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历史 2022-10-8 00:00 477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辛亥革命发作后,袁世凯在清廷和南边革命党之间首鼠两头,终于在1912年诱使隆裕太后,做出了逊位让国的决定,传承276年的清朝自此殒命。袁世凯作为清朝的直接篡位者,被满清遗老遗少所痛恨。但实际上,袁世凯其时手

辛亥革命发作后,袁世凯在清廷和南边革命党之间首鼠两头,终于在1912年诱使隆裕太后,做出了逊位让国的决定,传承276年的清朝自此殒命。

袁世凯作为清朝的直接篡位者,被满清遗老遗少所痛恨。但实际上,袁世凯其时手上握着的北洋新军,总人数只有7万多,数量上不占太大的上风。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而另一个汉人重臣曾国藩,组建湘军弹压太平天国时,鼎盛时曾领军50多万。这些士兵根本都是他招募来的,若论忠诚度,北洋士兵虽也忠于袁世凯,却还比不上湘军对曾国藩的忠。

他若振臂一呼,湘军肯定二话不说跟着他打天下。其时清廷的八旗军已腐化灰心,绿营更是被太平军打了个稀巴烂,曾国藩还真有反清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标题来了,为什么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一个国家的创建,到一个国家的维护,他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军队的维护,另一个是精英阶级的维护。

纵观整个清朝的统治,您会发现,清朝的军队控制权最开始是牢牢地掌握在满人贵族手里头的。

其时天下有两支军队,一个是所谓的八旗大兵,另一个是绿营,一帮子打明朝投降过来将领带着一队兵丁而已。

显然清朝的统治者更加的信任八旗大兵,他们驻扎在各个交通要道,河湖口岸,创建一个个满城,有些乃至于将一个完备的都会,割裂创建满城。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明面是驻军,实则是监视。

提到曾国藩,不得不提他组建的湘军。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眼看着八旌旗弟已经丧失之前入主中原的斗志,清政府不得不使用地方武装气力来平息内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顺势而起,成为晚清时期最告急的一支武装气力,曾国藩也实现了本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理想。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清政府的统治离不开曾国藩的气力,曾国藩的崛起也少不了朝廷的支持,两者相互依赖,共荣荣辱。

反观袁世凯,固然在朝鲜内战中体现突出,之后却遭到同寅排挤,数次雪藏,袁世凯的仕途之路远远没有曾国藩来得顺畅。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养成了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特点,他混迹于各类清流之中,又与各国洋人打交道,他结合国表里情势,刚强地站在慈禧这一边,成功获取了慈禧的信任,也铺平了本身的人生之路。

当初,曾国藩等人以“忠君”为主体思想创建湘军的。湘军告急骨干,多为接受传统教诲的“儒者”。

其时,太平军、各会党在湖南非常活跃,各派虽宗旨不一,但标语多有“驱逐满清”之意。

为了占据道义高地,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在建军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以“忠君”之义,抗拒会党、太平天国“华夷之辨”。

云云,等到太平天国被灭后,曾国藩又怎样能“话锋一转”,再带领下属反清呢?

北洋军的包袱就小多了。

袁世凯本人就连个功名都没有,手下的告急将领,大多出自武备学堂。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他们不光没有所谓忠君包袱,反而打仗了大量西方立宪、革命思想。

尤其自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鼓起,所谓“忠君”,不再是天经地义,反朝廷,也不再是犯上作乱。

湘军苦战十年,克复天京,大功已成。

湘军的兵,在劫掠九江、安庆、天京后,各个都“财务自由”了,都急着大包小包回家享福。

湘军的将,也已得地方大员之位,名望高、实权重。

这种情况下,谁会想不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再“二次创业”呢?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在怕什么?

如曾国藩本身所说,湘军已“暮气”沉沉。

北洋军相比之下,就正在“气”上。

自袁世凯被撸以后,北洋系的告急将领,不光没有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经济权益,就连在军中,也受到满清权贵的压制。

北洋军将士享高军饷,但未经大战,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时候,气魄正盛。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