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和区一字之差,但县好像成为了区,一个地方就会失去自己,不再具备话语上的独立性。而近些年舆论对县的欣赏,或许也标志着一种返璞归真。撰文丨青柳“设区进展到哪一步了?”2024年9月,有东部省份的网友在当地的
县和区一字之差,但县好像成为了区,一个地方就会失去自己,不再具备话语上的独立性。而近些年舆论对县的欣赏,或许也标志着一种返璞归真。 撰文丨青柳 “设区进展到哪一步了?”2024年9月,有东部省份的网友在当地的民生在线网留言咨询。 当地负责人复兴称:“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动时,应对峙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顺应等的方针,制订变动方案,逐级上报审批。” 这一番复兴态度暧昧,好像预示着撤县设区的工作进展尚不明显。 而在克日,《中国新闻周刊》接洽甘肃、湖北、山东等曾打算撤县设区(市)的地区的民政部门,他们均表示此事已处于搁浅状态,何时重启尚无明确时间。 究竟上这早已有迹可循。 2022年5月,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紧张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严酷控制撤县建市设区”。自此,持续数十年的撤县设区开始在实质层面降温。 撤县设区,到底意味着什么?又何以在今天开始收紧? 01所谓撤县设区,是指将县级行政区域升格为市辖区,行政级别稳定,同样转为城市管理模式,并纳入城区之中。 在已往一段时间,很多地方非常热衷于撤县设区。现在全国共有1300多个县、900多个市辖区、300多个县级市。相比十年前,市辖区增加了110个,而县数目减少了141个。 县的数目甚至到达了历史低点。曾有学者统计,现在“县”在县级政区中的比例只有约49.88%,到达秦汉以来最低值,占比已跌破50%,而且还有继承减少的趋势。 当然,消散的县并不但仅是并入城市辖区,还有很多变成了县级市。 撤县建市设区,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从县到市、区,一字之差,但城市功能和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巨大改变。 如果是县,中心工作实在是农业。那么无论是用地指标、区位规划等限制都非常严酷,大开大阖、大张旗鼓的地方建设很难放开手脚。 别的,行政体例的数目、岗位,包罗转移付出的资金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的开征等,县的腾挪空间都远远小于区和市。 由此,对于“有想法”的地方来说,当然对撤县设区充满了期待。就不说复杂的产业发展,哪怕就是给中心城区提供一个“睡城”,那些拔地而起的房地产,就已经充满了勾引。 而对于城市来说,将县并入自己的辖区也有着非常实际的长处考量。一旦撤县设区,那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城区面积和城区常住人口的增加,城市将有大概立刻跨入一个新的量级。 城区面积和常住人口,实在是很多大型建设的基础指标。好比根据《关于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关照》,建设地铁的门槛是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那么撤县设区,当然是达标的捷径。 由此人们看到已往几年快速推进的撤县设区。在四大一线城市和15座新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东莞、佛山这9城都已进入“无县时代”——辖区内再没有县。 更多的三四线城市也在酝酿跟进。陕西汉中、河北衡水、安徽滁州、安徽芜湖、江西赣州等多地均在当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撤县设区”相关内容。 看上去皆大欢喜,但这一切为何在近些年戛然而止? 02撤县设区,不是没有代价的。 撤县设区固然可以突破从发展规划到经费使用的一系列限制,但对于县域来说也会失去财政自主权,县不再可以或许根据自身需要使用经费,而要服从于“安排”。 而这就轻易造成城市的虹吸效应。县域原本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很轻易在城市团体的规划之下被“打散”,资源进一步向城市集中。 而因为丧失财政自主权,县一级当局的恒久鼓励消散,反倒大概导致原本的县域丧失活力,失去自身的发展优势。 有学者在采访中表示,东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城镇化率很高,早就是全国百强县,其地点的地级市想将其改为市辖区,但这些县级市“不想抱地级市的大腿”,更想保持财政独立性。 而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则是,很多地方对撤县设区一哄而上,然而没有多少实际层面的毗连,导致了一种“假性城市化”——城市数字层面摊大了,但原本被撤掉的县域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快速发展,各项指标裹足不前,甚至和中心城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别的,还会产生诸如地名改换、证件更替等等行政本钱。 也正是在这个大配景下,近些年国家层面临撤县设区的反思也开始出现,政策也开始渐渐收紧。 2022年国务院当局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同年5月6日,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紧张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严酷控制撤县建市设区”。 2022年6月22日,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聚会会议召开,聚会会议强调:“要对峙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大城市告别无序扩张,在这个大配景下,有媒体直言撤县设区“没戏了”。 从政策表态看,好像并未完全堵上口子,只是尺度恐怕会大幅进步。像已往那样大手一挥就版图一变的淋漓愉快酣畅,怕是很难出现了。 03已往,人们习惯的是一种城市化叙事——城市,都是更先辈、更今世的;而县,一如这个最古老的区划名称,象征着某种逾期、前今世的,是终将被改变的。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在很多民气中,撤县设区都有着天然的“精确性”。在撤县设区里最为热心的群体之一,恐怕就是当地民众,这意味着他们将成为一个“城市人”。就像网上的那些提问,很多都来自平凡百姓,他们热切地询问当局信箱:撤县设区什么时间落地? 但伴随着撤县设区刹车,或许也是反思这种城市叙事的时间了。 很多时间,一些地方一窝蜂地撤县设区,也像一种城市的“形象工程”,这标志着一种城市文明的胜利:这一片区域完全进入了城市空间,不再需要县城,而不太在乎一地的久远发展,一地民众的真实生活。 细致想想,近些年的一些热门,好像也在呼应着现今的政策转向。好比近些年掀起的 “县域旅游”,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均匀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均匀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别的,一些县域也成为了网红,销售汉服而爆火的山东曹县,举行了村超的贵州榕江县,因为“蓝色眼泪”而着名的福建平潭县,等等,社会舆论好像有意在探求一种县域的魅力。 县和区一字之差,但县好像成为了区,一个地方就会失去自己,不再具备话语上的独立性。而近些年舆论对县的欣赏,或许也标志着一种返璞归真:盼望一个地方可以或许具备地方特色,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简单地融入城市、泯去自我。 究竟上,在当前快速推进基础办法建设,无论是物流、高铁,抑或是互联网电商等,都让县具备了接入大市场的能力,具备自我造富的能力,而不再依赖于行政层面的区划调解。 好比2023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总GDP到达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千亿县”已达54个,比上年多10个;百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46009元,高出全国程度24.7%。 这组数据是个实时的提示,对于县来说,最终的归宿并不是只有撤县设区这一个选项。 某种程度上,撤县设区的降温,也是一种去中心化思绪的回归。而任何一种去中心化,都蕴含着一种深层的逻辑:权限下沉、地方本位、自我负责。 从这个角度说,这也不是一个坏事,破除对宏大叙事的迷恋,转而去意会最本质、最基础的社会经济规则,恰好是很多地方要补上的紧张一课。 |
2022-08-07
2022-08-02
2022-08-02
2022-08-01
2022-08-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