,她喜好在后海逛几圈,再沿着小时候上学的路走一走,有时也去北海、颐和园、香山转一转。 “香山的香炉峰被称为‘鬼见愁’,但那儿哪有佳县这边的山高啊!我见过这里的山,再去香山,根本‘不愁’。” 本年9月底,路生梅又一次来京,到场“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谓的颁奖典礼。按要求,必须有两名亲属陪伴,路生梅选择带上两个孩子。 “我对这对儿女说,过去亏欠你们的太多了,这次是妈妈给你们最好的礼物。”但紧接着,她又提醒儿女:“妈妈的荣誉是妈妈的荣誉,不是你们的。你们的人生还要你们自己去打拼。” 每次获得荣誉后,路生梅都反复对来访者夸大:“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 ·2024年10月12日,路生梅(右)在家中继承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杨皓 / 摄) 她身上有期间的印记,比如特别谦善、特别节俭。不久前,她到北京大兴机场坐飞机,那趟航班不提供餐食。登机前,随行的工作职员提议在机场吃晚饭,但她以为机场的餐食太贵,于是从包里拿出亲戚给她带的糕点,一人分几块,就当晚餐了。 “有时我去看她家的冰箱,那些菜看着都蔫得不行了,别人要扔,她也不同意。”魏雄美说。 路生梅的身上也有新期间的标签——年事再大也要活得精彩。 她会穿粉色羊毛衫,说“这件衣服配我的白大褂特别漂亮”。她爱好广泛,写毛笔字、绣十字绣、钩织毛线……这半年多以来,她开始学打扑克。“我以前不会打扑克,怕得老年痴呆,就学着打一打。他们老说我牌出错了,瞎打,但我以为我牌技还可以啊!” 几年前,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给自己起网名时,路生梅突然想起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她把“一段香”记成了“一股香”,于是有了网名“一股香”。 “我后来知道写错了,但错就错了吧,不改了。有些人的网名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但我这人比较执着,既然选定了,那就用这个,就像决定了要做一件事,那就一直做下去。” 在完成“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答应前,路生梅也有过思想斗争,但终极选择“做下去”。她说,最淳厚的动力就是一句话:人要说话算数。 “我如今每周一三五出诊,有时候累了,清晨不想起,但一想到话都说出去了,照旧得去。病人不多,但我宁愿在那儿等病人,也不要让病人到那儿找不到我。” 从24岁到80岁,路生梅已在黄河岸边扎根56年,留下历久不散的“一股香”。如今,这股“梅香”越飘越远,暖和的不但是那一座陕北小城。 监 制: 张建魁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相识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消息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